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霞红 《视听纵横》2005,(2):108-108
人类传播是信息的传播,而媒体则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作为当今能同时延伸人的视听官感的电视,是集多种符号于一身进行传播的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字幕作为电视传播的符号之一,不仅具有字传播的功能,而且在整个电视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媒介的商业竞争加速了传播的视听化进程,视听报纸、网络视频与电视媒体展开新的视听博弈,必将引领新闻传播模式新一轮的提升与创新。可以断言的是,媒介竞争的视听博弈虽然不是以扼杀旧媒介为目标指向,但改良传播效果和适应受众收视诉求,无疑是视听新媒介实现战略突围的前提,巨大的商业机遇和丰厚的市场回报是视听博弈的根本推力。  相似文献   

3.
陈红 《采.写.编》2022,(12):80-8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多途径的信息传输终端形式的形成,融媒体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主要表现为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短视频等多种app的大规模应用。融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关键性在于其混融性特点,即通过手机等简单易携带的信息接收工具,再辅之以多类型的软件开发,进而创造出多路径的信息传播媒介。对于受众而言,通过视听相结合的信息接收路径明显强于传统且单一的文字叙述;此外,传统的电视媒介传输虽然拥有视听结合等功能,但其具有节目的事先排练与人为设置痕迹,因此不可能与当下的融媒体所带来的“仿真”性与及时性等特点相比。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转型历程可被视为分化—融合—分化媒介发展螺旋的一个片段,作为被互联网拉出黄金时代的传统媒介,其转型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和分析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此,文章聚焦近年来电视媒体的转型历程,从电视媒体的资源禀赋、竞争优势出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电视事业建设适屏融合、视频创新、视听中国三大创新动力源,可谓正当其时。具体而言,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时代要求下,电视媒体转型应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审慎处理好变量、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用系统思维把握三大转型创新:适屏创优变量,转传统劣势为新时期优势;视频创新存量,强化视听传播专业优势;视听创造增量,激发国际传播效能,全面布局视听中国。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进一步融合,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开始综合运用多种终端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播报,电视媒体顺应这一形势也不断变革。新闻现场报道尤其是直播报道作为电视媒体的竞争优势,对出镜记者在掌握传播技能、辨别信息真伪、熟悉并掌握新闻生产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于电视,广播媒体而言,视听率调查及视听数据分析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有力武器。通过视听率调查及视听数据的分析,媒体可以了解它所在视听市场的竞争环境,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及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而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力分析对于媒体制定合适的竞争策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主要以电视媒体为例来论述收视数据分析对提升电视媒体竞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宇 《新闻实践》2013,(12):31-33
核心阅读: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报纸、数字杂志、IPTV、手机电视、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其双向互动性、复合多元性、时空无限性、分众异质性、融合开放性等具有颠覆性的传播特征,对传统媒体带来激烈竞争和巨大挑战。传统广播电视在大力拓展视听新媒体终端及渠道的过程中,如何按照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实现内容生产的转型,量身定做适合视听新媒体传播、深受网民观众喜爱的节目,直接关系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能否突破发展瓶颈,在激烈的媒介中竞争继续生存、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8.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以其视听兼备的特点成为传播新闻的第一信息媒介。新闻同期声既是"声解释画"又是"声画统一",是电视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电视新闻中起到的作用,是一般文字、画面所不能代替的。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注重掌握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和规律,使声音与画面相互补充、相互辉映,产生错落有致的艺术效果,让电视新闻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0.
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媒体传播面临复杂情况.如何引导新兴媒体健康发展,实现传统电视媒体转型,平衡传播内容的主流价值、艺术诉求与娱乐功能,创作出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成为影视行业面临的新课题.由顾亚奇所著的《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一书从宏观观察、内容生产、融合传媒、制播新态四个部分,详细追踪了传媒发展从电视传播到全媒体时代的动态轨迹,揭示了媒体融合业态变革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成茹 《新闻知识》2006,(12):65-66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场报道作为一种电视报道形式,已成为各家电视媒体提高收视率的突破口。电视现场报道的主体——出镜记者,在电视现场报道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本文从电视节目报道结构、形式、功能以及信息传播等方面阐述出镜记者在电视现场报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传播格局、传播方式和角色功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大众传媒影响力定义及评估体系已不足以解释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准确把握媒体融合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精神,对媒体融合带来的信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媒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对电视媒体及电视传播活动的全流程、全要素重新界定和定位,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传播生态、传播规律、传播特点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全方位全要素进行能力培育和建设,电视媒体才能在媒体激烈竞争时代继续保持和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营销时代带给电视媒体的是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各种变数的不断增加,注意力成为当代电视竞争的稀缺资源。在注意力稀缺时代,电视媒体不仅要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还要维持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电视人认识到电视媒体不能再充当“说教者”的角色,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建立起与受众友好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已经意识到自身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电视媒体通过公关以塑造良好形象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一、公共关系及电视媒体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指导社会组织,通过信息的传播和…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推动各类新媒体新业态蓬勃发展,其中以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媒体形态。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界定,目前视听新媒体形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侧重发展互动功能,包括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另一类仍为单向传播方  相似文献   

16.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手机多媒体技术逐步完善成熟,手机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移动通信技术成为手机与传统媒体打开终端融合“大门”的钥匙。手机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讯工具发展为全媒体信息终端融合的利器。手机电视是融合广电业、电信业与网络业的技术优势与传播理念的产物,使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成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传播媒介,以其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逼真而生动的感觉。作为新兴媒体,手机电视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全媒体终端融合的重要形态,比普通电视更具有影响力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8.
魏宁 《青年记者》2017,(8):123-124
当前,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冲击是全面、深远和具体的,大学校园更是如此.手机媒体作为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媒介,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特别是进入4G时代,手机媒体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之一.手机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节目必须创新,突破传统节目的制作理念,深度整合节目资源,实现传统电视与新媒体在节目存储、媒资管理方面的互联互通,构建面向全媒体的大播出平台,最终实现跨媒介、跨终端的节目制作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泛娱乐化的大潮中,娱乐节目已成为各级电视台吸引眼球、获得经济效益的法宝。在纷扰的娱乐大潮中,城市台的新闻综合频道,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阵地?传播新闻信息,是电视媒体的首要功能,也是电视媒体的职责所在。在观众掌握遥控器的年代,城市台在电视媒体的竞争中被观众置于和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