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苗鼓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民间艺苑中的一枝奇葩。简略地探讨了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风格特点、表演形式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3,(A3):24-25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它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传播民族文化,娱乐身心,并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组合在一起,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特色,旨在将湘西苗族鼓舞特有的艺术魅力全方位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流行于湘西凤凰苗族哭嫁歌是苗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苗族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对哭嫁歌的旋律、曲调、演唱特征、艺术价值进行了一定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音乐美学意义,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更好的促进苗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服饰图案通过丰富多彩的款式反映出苗族厚重的历史积淀,图案中的纹样表现出一种单纯的形式美。本文从湘西苗族服饰图案入手,着重研究苗族服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从而反映苗族服饰的文化体系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盘瓠是苗、瑶、畲等族共同敬奉的民族图腾,盘瓠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遍及湘西以及渝、鄂交界的苗族和瑶、畲族聚居区。湘西境内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聚居着十多个民族,其中一半以上为苗族,每年农历五月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盘瓠祭祀活动。在为期十多天的盘瓠祭祀活动中,传统祭祀音乐一直贯穿始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心理。论文着重介绍了湘西麻阳苗族盘瓠祭祀音乐中的龙歌和舞蹈。  相似文献   

6.
向亿平 《考试周刊》2011,(88):15-16
湖南湘西苗族女作家龙宁英是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位苗女,对于生长于斯的这块热土,她寄托了满腔的热情和厚爱。她的散文表现和传播着湘西苗族的风土人情、民族特性,以及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思索,她让无数的人了解了湘西苗族。那是一个浪漫多情、诗意迷人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7.
湘西苗族把人类生命的终结分为"死好"和"死丑"两类。湘西苗族这种死亡观念是在其特定的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产生的,体现了苗族追求生命的完美终结,与过去苗族阶级分化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这种习俗对于苗族社会里的养老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傩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其表演时间一般为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湘西苗族至今仍保留着数量较多的傩舞。傩祭仪式的主要目的是祈求人丁繁衍和祈祷农业丰收。傩舞是苗族祭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苗族人民祈福和祝祷的愿望,同时也表现了苗族人民热情善良的品格。本文主要从湘西傩舞文化内涵、湘西傩舞发展现状以及湘西傩舞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讲解湘西苗族傩舞文化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湘西苗族傩面木雕历史渊源流长,在傩文化中原是傩仪、傩舞、傩戏表演的一种道具。但作为一种木雕类别或木雕艺术品,它有着自身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所呈现的艺术特征,有一种原始古朴稚拙的魅力与美感,体现了湘西傩面木雕工艺的文化价值。对湘西苗族傩面木雕的艺术特征、工艺传承与创新进行综合解析,以期促进湘西苗族傩面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0.
清中后期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朝统治者重新调整了治理湘西苗疆的策略,采取了"以苗治苗"的民族政策,在湘西苗疆实施了"苗官制"。"苗官制"的诞生,冲击了苗族基层社会具有明显原始残余的传统组织制度,削弱了苗族社会宗族、亲族体系的合力,缓和了苗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湘西苗疆苗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湖南的少数民族较为丰富,少数民族文化也较为繁荣,尤其是湘西地区的苗家风情被人广为传诵,湘西地区位于湖南与贵州、重庆的交接地带,与之西邻的铜仁松桃县,亦是苗族聚居地区,因此湖南苗族音乐的发展,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湖南苗族音乐在接下来的发展历程中,需要进行有效地创新,以适应当前文化大环境的需要,其主要的创新方式,要围绕其现有特点以及地域优势入手,以繁荣湖南民族音乐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湘西苗族学校教育的特点湘西苗族的学校教育始于明代,清代改土归而后,学馆也增加不少,但皆以传播汉文化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湘西才发展起真正的民族教育。解放初期的湘西苗族教育,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对国家统一教材进行适当的变通和补充;宣...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有着特殊的文化特征。贵州苗族民歌在音乐中承载了其文化的内涵精髓,表现出极具民族特征的音乐形态。本文将从贵州苗歌的分类和贵州苗歌的音乐要素两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哭嫁歌是苗族青年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苗族人祖祖辈辈的劳动智慧体现,同时也表现出了地方民族文化独有的韵味和特征。本文主要从苗族哭嫁歌在演唱内容方面与其在演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音乐艺术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对苗族哭嫁歌的音乐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进行了概要的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湘西苗族鼓舞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探讨、分析了湘西苗族鼓舞保护和传承的价值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一个"四驱"保障体系,促使湘西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地在世界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独特的民族魅力。  相似文献   

16.
吕奕 《学前教育》2007,(5):47-49
第一次活动 教材分析 第一次选用的是一段具有浓郁湘西苗族风情的音乐。在接触音乐后,我认为活动的落点应该在音乐欣赏上。音乐中丰富的节奏变化和热烈的曲风能够为幼儿在欣赏及表现音乐方面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活动将在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运用语言、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形式来表现乐曲中所蕴含的节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是历经演变而来的,每种文化也都是具有其鲜明特色的,在历史久远的发展中不同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了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我今天想要讲述的是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比较独特的苗族的文化,在本文中我想着重探讨一下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主要从湘西苗族鼓舞形成的影响因素、湘西苗族鼓舞的表现形式以及苗族鼓舞的主要动律特征开展开。  相似文献   

18.
湘西夯沙乡苗族原生态苗族服饰文化保存相对完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传承。但是,在文化交流碰撞日益剧烈的今天,湘西苗族服饰及其文化面临着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用性和消费水平都大大降低。了解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特点,研究湘西苗族服饰发展的瓶颈,以期为湘西苗族服饰在多文化竞争中突围探索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08年湘西苗族民歌被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近年来它在文化旅游创意开发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促进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值。本文从苗族民歌的人文资源、生态文化、活态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对文化旅游创意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其基于文化旅游的湘西苗族民歌的依托模式、导向模式、保障模式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湘西苗族民歌保护与文化旅游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湘西苗族民间传说的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民间传说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间传说主要有氏族祖先传说、地方风俗传说、节日传说和人物传说等。透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到湘西苗族民间传说背后多方面的教育意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教育;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惩恶扬善的品德教育;满足人们心灵和精神需要的审美教育和生产劳动、民族历史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