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2年4月桑格夫人访华之后,中国知识界从母性自决、新性道德、人口问题、优生学等方面,讨论生育节制与妇女解放、性自由、人口控制、民族优生关系,由此引起了生育节制的四大论战。尤其节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低生育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而低生育人口形势背后反映的则是生育意愿的降低、生育行为的不足及生育政策的限制。人口的发展总是受到客观人口规律的制约,为此,以马克思主义人口再生产理论为逻辑起点,在对我国历史生育政策历时审视的基础上,从逻辑层面生育权回归、社会层面家庭决策转变、政策层面制度优化设计等,绘制出新时代人口政策改革的“中国图景”。  相似文献   

3.
生育节制作为限制人口增长、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尝试在肇端之初便与国家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尽管知识分子提出了"母性自决"这一命题,但由于生育节制的实践面临重重困境,其对于女性身体解放的意义并不突出。女性作为生育的主体,依然不能主导自己的身体,成为男性主导的国族主义话语下的"被解放者"。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政策通过发挥社会控制手段的作用建构了生育观念.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育观念不断地进行转变.本文拟探讨生育观念与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为维护人口安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形成及对其未来调整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生育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现有生育政策的实施有效地遏止了我国快速增长的人口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然而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坚持现有的人口生育政策不放松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和缩紧现有生育政策中的不合理、过于宽松的部分,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代社会动荡,传统生育观蒂固根深,政府的不支持以及自身的种种局限,近代"生育节制"思潮在20世纪40年代逐渐走向衰微.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生育观改革风暴,它不仅促进了近代妇女解放,也为重构近代生育观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受土地面积与人力资源的双重限制,新加坡开埠以来人口政策多次调整,先后经历了鼓励移民、计划生育、支持生育、鼓励生育与移民相结合的不同阶段。新加坡人口政策随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阶段性而变化,但是鼓励生育政策不如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反映了进入发达国家及老龄化社会后,政府调控生育问题的局限性。新加坡人口政策既与人口增长的普遍规律性相吻合,也体现了新加坡社会政策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一部分人口学者提出的中国只有立即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才能尽快促使生育水平回升的观点,是有失于偏颇的.要真正实现我国生育水平的适度回升,需要在生育观念上与时俱进,确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想;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上与时俱进,使政策导向有利于广大城乡育龄夫妇按法律法规生育;在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上与时俱进,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出发择时加大"微调"力度,再发展到全国普遍调整现行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9.
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对"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人口政策进入一个新阶段。文章通过收集了近几年中国人口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现状,认为"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矛盾的问题。此外,借鉴于其他国家实行的鼓励生育措施,我国也应尽快建立相关社会福利政策来鼓励生育,提高人民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人口结构不断调整,低水平的生育率和生育意愿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现状的一个基本事实。实施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成为提高国民生育意愿和生育率的首要任务,对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我国的婚育现状,发现目前我国的结婚率及生育率均呈持续走低态势,而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有生育年龄、生育观念、生育成本、家庭责任等。对比国外现行的生育支持政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政府、单位、社会、家庭四个层面,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补贴制度、实行灵活的产假制度、发展公共托育服务、提倡平等承担家庭责任等政策支持举措,以期为我国生育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作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群体,体制内人员生育意愿的释放对中国人口结构、整体人口素质提升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Ols和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体制内身份对生育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制内家庭的平均生育数量比非体制内少生育0.19个,生育二胎以上概率比非体制内家庭低12.9%,体制内身份对生育数量选择影响是显著的;另外,户籍因素、教育程度、民族、初婚年龄都对居民的生育行为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优化既要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的提升效应,也应重点关注生育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长》2014,(Z1)
正继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二胎的政策在中国实现全覆盖后,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被简称为"‘单独’生二孩"的政策一经公布,立即在社会各层面引起强烈震动。———摘自《中国妇女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1980年以来强制一孩化政策所带来的五个方面的后果,并认为这是中国生育政策改革需要汲取的历史教训。其次,通过对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少子化危机的教训和应对经验的分析,认为生育文化的力量大于生育政策。低生育文化一旦形成,就有政策难以影响和干预的强大惯性。一旦人们形成意愿性低生育现象,鼓励生育也未必奏效,所以人口治理的未雨绸缪必须留出"时间提前量"。中国已经掉入"超低生育率陷阱",生育率转变出现了"四个转向"。最后提出大国复兴需要"新家庭计划",适度生育保障人口生机,优化人口保障长治久安。告别政策性一孩化,同时鼓励二孩化和保护生育的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独生子女特异性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独生子女群体的产生和发展是特定人口政策的产物,而独生子女政策使多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现实产生明显的落差,也使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寄予与社会现实相偏离的社会期望,从而深刻影响独生子女女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文章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中国独生子女产生的特殊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的分析,探讨中国独生子女特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受桑格夫人来华及其生育节制理论广泛宣传的影响,生育节制问题成为五四时期思想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生育节制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较为严格地限制再婚再生育范围,中国人口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调整我国再婚夫妻再生育政策,保护再婚夫妻的生育权,允许再婚夫妻婚前各生育一个子女,但重新组合家庭无子女或者只有一个子女的部分情况,可以再生育一个。并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对比,再婚特殊群体的状况,以及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等角...  相似文献   

17.
章阐述了桑格夫人的生育节制主义主要内容观点,进而提到了1922年她的来华访问对中国传统生育思想的冲击及近代中国生育组织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口少子高龄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人口少子高龄化的发展速度不仅领先全国,而且直逼甚至超越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现象之所以产生,乃人口转变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计划生育政策、文化与生育观念以及人口迁移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将有可能带来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科技创新、改变家庭结构及其社会生活关系、弱化社会发展活力等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有关方面可考虑采取适时调整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续社会养老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为老服务事业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桑格夫人的生育节制主义主要内容观点,进而提到了1922年她的来华访问对中国传统生育思想的冲击及对近代中国生育组织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大学生生育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调查了新时代华东、华南、西南、华中、华北、西北等六个地区地方院校大学生的生育观,重点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严峻的人口形势有一定的认识,比较认同"全面二孩"的人口国策,生育意愿比较契合国家的人口政策。国家及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社会及早摆脱节育惯性的制约,大学加强人口专题教育,联动实施"银发育婴"计划,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愿生、多生二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