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觉 《收藏》2010,(11):120-121
西班牙在15~16世纪时曾是海上强国,占有许多殖民地。西班牙本土很少铸造银币,造币厂大都设在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由于墨西哥产银最多,因而生产西班牙银币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流通最广。  相似文献   

2.
金明 《收藏》2011,(2):94-95
墨西哥为美洲文明古国。自16世纪至20世纪初,是世界上最大产银国和最大银币出口国。中墨两国虽远隔重洋,但墨西哥银币曾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所有流通过的外国银币中,墨西哥银币是时间最长、也是最早的一种。墨西哥银币可以分为前后两类:一类是西班牙统治时期铸造的"本洋";另一类是墨西哥国家独立以后发行的新银币。1823年始,墨西哥政府利用本国丰富的银矿资源,精制而相继出口了花边鹰洋、天平鹰洋和直齿鹰洋。  相似文献   

3.
陈锦山 《收藏》2014,(19):80-82
2001年12月,福建泉州北门街工地出土了一批窖藏中外银元,经过整理发现,这批银元的铸期为1881~1934年间。其中有民国时期孙像开国纪念币31枚,孙像23年帆船币2枚,袁像银币103枚;墨西哥鹰洋6枚;英国贸易银币55枚,英国爱德华七世头像银币1枚;法属贸易银币8枚;日本明治银元76枚,日本大正银  相似文献   

4.
杨觉 《收藏》2011,(5):108-112
西班牙"双球双柱"银币始于1732年至1771年期间,自1772年开始至1825年,铸造的是"人像双柱"银币。以上两种银币,在中国俗称"本洋"。西班牙银币的主要生产国家墨西哥于1810年独立后,拒绝再为西班牙铸造银币。1825年后,西班牙就没有再铸造这种"本洋"。  相似文献   

5.
窦大明  郭大年 《收藏》2013,(1):98-100
清代机制银币中常见后铸银币借鉴或借用已行用银币形制的情况,币面部分纹路相似,有的几乎完全一致。这种现象在江南及云南等省铸行的机制银币中比较常见,而地处京畿重地的北洋机器局却很少有这种情况。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起,北洋机器局每年都铸行有新版机制银币,至光绪二十五年,北洋机器局共发行了4套完整的系列银币,每一年的银...  相似文献   

6.
王祖远 《收藏》2021,(1):88-89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诸如英镑、美元等外币知识的了解愈益增多,但至今为止,对清末民初在华流通过的外币有哪些却知之甚少。现分别介绍几枚曾经在我国流通过的外国银币,主要有鹰洋、站洋、本洋、龙番、拿花、座人等。墨西哥鹰洋银币(图1),因币面图案有只鹰嘴中叼着一条蛇站在仙人掌上而得名,俗作"鹰洋",也叫作"墨银",后讹为"英洋"。  相似文献   

7.
陈锦山 《收藏》2014,(10):80-82
2001年12月,福建泉州北门街工地出土了一批窖藏中外银元,经过整理发现,这批银元的铸期为1881~1934年间。其中有民国时期孙像开国纪念币31枚,孙像23年帆船币2枚,袁像银币103枚;墨西哥鹰洋6枚;英国贸易银币55枚,英国爱德华七世头像银币1枚;法属贸易银币8枚;日本明治银元76枚,  相似文献   

8.
袁水清 《收藏》2008,(7):110-111
最早流入中国的外国机制银币——西班牙银元 自明代中叶起,随着东西方海上新肮路的开辟,以及通商贸易渐趋发达,外国银元外始流入中国。1570年西班牙侵入吕宋(菲律宾),于次年古领马尼拉并辟为商埠,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始以其银元换取中国丝绸等物,这种银元大多是在152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铸造的,成为最早流入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外国银元。清代以降,顺治至乾隆年间(1644~1795年),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币,主要是西班牙在墨西哥生产的机制银元。  相似文献   

9.
在从事多年的文博工作中,我曾接触到各种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铜币、纸币和银币,其中铜币和纸币的数量种类都很多,银币就相对少些。反映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银币,不仅种类不多,而且数量也非常的稀少,现今存世的银币就显得特别珍贵。  相似文献   

10.
李智信 《收藏》2007,(5):150-151
墨西哥1766年银币 墨西哥盛产白银,西班牙统治时期曾在此人量制造各种银币。主币8瑞尔(Real),辅币4、2、1、1/2、1/4瑞尔。主币几乎流通到世界各国。1733~1771年制造双柱双球2瑞尔银币,直径25.8毫米,重6.7克,含银91.7%,现在存世量很少。而且,国际贸易不使用辅币,所以流通到我国的非常稀少。笔者收减的这枚1766年双柱双球银币,制造精美(图1)。  相似文献   

11.
李智信 《收藏》2011,(5):116-116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银币,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71年至公元前546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银币已经推广使用。其中德拉克马银币有4种,面值为1、2、4、10德拉克马。以1德拉克马重4.37克为基数,2德拉克马重8.74克,  相似文献   

12.
誓戎 《收藏界》2010,(7):81-82
我的藏品中古币占的比例最大,古币虽小但它们在文物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一枚小小的古币可以折射出那个朝代的经济状况、冶炼技术、书法水准及人们的审美情趣等。我收藏的古币大约有千枚,主要是清朝币和宋朝币,其他朝代的币也有但数量小。这上千枚古币绝大部分是普品,珍品也有却只有那么两枚,是北宋的小平“崇宁通宝”和元代的小平银币“大朝通宝”,特别是小平银币“大朝通宝”值得向大家重点推荐。  相似文献   

13.
管建来 《收藏》2006,(11):140-140
江南省造银币始铸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当时币面上并没有纪年。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始于银币正面加铸干支纪年,自此后依次有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几种。戊戌银币是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干支纪年币中的第一个,颇受收藏受好者青睐。在钱币交易市场上,币友出示1枚江南戊戌错版银币,经多位同好相鉴,却是戊戌正币改刻的。戊戌正币与错币(不指珍珠龙)版别不同,若无实物相互对照,单枚上手是很难辩别的。  相似文献   

14.
王际朝 《收藏》2008,(9):113-114
五十两银币试样币 《中国西藏地方货币》P159页“恶文果木”(五十两)银币试样币为1951年(藏历第16饶迥第25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铸造。该币直径34.56毫米;厚度3毫米,币重26克。  相似文献   

15.
王际朝 《收藏》2007,(1):133-133
1948年至1952年(藏厅第16饶迥第22年至26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铸造的“九郭”镀银铜币,直径32.5毫米,重16.5克左右。表面镀银,当银币使用。“九郭”即藏语“十两币”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朱仁和 《收藏》2009,(10):127-127
笔者在朋友处见到一枚1903年版美国银币,据友介绍,该币是他10年前结婚时岳父所赠。经上网搜索美国银币资料,没有发现该币图样。  相似文献   

17.
邓毅 《收藏》2013,(2):104-105
在四川军政府制造的五角银币中。正面中心为普通芙蓉花图案的较为常见(图1)。另有一种珍稀的版式,便是被业内誉称为佛手花图案的五角银币(图2)。该币铸造精美,有着“吉祥如意,佛手送福”的寓意,深得藏家喜爱。佛手花银币大都深藏不露,一币难求。  相似文献   

18.
袁泽君 《收藏》2011,(7):100-103
贵州赤造银元版式始终是泉界的一个谜,周西城的"周大洋",神秘得像鬼魅一样若隐若现,一直得到藏友和专家的深度关注。"周大洋"是按照四川军政府汉字十八圈"壹元"银币版式铸造的银币,但又在币的正面珠圈内右下方工整地錾刻了一个"周"字,在银币上藏名为周西成一贯作风。  相似文献   

19.
田茂祥 《收藏》2011,(6):104-106
网络上相继出现过一篇《庚戍春季云南造七钱二分银币续写传奇》(以下简称《传奇》)的文章,并配以银币(以下简称传奇币)帖图,作者佚名。《传奇》引经据典,考释了"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银币(以下简称庚戌币)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来,老银币板块涨势喜人,尤其是一些罕见的珍稀银币在钱币拍卖会上更是广受追捧,大放异彩,突破百万元成交记录的珍稀银币也屡见不鲜。如在2008年5月下旬,北京诚轩春拍“钱币、邮品”专场中,一枚1867年“上海一两无射线版”银币样币,因品相完美无瑕,成交价高达134.4万元;两枚一组的“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金本位”半圆、壹亳银币样币也分别以人民币168万元和1232万元的高价成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