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许多古代寺庙中都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旅游圣地,同时又是文物保管场所。本刊一直想提醒读者关注我们身边或旅行路上那些珍藏在寺庙、道观中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文物,机缘巧遇,我们有幸结识了西安广仁寺住持仁钦扎木苏上师、李惠文居士,并辗转联系到西藏博物馆的藏传佛教造像研究专家吉如·巴桑罗布,并由此对广仁寺内所藏文物及藏传佛教文物有了更多的认识。广仁寺又名喇嘛寺,位于古都西安明代城墙内西北角,是陕西省内唯一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也称黄教)寺院。广仁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1703年巡视西陲时,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多民族国家政权统一而御批兴建的。其后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西藏、  相似文献   

2.
周克林 《收藏》2014,(7):62-74
宝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兼容各宗,在海内外佛教界都享有盛誉的禅宗大丛林,同时也是一座佛教文化的博物馆。这里不仅有不同时代的佛教建筑,规模宏大的罗汉堂,丰富多彩的匾额楹联,还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藏品。宝光寺的文物收藏中,器物类藏品数量众多,品类丰富。就材质而言,有金、银、铜、铁、锡、瓷、陶、玉、石、泥、木、纸、丝;就品类而言,有器皿、雕塑、织品、碑刻、书籍之类;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2,(4):94-94
水陆画是中国民间绘画的一种,供佛教、道教、儒教或是民间举行宗教仪式、水陆道场时悬挂用,多为民间画工所作。水陆画的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道教、儒教各神,还有工农士商、地狱仙界鬼神、阴曹地府、日月星辰、十二生肖、四海龙王、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另外还绘有儒家的帝王太子、后宫妃嫔、将帅士兵、  相似文献   

4.
论儒教、道教、佛教对武术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与武术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两个子系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是儒、道、佛三大宗教,它们对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面的同时又各有偏重,儒教主要表现在对武术精神和宏观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道教则表现为对武术思想、技击理论的影响;佛教则表现为对武术的连续性发展和普及规模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0,(6)
正导师简介:金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著名佛教文物鉴定专家、文史学家、画家。"文革"中在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在内蒙古和北京文博系统工作数十载。20世纪八十年代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考古多年,归国后为国家文博系统培训文物骨干、为海内外高等院校授课;为国内外博物馆鉴定佛教文物;尤其在央视《寻宝》节目中的精彩点评,令人印象尤深。在佛教学术研究、文物鉴定、文史考证等方面著述丰富、一言定鼎,在国内外学术界皆有深远影响,是行业的领军人物。除此以外,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善禅意题材和草原人马书画,个人书画作品拍场屡创成交高价。  相似文献   

6.
水陆画是中国民间绘画的一种,供佛教、道教、儒教或是民间举行宗教仪式、水陆道场时悬挂用,多为民间画工所作。水陆画的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道教、儒教各神,还有工农士商、地狱仙界鬼神、阴曹地府、日月星辰、十二生肖、四海龙王、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另外还绘有儒家的帝王太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佛教、道教内习武的史实记载为依据,对武术与佛教、道教开始融合的时期及融合的原因进行考析.两晋南北朝是佛教、道教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武术开始与二教融合的时期,由于佛教、道教和武术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佛、道文化中求善思想与武术暴力性之间的矛盾,武术与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自然影响与渗透等原因,武术与佛教、道教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8.
万瑜 《体育学刊》2011,18(6):130-133
对宗教与武术的结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化的佛教为武术在佛教寺庙中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道教的思想理论深入武术文化内核,丰富了武术的理论体系;伊斯兰教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民间秘密宗教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传播。但宗教对武术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史彬士  陈姿颖 《收藏》2013,(3):54-63
如同道教与儒家思想,佛教跟随17世纪下半叶大陆地区汉人移民渡海来台的高峰而传入台湾。以今日严格挑剔的艺术鉴赏标准来看,传统台湾庙宇里面祭拜的佛像,其艺术性并非评断其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换言之,台湾长期以来佛教艺术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直到近几十年来,情况才有所改观。这个变化来自于两个主要的因素:其一是宗教,其二是经济。在台湾,佛教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且没有受到大陆"文革"导致大批佛像尽毁的浩  相似文献   

10.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翻开中国西部版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外连接着众多著名的石窟,从新疆龟兹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再到陇南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丝路西去,佛教东传,印度佛教正是沿着这些由石窟构成的宗教驿站走向东方的。  相似文献   

11.
姚永柱 《收藏界》2010,(8):85-87
明代《十六罗汉风景图》(四条屏)工笔重彩画购自美国宝龙拍卖会,回流归国后,收藏于西安一文化艺术公司的文物商店。此图内容围绕居于隽秀空灵山中的罗汉形象展开,图中佛教法事活动的场面宏大,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与山水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绘制水平极高。  相似文献   

12.
赵超 《收藏》2014,(1):82-95
我国许多古代寺庙中都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旅游圣地,同时又是文物保管场所。本刊一直想提醒读者关注我们身边或旅行路上那些珍藏在寺庙、道观中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文物,机缘巧遇,我们有幸结识了西安广仁寺住持仁钦扎木苏上师、李惠文居士,并辗转联系到西藏博物馆的藏传佛教造像研究专家吉如·巴桑罗布,并由此对广仁寺内所藏文物及藏传佛教文物有了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赵力光 《收藏》2010,(6):130-136
西安碑林迄今已有920多年的悠久历史,向以收藏碑刻享誉海内外。院内碑石林立,名碑荟萃,所藏各类碑刻达4000余方,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圣殿”。与这4000余方碑刻藏品相映生辉的是同时收藏的众多古代石刻艺术品,它们大致可分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和其他石刻三大类,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特别是其中的佛教石刻造像,总数达400余种,不仅时代跨度大、品类丰富、工艺精湛,而且其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8,(5)
正为庆祝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迎接中国文化遗产日,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各种文明互容、互鉴、互通,推进非国有博物馆之间交流合作,以"传承丝绸之路文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彩耀丝路——唐三彩耀州瓷佛造像精品巡展"拉开帷幕。丝绸之路的开通,促使中国的丝绸、瓷器等顺畅西行,西域的佛教得以东传。丝绸之路上遗存的佛造像、唐三彩、耀州瓷等文物,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历史见证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  相似文献   

15.
相传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迎牟尼创立了佛教。自此,以经、律、论为内容的释藏,便在亚洲许多国家内广泛传播开来。据称,佛教传入中土,当在西汉末年,并很快盛行于唐代,即而胎生出多家流派。坐落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莲花山下的塔尔寺,就是为了纪念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兴建的。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6,(19)
正擦擦虽属于外来文化的一种,也晚于汉传佛教的善业泥,可在西藏的传播却非常陕、扩展非常广,如同高原上的沙土随风飘扬,散落到每个角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擦擦的传播形式非常适合西藏的自然环境,更契合西藏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西藏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认为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块石头,甚至世间无论大小物体都具有灵魂。擦擦源于泥土,来自大地,又有佛像圣迹,自然更被赋予了神灵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王卫丹  阮浩  周坤 《收藏》2014,(9):100-111
2014年6月14日,“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山东博物馆和汶上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第一次大规模对外展示。  相似文献   

18.
形神论这一艺术理论与佛教思想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油画创作十分重视形神之说,其艺术理念与佛教思想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代中国的油画艺术创作在宗教、哲学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对作品神采的追求,以形写神、轻形重神等理念在多种风格的油画作品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20,(8)
正导师简介:金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著名佛教文物鉴定专家、文史学家、画家。"文革"中在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在内蒙古和北京文博系统工作数十载。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考古多年,归国后为国家文博系统培训文物骨干,在海内外高等院校授课,为国内外博物馆鉴定佛教文物。在央视《寻宝》节目中的精彩点评,令人印象尤深。在佛教学术研究、文物鉴定、文史考证等方面著述丰富、在国内外学术界有深远影响,是行业的领军人物。除此之外,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善禅意题材和草原人马书画,个人书画作品拍场屡创成交高价。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13)
正清代宫廷的唐卡画唐卡艺术历史悠久,是西藏绘画特有的艺术种类。"唐卡"一词源于藏语的音译,意为各种质地的宗教卷轴画。西藏地域广袤,唐卡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内地以及中亚、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的佛教艺术影响,尤以中原汉地绘画的影响最为深远。清宫唐卡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贡品,即西藏政教首领达赖、班禅,甘肃、青海、蒙古等地宗教领袖,以及章嘉、阿旺班珠尔、阿嘉等驻京的呼图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