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早恋"一直是高中生一个敏感的话题,而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就有三首纯粹的爱情诗:<错误><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那么,对于这些爱情诗歌究竟应该怎样处理?我是这样教读<致橡树>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读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时,很多老师喜欢把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引入课堂比较阅读.两首诗比较阅读的切入点在于:都是爱情诗,都以丰富的意象表达作者独特的心灵;但由于民族、时代、个性的不同,作者选择的用以构筑诗意的意象却独具特色,他们表达的爱情观是有差异的,他们追求的人生理想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潘美明 《现代语文》2005,(10):10-10
<氓>是<诗经>中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一般认为它是一首弃妇的怨诗,笔者喜欢读这首诗歌,但发现教材上的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现考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芬(以下简称“王”):舒婷老师,很荣幸能邀请到您参加第二届全国学教育与课堂教学高峰论坛。您的《致橡树》一诗历来都受到各个版本的语教材的青睐,许多老师教学时都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讲解,我们很想听听您本人来谈谈这首诗。  相似文献   

5.
教参对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书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若奉之为金科玉律,不加思辨地照本宣科,不加求证地用于教学,也是不妥的.事实上,教参对课文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难免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致橡树>一诗,<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感知"中说: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选入了陆蠡的散文<囚绿记>,这的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纯朴清丽,结构谨严精巧,情韵深厚悠长.这说明选家很有眼力.但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囚绿记>的主题归纳为: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笔者以为这种归纳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人教社试验修订本·必修本)收录了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同时收录了中国当代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实我们如果将<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曾经入选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本)对比鉴赏,就会发现它们恰好构成了一种男性与女性之间关于爱情宣言的对话关系.当我们吟咏<我愿意是急流>,感动于男性可以为心爱的女人无私奉献,愿意付出所有甚至生命的爱情表白时,我们难道不觉得舒婷的<致橡树>同样也声情并茂地表达了女性对真正的爱情的向往与呼唤吗?而且这二者之间的奇妙关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舒婷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活跃于我国诗坛,它与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以风格独特的诗风,掀起了"朦胧诗"的大潮。舒婷经典诗歌《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作品。《致橡树》可以说是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品,在很多读者心中,《致橡树》就代表了舒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舒婷《致橡树》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许敏 《现代语文》2009,(1):55-55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必修本)第一单元的诗歌阅读专题,在第四课的外国诗三首中选取了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同时在第三课的中国当代诗三首中选取了我国当代诗人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对比鉴赏,就会发现两首诗歌在主题确立的共性基础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江雪>这一首千秋绝调是历代诗论家们说不尽的,其丰富的意蕴至少被概括为"自寓"说、"傲然独往"说、"得天趣"说、"和谐"说、"禅意"说等五种说法,<江雪>一直作为"经典"篇目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和大学文科教材,文章从文本和读者接受这一角度切入,认为柳宗元这一首诗深奥的内容、复杂的句型、沉郁的情感既不利于小学教师把课文内容教学化,又难以令小学生把教学内容经验化,故不宜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1.
或许您与我有同样的感觉,面对一首诗歌的课文,该如何入手,总会绞尽脑汁。听了一位洪老师教《致橡树》的公开课后,感触颇深。《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非常精美的爱情诗。洪老师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言语调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这是导入新课。此时多媒体教室的门窗窗帘拉上了,日光灯灭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第2版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大大增强了可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本有两个地方的表达不够妥当,现提出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3.
《致橡树》应该说它是一首爱情诗,但又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十年动乱,人妖颠倒,生灵涂炭,一代人的信仰热情被欺骗被利用.现代政治迷信充斥整个精神领域,诗人舒婷以她敏锐的目光、深沉的反思、独特的抒情方式审视过去的这场恶梦,给读者留下了二度审美的回味余地。  相似文献   

14.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现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解新华 《现代语文》2006,(1):105-105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这首诗选入初中语文第五册,关于诗的押韵,在人教版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这样写道:"诗中或两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为之更新",诗中到底押什么韵?又是如何转韵的?好多教师在备课时迷惑不解,笔者想就此问题略作解释.山东省平度市杭州路中学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人教版必修本)选取入了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同时选入了中国当代诗人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对比鉴赏,就会发现它们恰好构成了一种男性与女性之间关于爱情宣言的对  相似文献   

17.
李宏娟 《现代语文》2005,(12):99-99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在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单元教学的重点"领会诗中的情感"来处理教材,因为这首诗明白易懂,情感鲜明.于是我进行了别具-格的教学:"同学们都知道西方文学的源头是<圣经>,而我国文学的源头是<诗经>.那么<雨巷>与<诗经>有没有联系呢?大家好好回忆过去学习的课文,再来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继承与创新"五个大字,要求学生在诵读诗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触体会.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绿色蝈蝈>一文中的"绿色蝈蝈",我们始终搞不清到底是何物,也很难向学生说明白.  相似文献   

19.
<守财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课后练习第三题把<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等相提并论,都判为守财奴形象,这对学生是个严重的误导.  相似文献   

20.
苏培成 《现代语文》2002,(10):40-42
<现代语文>2002年第7期发表了周焕林先生写的文章<文言文异读字应按<审音表>标音>,文章认为人教版的中语教材"有多处文言文异读字的标音与<审音表>的规范标音相抵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