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玉 《现代语文》2013,(5):35-36
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根,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根。它唤起的不仅仅是我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还有我们意识深处对祖国、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台湾对国学经典的重视,值得我们思考: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母语教育的传统和价值,应如何唤醒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民族院校的这一课程,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民族院校应加强对当代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当代思想家任继愈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  相似文献   

4.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上进行孝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应本着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实施孝德教育,使作为传统文化之精华的孝德思想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高等“国学”教育,可以从三个功能层面和路向来加以理解:面向学院学术的专业教育、面向公民培育的通识教育、面向文化建设和文明对话的中国文化传统之诠释和转化.“为学”的教育和“为人”的教育,都可以指向参与文明对话和参与社会转型新文化建设之目标.这是我们思考当代高等“国学”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同时,我们揭出“中国古典学”之概念,以为当代“国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任何民族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更应植根于富有底蕴的传统文化之中,以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质的人才.因此,当代高等教育应坚持把促进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仁,是人作为人存在的理性法则,不仅是个人美德之要,也是政治德性之魂,彰显着治国育人之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大学生思政与法治教育,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与传承,探索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效对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力和个体道德自觉心,理性践行“我的中国梦”信念.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不能割断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在教育改革开放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传统文化又必须在教育的改革与开放中,进一步改造、更新、丰富和发展自己,使之充满生气与活力。现在,我们再也不能左右摇摆了,不能在尊重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时拒绝吸取世界各国乃至西方资本主义的优秀文化成果,不能盲目引进外国文化而妄自菲薄,不能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甄英英 《海外英语》2024,(6):238-240
民族文化自信是我国立足于世界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基,也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缩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当代年轻人肩负着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责任,而学校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播与继承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部分,对培养新时代传统文化接班人、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简单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价值,并围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1.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关注程度不够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但在现实中民族传统文化却往往被大学生忽视。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其一,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有些学校更加注重升学率,而弱化了对  相似文献   

12.
左云 《成才之路》2011,(18):38-38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傅永元 《学苑教育》2021,(11):71-72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都具有多样性,且融入了我国先贤们的优良精神,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领悟的。尤其是当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少年担负着铸造民族未来希望的使命。因此,教育必须要把培养青年良好精神和观念作为一项根本任务。而在与其有直接关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能够作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并立志为中国崛起而奋斗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学历史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就存在于民俗、民间文化之中.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民俗文化正在慢慢遗失.伴随着历史日益走向百姓、走向生活.新课程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明显增多,我们必须明确民俗文化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以便切实有效地去实施民俗文化教育,从而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DNA".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关注程度不够 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但在现实中民族传统文化却往往被大学生忽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极其悠久并且浓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对我国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影响.我们都明白无论哪个民族文化都必然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在民族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无论是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竞争更是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国家之间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必须给予继承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并且针对我国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岳克勤 《文教资料》2008,(2):206-207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建设者的机构,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们国家教育的现状,放眼长望,用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构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城池,加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社会责任心,进而才能够抵制西方国家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占领,构筑起我们的文化阵地的城池;继承和光大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从而更好地延续我们民族的文化生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展现的文化意象和象征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作为整体的中国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民族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创新不可分割.在表演中折射出来的长城的隐喻意义,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者对历史的正面想象和对现时的期待:和平、繁荣、昌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下两篇文艺演出的文化符号表征是对民族的想象以及民族身份的演变和审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全景式再现,中国不再被想象为一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帝国,更推翻了近代以来被塑造的愚昧落后的形象.这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留给当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能否从传统儒学中引申出现代科学,能否从传统儒术里开发出当代民主,以及儒家伦理能否推进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从宋明理学的逻辑分析切入,通过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历史反思,揭露了其学术神话的诱惑实质及其学术思路的虚幻建构,指出,作为文化思想遗产,宋明理学和传统儒学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世界性的学术研究价值。但我们必须澄清三个理论问题。1.心性义理之学是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2.义利公私之辨有没有管理学水平上的民主?3.天人内外合一之道能否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许多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的结晶.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使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增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历史底蕴,从而真正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