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法根 《阅读》2010,(3):22-24
你读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马良用他的神笔为穷人作画,穷人缺什么他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变成了什么,多么神奇的画笔啊!或许你很羡慕,假如你有这样一支笔,就能想什么写什么,作文自然就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了。其实,你也有这样一支笔.一支藏在你心里的神笔,那就是:想象!《西游记》不是想象出来的神话吗?《哈里·波特》不是幻想出来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通过各种英译作品在英美世界流传。文章阐述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百年流传史,分析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效果及传播,并从多模态视角探讨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非文本变形和传播,如《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影视加工、动漫接受、舞台效果以及网络传播,以期系统化地研究《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流变以及传播动态,创新多模态传播路径,更好地推动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李慧 《阅读》2015,(15):6-8
这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你或许不知道,它在德国,就像《西游记》一样家喻户晓。伟大的作家米切尔·恩德用他的奇妙幻想,向我们展现了幻想国的世界,而通向那里的钥匙就是这本书:《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当你捧起它阅读的时候,也许,你会成为下一个幸运儿,受到幻想王国的召唤,进入那里,成为拯救幻想国度的英雄!  相似文献   

4.
是谁在默默地陪我一起成长?是谁在我寂寞的时候给我安慰?谁是我最好的朋友?告诉你吧,它是一本书,那就是《西游记》。图画版《西游记》那年,我三岁,身高100厘米,我的小伙伴身高0.5厘米。  相似文献   

5.
《玄怪录》中的许多故事成为明清小说的材料来源,如《杜子春》、《张老》被改编为拟话本,收入《三言》,《郭代公》、《刁俊朝》的情节被《西游记》、《醒世姻缘传》等长篇小说袭用。由文言小说嬗变为白话小说,艺术形式与风格大为改易。  相似文献   

6.
《阅读》2014,(5):4-5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读书,因为喜欢读书.我成了我们家有名的书呆子。 我读家里那个旧式书柜里花花绿绿的旧报纸,读从同学家借到的古色古香的线装《西游记》《红楼梦》,读一摞又一摞的连环画,读从简陋的教室里拿到的,老师放到书架上的每一张报纸,每一本书刊。书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以至于有一次姐姐说出了一句:“你看到书比看到窝窝头还要亲!”  相似文献   

7.
《阅读》2005,(2)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亲爱的小读者,当本期《阅读》踏上旅途来到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一定是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在此,叮当姐姐祝各位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取得更大的进步!怎么样,美味的新年大餐让你大饱了口福吧,叮当姐姐还想知道你补充了哪些精神食粮呢!写信来交流交流好吗?伴着新春佳节祥和温馨的气氛,我们本期点击的名著也充满了爱与温馨,这就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记载的是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亲身经历,相信你读了会获得快乐和感动的。赶快行动吧!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除了在中国传播之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也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译介也由于受众的接受能力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基于接受美学视角,选择韦利的《猴》和余国藩的《西游记》全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个版本之间的翻译策略。无论韦利的《猴》选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策略,还是余国藩全译本选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都是为了满足时代受众的期待视域和审美距离。  相似文献   

9.
父爱安全网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熏没有它熏一切变成黑夜。”爱可以战胜一切,爱可以超越一切,爱可以创造奇迹!本期“美文冲浪”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三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爱安全网》和《母爱的长度》会让你感受爱的奇迹;《一个美丽的故事》又让你明白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浪漫主义巨作《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经典神魔小说,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尤为青少年所着迷。儿童视角下《西游记》的故事内容拥有同时吸引成人和儿童的双重价值观,其中刻画的形象有明显的儿童化倾向,遣词造句也充满了浓浓的童年趣味,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而《西游记》显示出的这些特点,也是它吸引各类读者,历久弥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于“(x)W如/似Y”式是表示比喻,还是表示比较中的平比或差比的歧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以《西游记》中的此类句式为依据,提出解决歧义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诙谐有趣是人们对《西游记》众口一致的评价,也是《西游记》诞生四百年来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说文本的诙谐有趣,分别体现在性格塑造、内部矛盾冲突、市井生活描写和以俗为美的趣尚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徐柳芹 《阅读》2008,(3):24-25
读你,在绚烂的春天。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读你,就像读一个五彩的春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百花争春,在书的海洋里,我寻找甜美的神秘。当一本《西游记》握在手中,没有人会拒绝它的甜蜜。  相似文献   

15.
陆静静 《阅读》2023,(90):36-39
<正>一说到“宝葫芦”,你想到的是什么?是《西游记》中一喊敌人名字就将其吸进去的“宝葫芦”?还是神通广大的七个葫芦娃兄弟?这些“宝葫芦”都有着神奇的能量,没有人不喜欢它们!不过,作家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却有一些不同。想知道“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宝葫芦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16.
具有较高的园艺技能和园林艺术修养,是孙悟空比较显著的一项才能,是《西游记》中多处明白描写到的,如求学期间受过园艺技术方面的训练,掌管过蟠桃园,有过重建花果山这样营造大型园林的实践,酷爱欣赏自然山水和各类园林等.孙悟空被赋予该种修养,实质上承载的是作者本人对于自然山水和园林的欣赏和热爱,折射了中国古典园林在明代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征.《西游记》主要通过孙悟空的视角,描写了各种形式的中国古典园林,并以古典园林为原型,构筑了以天宫、佛境、龙宫、仙山等所构成的独特而奇异的魔幻世界.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西游记》中的宝物描写,探究《西游记》通过宝物书写所传递出的文化信号.明清小说中的宝物描写与小说构思及人物形象塑造密切相关.宝物崇拜多受到佛道以及民间宗教的影响,晚明知识界和平民的"好物""赏物"风尚使《西游记》故事中的日常器物与宗教圣物都转化为"宝物",人们对器物的痴迷,显示出文化阶层的世俗化趋向和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发现,小说《西游记》作者并非吴承恩,而是元明时期的全真道士,初稿最早的出版地在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遇仙、修道和葬骨之地———重阳宫。基于楼观台是道教的发源地,建议在重阳宫建立《西游记》初版纪念地,以便和楼观台共同构成西安从道教建立和道教全真派发展链条的完整形态。在纪念地建设中,应突出《西游记》主旨与全真教义的密切关联,注意把户县的众多寺庙连点成线形成资源优势,并与沿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大型工程、农业观光、农家乐、森林、探险等融为一体。注意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镜花缘》的结构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作者不但从整体上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因缘结构框架,而且作品的内在叙事结构又与《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的结构颇为相似,或对这些作品存在不同程度地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可 以说 ,杂剧《西游记》对小说《西游记》影响最大的就是唐僧出世的故事。因为小说《西游记》最早的刻本世德堂本没有唐僧出世的故事 ,所以有人怀疑吴承恩没有写这个故事。对此 ,李时人先生提出三点反驳理由 :其一 ,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之一 ,是往往要安排主要人物一个值得同情的、不平凡的出身经历 ,这才能引起人们的“赞”和“叹”。“陈光蕊、江流儿”故事符合这种需要。其二 ,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常采用传记式的写法 ,唐僧出世的故事对于唐僧在取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性格是个铺垫 ,是必不可少的。其三 ,采用“陈光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