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二元的农村金融结构,面临着内生外生双重约束及其交互作用,表现为均衡和非均衡的双重信贷配给,导致了供需失衡和有效供求的双重不足。应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革,逐步放宽利率约束,以消除外生约束,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内生金融与外生金融的联合来降低内生性约束,同时大力提升农村内生性发展动力,真正释放农村真实有效的信贷需求;从而实现农村金融的总供求均衡。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水地区6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配给行为.计量结果表明,60.7%的农户受到了数量信贷配给、风险和交易成本配给;教育年限、固定资产、非农收入对其信贷配给在统计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结论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贫困地区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基于农村金融产品供求的视角提出了一些经典理论,主要有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以及帕特里克的金融发展模式论。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方面很不得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金融体系需要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使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支持主要依赖农村信用社,其支农作用在多种原因下并不能得到完全发挥,这就为农村非正规渠道金融市场发展提供的可能。如何在非正规金融市场日益繁荣的情况下,有效保证正规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正规金融供给的特点和现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体系由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两部分组成,其中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本文采用交易费用理论比较了农村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指出农村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我们对农村民间金融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回顾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以中部农业地市许昌为例,从实证的角度界定了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阐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没有农村金融的强劲支持,难有农村经济的长久繁荣.小额信贷在我国经历近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小额信贷资金与农民致富项目没有形成有效联动,农户和信贷部门缺乏必要的信任和合作,使小额信贷资金的扶贫作用难以发挥,严重阻碍了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民生活的改善,不利于‘‘三农"协调发展.借鉴世界上小额信贷主流发展模式的做法,要实现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规避农村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和补偿机制,创新农村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依据在陕西、青海农村调研数据做实证观察,发现农村金融机构过高估计农村金融风险,对农村潜在经济机会估计不足。关系型融资在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借贷中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前者降低了信贷风险,在后者却成为寻求金融租金的温床,本质差异在于两种金融机构的产权属性与激励兼容不同。与正规金融关系型融资联系,农村金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即贷款投放对象向有实力的基层干部或者农村富裕户集中,结果产生马太效应和加剧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农贷市场中赖账者未必是真正的贫困农户,乡村干部置身其中搭便车、寻租责不可免。农户作为原生态信用载体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但是需要重新构造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从而形成农村信贷活动的"信誉触发机制",在西部农村地区亟须果断地放开民间组建金融机构,政府职责是因地制宜制定与执行规则。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职能作用,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支持乡村振兴尤为重要。基于融资担保视角,以甘肃省为例使用2017年~2023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探究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金融支农的撬动效应,并采用DEA-Tobit模型评价撬动效率,分析影响撬动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金融支农的纯技术撬动效率、规模撬动效率均达到DEA有效,综合撬动效率部分年份达到DEA有效;撬动效率影响因素中金融机构数量增长率对撬动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财政补助金额和代偿率次之,专职人员增长率正向促进作用最弱。研究显示,加强风险代偿机制建设、完善政策农业担保的人才体系建设、降低金融机构支农准入门槛、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是构建高质量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2001—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在控制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后,农业信贷支持水平每提高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0.146%;但是,与民生支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相比,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较小,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此外,我国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强,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提高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创新信用模式,丰富农村信贷产品种类;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农村金融整体效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建立健全农业信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理论和实践表明,要克服农村金融领域的市场失灵,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及实现农业信贷与保险有机对接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今后,不但要注重农业已存在的不同金融需求,更应大力打造不同类型的金融生态,规范发展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供给,激活、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同时,要发挥财政、信贷资金相互协调的配套作用,并建立完善农村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小企业信贷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小企业信贷难的问题依然突出.本文阐述了我国小企业信贷发展的现状,并从小企业自身、银行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小企业信贷发展的一些因素,最后提出了小企业信贷发展的出路,包括建立信贷支持体系增加金融制度供给和加快银行金融创新推动小企业贷款两大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为获取经济效益和政治绩效而对金融资源展开争夺,进而形成地区金融竞争.基于省级区域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存在互补型地区金融竞争,即各地区采取同样或相似的行为进行金融竞争.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竞争方式趋于多样化,并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从通过行政权力直接干预国有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做大做强本土金融,既有行政职能部门(地方金融办)的隐性资金安排,也有政策推动性的金融话语权争夺(区域金融中心).中央与地方间应合理分权和分责以正确激励和适度约束地方政府行为,避免过度的地区金融竞争;也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引导与市场效率相结合以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深化地方金融改革以活跃和规范地方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额信贷机构与农户之间的违约风险严重制约了小额信贷的有效运作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静态博弈模型及动态博弈模型对小额信贷违约风险进行分析,得到降低小额信贷违约风险的措施,并为防范小额信贷违约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财政对农业补贴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我国农业补贴主要存在总体水平较低、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金融支持与保险水平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财政农业补贴的政策取向,即加大财政农业补贴力度,合理配置资金;优化农业补贴结构,有效发挥农业补贴的作用;完善农业补贴资金的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金融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农地金融制度的欠缺,已经成为农业投资及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瓶颈"约束,进而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影响。因此,以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为核心,就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动因、存在的障碍进行探讨对推进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山东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和特点,分析了抑制山东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抑制、农村金融机构缺位和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最后,给出发展山东农村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放开和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推广农业保险、支持农村金融创新、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农业信贷支持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面板模型对西部地区1978—2009年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则显得比较乏力;农业信贷资金的产出弹性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出对信贷投入的响应更趋积极;农业产出和农村居民收入对农业信贷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配给的现象依然普遍;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存在省际差异。因此,应完善农业信贷的征信机制,增加农业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并调整投入结构,调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以增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9.
小额信贷公司是我国为了缓解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大而成立的一种“只贷不存”的新型金融机构。这是金融深化创新的成果,有利于激活金融市场,也打破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笔者对沈阳某小额信贷公司进行调研,意在还原小额信贷公司真正的生存状况,对于确定小额信贷公司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及法律层面的规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主题,本文通过对农业政策性信贷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农业政策性信贷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职能定位以及完善和强化农业政策性信贷扶持项目及扶持措施,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信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