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人物本身有看点纪录片有没有看点,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等。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3.
郑荣 《采.写.编》2023,(3):160-162
历史纪录片将镜头对准过往的人、事、情,其“纪实性”与“再现性”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故事,“影像性”与“共情性”创造出雅俗共赏的魅力,从而决定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总结出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特征,提出了当前历史纪录片存在的问题,继而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提出了历史纪录片叙事策略,从崭新视角审视历史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价值,为此类纪录片更好地策划和创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纪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特性,然而今天的纪实性却成了许多故事片追求的风格。故事性是故事片的基本特性之一,而今天的故事性却成了纪录片必不可少的特性。“故事”对于故事片来说是虚构的,但“故事”对于纪录片来说却是真实的,它来源于被纪录的真实故事本身和编导的创作。现在的观众已经不会满足于对“故事”或者“真实”单一的索取了,他们内心呼唤两者的兼得。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兼谈《世博零距离》创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纪录片是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历史和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具有艺术和社会学意义的多媒体语言。从本质上说,纪录片就是叙事。叙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叙事的内容,即“说什么”,是故事层面;二是叙述的方法,即“怎么说”,是表达层面。一部记录片的叙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故事是怎么讲的,在纪录片中结构通常是叙事最直接、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除了具备电视节目应有的新闻性和社会性之外,电视纪录片更以其生动引人的情节、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体验人生的纪实风格而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纪录片,关注纪录片,并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启发下,热衷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那么在记录“生活流程”中,作为纪录片创作者,作为真实人物、真实故事的讲述者,该寻找一个怎样的叙述角色?又该怎样通过对自身角色和地位的把握,来呈现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追求故事化提高观赏力》是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冷冶夫对第四届《中华荟萃》纪录片奖评奖的综述。文章结合获奖作品从“强化故事性”、“追求戏剧化”、“设置兴奋点”、“提高观赏力”、“镜头对准人”、“制作工整精良”等方面,对纪录片创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戏剧性因素——纪录片新的魅力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在听故事时都想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故事背后的深层东西。Discovery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维克瑞每年都要选购一些中国纪录片,重新剪辑和编辑向全世界播出。他认为与欧美纪录片相比,中国纪录片往往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节奏缓慢,因此观赏性比较差.所以必须重新剪辑包装。这反映出中国纪录片的“软胁”是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而强化故事中的戏剧性因素又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好不好看,不在于它是否有意义或宏大叙事,而是取决于素材的拍摄质量和有没有发现好的故事。回顾纪录片《梁子岛纪事》(获“2006年中国十大纪录片奖”)的创作过程,发现典型、发现故事一直是我们坚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侯斐 《记者摇篮》2010,(6):47-47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探索频道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仅在众多观众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让媒体界的专家学者们眼前一亮。同时,它的“纪录片故事化”及“纪录片娱乐化”的理念也启发着中国传媒界尤其是纪录片的创作者,成为他们学习和观摩的样片。那么探索频道节目究竟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观众呢?  相似文献   

11.
莫畏 《记者摇篮》2006,(7):61-61
自从《生活空间》打造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一纪录片的模式后。电视纪录片叙事风格故事化成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冯宇 《记者摇篮》2009,(6):42-42
作为一种电视创作理念,“新闻故事化”则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的精髓以及它存在的社会意义呈现给观众。一、传统纪录片元素与“新闻故事化”元素的区别近几年来,“新闻故事化”节目日趋占据屏幕主体。这些节目都追求一种戏剧冲突似的方式让事件起伏跌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电影或电视剧的叙事手法,加强纪录片的“故事性“。本文结合纪录片的实际拍摄过程.阐述了纪录片的“故事化”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当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人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那么怎样才能使节目好看呢?广大纪录片  相似文献   

15.
李政 《青年记者》2017,(20):76-77
纪录片是一种与电影相伴而生的影像叙事文本,也是一种影像建构的历史话语.①综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故事化”是其经久不衰的呈现技巧之一.从学理层面讲,“讲故事”属于叙事学的范畴,其本源来自于对神话及民间传说的研究.按照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观点,叙事包含三个层次的概念:叙事话语、故事和叙述行为,在叙事文本和想象世界之间存在着“顺序”“时间”和“视角”三种关系.②叙事者采取何种视角、使用何种语法规则,以及如何呈现事实来建构故事,直接关系到叙事客观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走向世界的中国纪录片——透视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于2004年1 2月8日至11日在广州召开,这是2003广州国际纪录片学术研讨会的延续。本次大会的宗旨是“进一步建立中外纪录片交流的平台;与国际纪录片电视机构制作人、投资商、分销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主题是“青少年儿童的故事”——今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成长的道路以及社会如何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 5部影片参加了评选项目。在4天的时间里,大会成功组织了纪录片展播、评奖、展映、论坛、交易等多项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国内许多纪录片大量采用真实再现、演员扮演、数字技术等虚构手法,甚至大量引入故事片的摄制方式,产生了纪录片的新亚种——故事纪录片.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关于纪录片真实性原则与虚构手法的探讨.本文试图结合纪录片真实性传统的形成及虚构手法产生的背景,综合分析纪录片真实的底线与虚构的尺度,对当下盛行的“故事纪录片”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8.
赵雪倩 《今传媒》2023,(10):33-36
本文基于“自我讲述”与“他者视域”融合视角,从纪录片多模态话语出发,揭示了“他我融合”第三视角在主题呈现、话语互动和社会传播三维向度的叙事话语策略,提出了纪录片的跨文化叙事可以通过文本和影像的巧妙叠加、隐转喻诠释与互文重构等策略,以提升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效果,旨在为我国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阳 《新闻战线》2021,(1):85-85
近日、体育题材纪录片《棒!少年》在院线上映,以流畅的剪辑、动人的故事呈现引发热议。在不久前举行的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该片被评为评审团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国产纪录片的关注。纪录片被称为“时代影像志”,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蔓  雷洪 《声屏世界》2008,(11):39-39
喜欢故事是人的天性。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故事。虽然纪录片在表现故事时有它的局限性,然而正是这种局限性给予了纪录片不可替代的魅力,因为纪录片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故事中的一切都真实地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他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既然纪录片中的故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发生的,不能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