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对佛教哲学的“知”论作了探讨,通过对佛学代表人物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慧能的自悟般若之智说、神会的本觉之智能知的思想、宗密的“真如之性,自然常知”思想的论述,总结出佛教哲学“知”论的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指出知与不知的认识的相对性的一面,超越了以往的独断论;重自悟体认,获得般若圣智以成佛;认识论与本体论相结合,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佛、道、儒三教相反相成,发展了中国哲学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说“狼烟”     
杜正乾 《寻根》2000,(6):80-82
“狼烟”,《辞海》、《辞源》均释为取狼粪所燃之烽烟,似已成不易之论。而笔在翻检史书时,却发现“狼烟”一词别有他义,今试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3.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近世古学派中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由他及其后学太宰春台(1680—1747)和海保青陵(1755—1817)的学术体系发展而成的“徂徕学”(本文特指“徂徕派经世哲学”),一直被部分日本学者视为日本近代政治原则的发现者,是日本自生的、与以往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间没有本质和必然联系的早期近代化学说。即便不情愿地承认二者之间有所牵涉,其程度也不过是“轻微的提示”而已。然而,徂徕及其后学本身,却从未忌言事实。正是通过对苟&;#183;韩著作的再诠释和大量征引,该学派才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社会的实践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5.
五星红旗插上天安门城楼前50个春秋,郭沫若在他的著作以及一些零散的书信言谈中,时常论及孔子和他的学派。这种论及不是随意性的,而是严肃的。他说:“我对于孔子的思想自信还相当有点研究,我不是盲目地崇拜他的人,我也不是盲目地攻击他的人,他是怎样我还他怎样……这是我研究孔子的态度,也是我们研究一切学问应该取的态度呢①”。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如何“还他怎样”的呢? 一、给“混沌的学界”“独创一线”光明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反对“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的孔教②被视为反封…  相似文献   

6.
年过六旬的谢耀承一生与闽西的客家土楼结下不解之缘。他出生在“土楼之乡”永定县的下洋,在土楼里度过童年的时光,一生以土楼为题材创作了四百多幅各种风格的“土楼画”,他的独树一帜的“土楼画”享誉海内外。中国一位名导演给他取一个别号“谢土楼”,从此朋友们干脆叫他“谢土楼”。  相似文献   

7.
“值”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范畴,历来研析者甚多。史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这段记述,既展示...  相似文献   

8.
赵进 《华夏文化》2001,(4):54-54
元与兀,《说文》因形析义,不足为据。一般以为同为一字。《汉语大字典》引证高鸿绅《中国字例》和林义光《文源》,对同为一字,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9.
糜华菱 《寻根》2007,(6):51-53
沈从文爱交朋友,但能始终相与者不多,早年交好的徐志摩和胡也频不幸英年早逝,稍后相识的胡适在北平解放时彼此分道扬镳,而丁玲、曹禺等文坛旧友则在新中国成立后因地位悬隔而目渐疏远,只有一个巴金与沈从文的交情生死不渝。在“四人帮”横行时,沈从文自身难保,但他还挂念着遭受迫害的巴金夫妇,想方设法托人打听他们在“五七干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雷池月 《东方文化》2003,(4):105-113
在人类社会的所有进化现象中,语言或许是变化速度最快的,特别是处在重大的转折时期,这点表现得尤其明显——大量的新语汇伴随着或引导着新事物(有些实际上是似曾相识的卷土重来)蜂拥而至,令常人往往产生赶不上时  相似文献   

11.
王川 《东方文化》2003,(6):146-148
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平生注重姓名的研究,在讨论唐代九姓胡之“胡名”时指出,“胡姓”之研究,经桑原骘藏(1879—1931)等人的耕耘,已有成果;而“胡名”则“急待研讨”,他曾指导清华学生姚薇元(1905—1985)研究“胡名”,并在姚《北胡姓氏考》的“序”中举例说“胡名”对于历史研究重要非常,如“清代史事,则满名字之考证,殊与推求事实有关。治史不得置而不究”。  相似文献   

12.
杨琳 《寻根》2001,(1):107-111
“二百五”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是某种知识一知半解的人。例如:“那些二百五大夫光会照你要的药开处方,治不了什么病。”二是指傻里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例如:“知道的说他爽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二百五呢。”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学史的叙述中,“十七年学”的命运可谓几经沉浮。在政治激进化的时代,它连同“革学”一起几乎成为了学史叙述的唯一聚光点和兴奋之所在。可是随着1980年代对当代学与政治关系的反思,在回到“学自身”口号的询唤下,企图摆脱当年政治运动强加给学的种种清规戒律之后的学叙述,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越来越不屑一顾。这种建基于西方启蒙话语的学史叙述以服膺政治、否定个性为由,认定这一时期作品是政治的附庸,没有什么学价值。于是,“十七年学”一度被逐出了学史的讲堂,它似乎已湮没而衰蜕成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漂浮的诡异的盲点。但盲点并不等于空白和虚无,它如同一个忽隐忽现的幽灵总是缠绕着曾经受其激荡、为之亢奋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理论工作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线,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理论学习、理论武装、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54-56
2011年,理论工作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推动理论学术创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满足大众思想心理需求”的总要求,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理论学习、理论武装、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引导、理论动态和理论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一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相似文献   

17.
讲正气,着眼于“为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舍。宋代名士文天祥作《正气歌》以明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他把“正气”看成是“为人”的道德规范中最根本的准则和价值取向中至高无上的追求,生则必秉正气而不移,  相似文献   

18.
学人寄语     
余英时 《中国文化》2014,(2):F0002-F0002
儒家的轴心突破 孔子和周公不同,在重建“礼”治秩序的努力中,他不乞灵於集体的“天命”,而诉诸所有个体的“仁心”,上自王、侯,下至士、庶,无所不包。他一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史记.孔子世家》),而“诲人”又出之以“有教无类”的方式,也同样是为了激发和培育个人的“仁”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东江上游粤东北客家山区,“东坡腿”这道名菜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东坡腿”的得名相传与北宋时期大学家苏东坡有关。苏东坡不但是个学泰斗,据说也是一位美食家,他对饮食化很有研究,善于用普通的食物创成鲜美可口的菜肴。这些菜肴随着他的名气逐渐广为流传,人们便以“东坡”为之命名,如“东坡肉”、“东坡鸡”、  相似文献   

20.
“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哲学中的“一”就是对“天道”与“人道”关系的把握。为什么说哲学是对“一”的追求?何以见得“一”即是对天道和人道关系的把握,又如何理解这个简单的“一”与天道和人道的联系呢?按照这个思路,我读了一些书,并从中总结出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