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般认为,大汶口文化束发器是一种装饰品,通过对束发器的形制、来源、作用、相关器物的类比以及流变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束发器应为巫觋身份的标识和通天的神器。随着龙山文化的兴起,二元的生业方式逐渐让步于农业,由此带来父权确立和祖先崇拜的兴起,加速了束发器的崩溃。  相似文献   

2.
"夷"字自诞生以来,其意义一直在不断地拓展延伸,而对其本义的解说则争议颇多至今没有定论。我们认为"夷"意义的发展变化是基于其历史条件和语言发展规律而产生的,本文将从形、音及其对立面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并结合相关历史、语言条件追本溯源,探索其本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13日晚19点30分左右,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八年级一班14岁的女生李欣玥,因为学校老师要求"剪发",为了拒绝和逃避"剪发"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终因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因为"剪发"而跳楼,这对于我们70、80后的老师来说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一件事。但是,我们这位90后学生却如此轻而易举地做出了这样的行为。难道他们真的如此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难道又仅仅是"剪发"惹的祸吗?"剪发"没有错,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剪发",关键是剪什么样的头发,剪什么样的发型,这个才是他们最为关心和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功利主义教育下以"由外而内"为特点的"外来型"学习动力体系日趋式微。改变当前中小学学生逃学、厌学现状的理想路径,是充分发掘教育中的审美意蕴,建构以"由内而外"为特点的"内发型"学习动力体系:学生学习动力之源不仅仅是他者的"肯定",更是自我内心的喜悦;学生不只是为了一个看不到的结果而"吃苦耐劳",更是在享受当下的学习过程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6.
我的同桌     
瞧见没有?前面那个留着"茶壶"式发型、大眼睛一闪闪的男生就是"茶壶盖",他是我的同桌。  相似文献   

7.
戴年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65-66,103
商务英语并不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新名词,而是有着五百多年的传统,不过传承至今,在其内涵、形式等方面都有着一些较为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与这些变化相呼应,术语"商务英语"也有着一些不同的称谓,而这些称谓彼此间不完全是同义词,因为它们承载、反映了商务英语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同的历史、社会等信息。  相似文献   

8.
陈雷 《文教资料》2011,(5):96-98
1913年"二次革命"是维护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装反袁斗争,实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它的失败使民国初年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时期。而在安徽,倪嗣冲以武力统一全省,自此开始了他督皖八年的历史。本文重点论述倪嗣冲在镇压安徽"二次革命"中的作用和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袁栋 《成才之路》2011,(20):60-60
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可现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缺少的就是"人"。如何能让"人"走进课堂,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和接受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考察发现,计时单位"年"、"月"、"日"的构词能力在起始阶段基本是平行的,即"明月"、"来月"这样的相对时间词是曾经存在的,但后来由于自身词义以及时间词系统内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时间词"明月"在上古汉语中昙花一现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时间词"来月"则在"五四"前后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11.
素有"冷战的活化石"之称的朝鲜半岛问题,时至今日依然牵动着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不过,时过境迁,当前朝鲜半岛问题的主题已经有所转换,生存与发展问题、安全与和平问题、和解与统一问题,代替了战争与革命问题。由于朝鲜半岛问题的历史根源十分的交错和盘结,致使相关当事国家在面对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变化时,依然是深陷于对这种"历史根源式"的战略分歧的认知困境当中而难以自拔。由此,朝鲜半岛局势一直处于"高烧难退"的危险境地。而朝鲜民族的独特性,意味着朝鲜半岛问题的真正妥善解决,最终离不开对立性和竞争性的民族因素的消除与弥合。  相似文献   

12.
2009-2011年,这三年的《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历史》(以下简称《历史考试说明》)均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在相应年度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编制而成。《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它是我省高三历史教学复习应考与高考历史命题的直接依据。从三年来的《历史考试说明》"前言"、"目录"到具体内容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均保持连贯性与一致性,未作实质性的重大修订。  相似文献   

13.
"兴"是原始思维或神话思维、巫术文化的遗存,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之"意味"因历史的变迁、民族心理的发展变化逐渐模糊和消融而使后人无法破解,但"形式"层面的思维方式却延续下来并在后人的实践中被不断强化。春秋战国赋诗引诗"断章取义",通过"引譬连类"、"托事于物"而"感发意志"甚至证事证理,这就是"诗可以兴",无非借人之酒杯浇我之块垒;而汉儒的解经活动及给"兴"的定义正渊源于《诗》"兴"的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那么典故亦可"兴",不论语典还是事典,只要进入文本,多言在此而意在彼,无法回避"兴"思维的浸染;典故作为历史的记忆,一旦在后人的追述中显现,其所负载的内涵必以其深厚的底蕴生发出更多的意味。  相似文献   

14.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文学"中淬炼出的民族共同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出版不是历史的偶然,有丰富的神学意味,它可以作为"国语运动"的语言范本。但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胡适一代人却与之错失。现在我们应当正视和合本《圣经》的文本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发,你的头发黄又长呀,好像那杂草一模样”。善变的发型牵动着时代的步伐,记载着历史的变迁。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足迹都会在我们的发梢上出现,所有的发型观念都反映着人们精神上的一种潜在追求,那就是企图通过不断变换的发型使自己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掀起五、六十年代的盖头——大麻花辫子和齐耳直发是那个年代所独有而又流行的标准发型。掀起七、八十年代的盖头——周润发式的背头表现了人们对浪漫的渴望、新潮的向往。掀起九十年代的盖头——热情洋溢的郭富城式分头指引着流行的方向。掀起今天的盖头——…  相似文献   

16.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于历史新课程在体例、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材的趣味性、生动性、可读性增强了,  相似文献   

17.
勋伯格的"十二音列体系"是纷繁芜杂的现代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十二音技法是勋伯格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的体现,十二音列体系是19世纪晚期以来变化音体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赋予了勋伯格独特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使其成为"进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从1982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其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演变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19.
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他们的文化意义却可以不断地与时俱进。自晚明以来,学界曾将王徵前后诠释为"忠臣义士"、"科学家"、"天主教徒"等几种不同的历史形象,而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似乎更应被诠释为"跨文化传播者",因为其跨文化传播的活动对于当今文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评价的转变和王徵历史形象的再次变更,也说明了史学研究反映时代精神,并随时代发展而深入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学院迎来了本科办学30周年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30年学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此契机,我们把学院30年的科研工作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的科研发展情况做个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