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定彪 《收藏》2009,(11):108-109
明晚期以来,笔筒作为文人案头的实用文具和最具装饰性的珍玩,异军突起,各种质地、样式、图案、题材的笔筒各领风骚,颇受文人墨客的重视。进入清代以后,在众多笔筒中,材质典雅清新、文化内涵丰富、书卷气息浓郁的竹雕笔筒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受青睐。特别是明清两代文人爱竹、颂竹、画竹、咏竹、刻竹成风,竹刻笔筒更是作为一种清雅脱俗的时尚而备受推崇,以致文人墨客和儒雅之士争相藏玩,从而催生出一批竹雕名家。  相似文献   

2.
季江生 《收藏界》2011,(7):54-56
我国古代将书房称为文房,而文房用品则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案头必备之物,其中除笔墨纸砚外,还包括笔筒、水洗、水盂、印盒、墨盒、镇尺、臂搁、印章、调色盘等等,这些文房用品集欣赏、把玩和实用于一身,所以又被人称为文房雅玩或文房清供。  相似文献   

3.
慕文泊 《收藏》2012,(1):111
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 历代文人士大夫多有喜竹之癖。竹有天地清华之美。制而为器,殊于他物,笔筒、毛笔、砚台、臂搁、笔山、水盂等各种摆件,仅就竹器便可构成一个别致的文房系统。  相似文献   

4.
成春到 《收藏》2009,(1):163-163
近几年来,明、清时期的竹雕笔筒在古玩市场上受到追捧,价格走高,许多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争相收藏。一些人在买到了自己满意的竹雕笔筒以后,却不知道如何收藏养护,致使有的竹雕笔简出现裂纹,或生霉、生虫,严重影响其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博阳 《收藏》2008,(3):168-168
我家有一件传承了很多年的竹雕笔筒,它是我奶奶的爷爷用过的。我奶奶的爷爷是晚清的一名秀才。我很喜欢这个竹雕笔筒,但是它具体好在哪里,我又说不清楚,更让我想不明白的是,古代的匠人怎么能雕刻出这么可爱的一件工艺品?  相似文献   

6.
王照烽 《收藏》2014,(6):123-127
本文通过大量的举证和对“嘉定第一竹雕高手吴之皤”雕刻艺术技法的剖析,结合作者自身多年从事竹雕实践的经验,探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御题诗竹雕刘海戏蟾图笔筒刻款之真伪,并将其与吴之瑶其他竹雕作品进行艺术风格比对。虽为一家之言,亦颇有值得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竹刻艺术源远流长,最辉煌的时期要数明清。笔者自幼生长于江南茂林修竹之乡,对竹雕艺术情有独钟,在诸多竹雕藏品中,对一件竹雕笔筒尤感兴趣,把玩之余,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
盛建国 《收藏界》2013,(8):97-100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刻笔筒是文房清玩中的重器,不光为文人雅士所青睐,更主要的是笔筒身上所蕴涵着的文化意韵:"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竹子那谦逊劲节之气、静雅萧疏之态正是文人雅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笔筒虽小,其集绘画、书  相似文献   

9.
斐翔 《收藏》2006,(7):97-97
近年来,文房用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可谓风光无限,特别是2005年,众多拍卖纪录,树起了一个个新的标竿:清雍正仿木纹釉墨彩山水高士访游图笔筒,成交价2209.04万元,创造了笔筒成交的新纪录,清康熙御制铜胎画珐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以2090.3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盖盒拍卖的新纪录,清乾隆松花石雕灵芝纹砚,以285.776万元创造了砚台拍卖的最高价,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海水云龙纹轴盒,以152.64万元成交,创造了书画轴盒拍卖的新纪录,元/明黄玉卧犬镇纸,以成交价273.904万元创造了镇纸成交的新纪录,清初玉雕辟邪水注,以成交价120.84万元成为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水注。  相似文献   

10.
方竟成 《收藏》2013,(9):128-129
一般认为,晚清笔筒仿清三代痕迹较浓,创意性较少。工匠味增多。其实,具有特色的晚清笔筒颇多,尤其在载道、载文、载诗、载画上,屡屡可见精品。这可看作是对笔筒作为文房用具的一种风雅传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第一类杂项一、红木笔筒(明、清、民国)笔筒为文人文房用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为不少藏家所喜爱,所谓“红木”是对红木紫檀、楠木、黄花梨等高档木料的泛称。真品:木质细密,手感沉重而润泽,老器物一般有包浆,与原木质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2.
许丽丽 《收藏界》2010,(12):115-117
笔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既可使用,又可观赏。"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山房春事》诗句中提到的笔床,即是笔筒的前身。笔筒的真正兴起是在明代中晚期,文人案头设置笔筒,风靡天下。到了清代,笔筒的制作工艺更为讲究,种类之丰富、制作之精致、造型之奇巧,均可称冠于世。  相似文献   

13.
徐平 《收藏》2007,(8):128-129
2006年6月3日上午9时30分,中国嘉德2006春季拍卖会“翦凇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此次专拍是继2003年秋季“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文房器具拍卖空前成功后的又一重点专拍,囊括竹雕、犀角、砚台、漆器、铜器、紫檀、黄花梨等各类文房名品将近120件。  相似文献   

14.
袁水清  华慈祥 《收藏》2013,(6):98-107
文玩,即文房用具,具体指"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雅器。其中作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其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之后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宋代以降,"文房四宝"则特指具有代表性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袁水清 《收藏》2013,(11):98-99
文玩,即文房用具,具体指"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雅器。其中作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其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之后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宋代以降,"文房四宝"则特指具有代表性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起来 《收藏》2009,(4):109-109
足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安徽省博物馆珍藏的一件明代文房用具——象牙笔筒,上面雕刻着一幅蹴鞠图,便是古代一场足球赛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17.
成日至 《收藏》2009,(6):111-111
近到市郊农村走亲戚,发现亲戚的邻居家有一个祖传的清代景泰蓝花鸟笔筒(如图)。由于这户人家已长期不再使用,而文房用具又是笔者的重点收藏,于是,通过协商,将其买了回来。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1,(12):75-76
有关文房杂项,《CANS艺术新闻》2001年6月号,曾经就上海博物馆所举办的馆藏“文房四宝展”委请“盛和堂”主人黄玄龙做了一篇鉴赏评析。黄玄龙指出,过去骨董玩家看不起文房杂项的价值,认为这只是文人雅士闲暇之余的偶兴之作,但随着社会对明代文人生活的好奇及处乱世却能怡然自得的处世之道有所了解后,属于文人系统的雅赏之作便开始被收藏界广泛的重视。曾小俊是北京的一位水墨画家,同时也是文房杂项的鉴赏家,他对于明代文人美学品味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收藏玩赏文房雅品得先了解明代有哪些知名的文人,这些文人彼此是如何交往、如何生活的,只有从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入手,甚至进入明代文人生活情境,才能真正欣赏、收藏文房雅品。  相似文献   

19.
郭旭东 《收藏界》2010,(10):70-70
在“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传统社会里,笔筒一直是翰墨飘香的书斋中,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之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8,(9):155-155
在北京奥运会、践奥会落幕之际,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北京江洋富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举办2008年收藏家专场拍卖会。本次拍卖会定于9月26、27日预展,28日在北京新世界酒店(京广中心)隆重开始。拍品包括掐丝珐琅、明清精品瓷器、佛像、名家油画、竹雕、紫檀木雅等热门收藏品。精美绝伦,艺术水准极高,收藏价值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