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2000年陈水扁上台执政,特别是不择手段取得连任以来,其“台独”言行不断升级,直接危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台独”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成为断送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元凶。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及时调整对台工作的战略重点,以“517声明”、“四点意见”和《反分裂国家法》为标志,突出强调“反独遏独”是当前最紧迫最关键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1992年2月,李登辉在“国家统一纲领”中,正式将两岸定位为“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这是李登辉走上“台独”路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云飞 《中国新闻周刊》2004,(18):20-20,22
从“国家统一法”到5·17声明,中国政府发出明确信号:将 不惜一切代价,粉碎“台独”图谋  相似文献   

4.
当前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是美国、日本、“台独”势力三大障碍。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是大陆与两岸的民间。两岸关系的未来,决定于如何处理美国、日本与“台独”的关系,其中起最后作用的当然是两岸民间,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对北京摊开的底牌反应莫衷一是。国民党候选人连战最近警告说:台湾如选错“总统”,两岸将走向战争。他明显将矛头对准了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有人经常挂在嘴上的是‘台独’万万岁,这种做法只能将台湾带入灾难。”然而,被认为是最强硬“台独”分子的陈水扁,却仍旧于公开场合出示这张危险的牌,他公开重申:“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主权互不隶属的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8,(11):24-34
一个四年过去。又是一个四年过去。3月22日,台湾民众用手:中的选票,解决了困扰他们8年的难题。结局没有太多的意外,中国国民党的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获胜。765.87万张得票,220万张的胜出票数,陈水扁和民进党处心积虑力推的“入联公投“失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唯一发表谈话称,这再次说明“台独“分裂势力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本文中台湾民众吴先生的父亲说,“阿扁把我骗了,也骗了所有的台湾人”。陈水扁执政8年,以一己之私、一党之私,裹挟台湾民众。经济停滞不前。族群对立,利益集团贪腐。两岸关系倒退,普通百姓也有切肤之感。这一次,他们用手中的选——给了陈水扁及其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一个“公投”  相似文献   

7.
“蓝军”国亲联盟,逼迫“绿营”民进党现出了不敢真玩“统独”游戏的原形,扭转了自己在“公投”议题上的被动,但同时民进党也得到了“公投”的法律框架,而国亲在“公投”范围上的退让,给民进党和其危险的议题“公投”,在未来留下了相当的操作空间。 祖国大陆强烈谴责台湾当局借“公投立法”“公投制宪”搞“台独”的分裂行径。国台办发言人明确指出:制造“台独”事变,必将给台湾人民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8.
家国公民     
作为公民,当然关心国家的统一。这也是陈水扁“一边一国”这样主张“台独”的言论说出来后,我们特别关心台海局势的原因。 谈到台海局势,总有人想到战争。中国政府的确明确宣布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对诉诸武力,还是谨慎的。 新中国的建立,有赖于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有时不得不使用武  相似文献   

9.
什么样的新闻评论才算是好评论?中国古代文论家把一切说理文字的高下归之于有无识见,有识见则自成高格,无识见则没有高格。其实,这一标准是可以推及到新闻评论的。署名评论要写得棒,必须道出个人的识见;官方评论要写得好,必须道出官方的识见。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言论一等奖的《“台独”即意味战争》,如果说有可取之处的话,就是它道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对“台独”的识见———“台独”即意味战争。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纸全文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  相似文献   

10.
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意在挽回颓势。但在推动“法理台独”的道路上,他将重负压力,举步维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最近出售的这批武器严重威胁了台海战略稳定;台军远程攻击能力的不断发展,是促使陈水扁“台独”冒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记:人们可以感觉到,《解放军报》在反“台独”斗争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特殊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两岸交流“截弯取直”.意在促进两岸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融合.近则削弱“台独”的经济基础,远则为未来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创造先决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不仅为海峡两岸所关切,也受到世界瞩目。在会前及“两会”期间,台湾当局和“台独”分裂势力以及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对我通过立法维护国家统一的做法肆意歪曲,恶意攻击,误导国际舆论。面对海外舆论的种种猜测、疑虑,能否通过权威的新闻报道,先声夺人、批驳谬论、释疑解惑、以正视听,牢牢把握处理两岸关系的主动权,成为围绕反分裂国家法新闻报道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华社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和消息总汇,在这场舆论较量中毫…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引起全中国人民的愤怒。进入2000年,吕秀莲又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全国人民为敌,疯狂挑衅一个中国原则,从事分裂祖国活动。她的一言一行都说明,她是一个死硬的“台独”分子,一个中华民族的败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10日,北京某报第5版刊登有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报道,标题是《大陆20名超级富豪上榜》。这篇报道的标题、正文和一版导读中,多次出现“大陆”、“中国大陆”的提法。台独势力为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就一直用“中国大陆”的提法,因此,内地媒体在新闻宣传中不要自称“中国大陆”。正确的提法是“中国内地”。当  相似文献   

17.
连宋相继登陆引发的两岸亲情互动,使得陈水扁在台湾大演变脸戏法——在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压力下,陈水扁由于压制不住民进党内的不满,其两岸政策往“中间”靠拢后,又向“台独”的原点退却  相似文献   

18.
吴民 《新闻世界》2007,(7):40-40
台湾“外交部”封存37年的“刺蒋案”机密档案5月10日曝光,这份档案记载了1970年4月24日,蒋经国访美时被台独分子枪击侥幸脱险后,国民党暗中打击台独的始末。刺杀蒋经国的刺客后来还成为台湾“总统府”的国策顾问。  相似文献   

19.
在“本土化”的漂亮口号下,语言教学被“台独”分子视为意识形态的战场。他们舍弃容易使汉字和世界接轨的中文拼音而采用通用拼音,又搞“乡土语言”教学,以牺牲台湾孩子的前途为代价。  相似文献   

20.
民进党籍“立委”管碧玲揭发“范兰钦”的当天晚上,台湾著名政论家、《新新闻》周刊总编辑卢伯华收到郭冠英发来的邮件:“管独在攻我,你应也知,看发展吧。”他称管碧玲为“管独”。他写了那么多文章,核心的诉求只有一个:反“台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