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诸多历史条件综合运动的产物 ,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五大明确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 ,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大体上经历了 2 0年时间 ,分为三个阶段。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诸多历史条件综合运动的产物,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五大明确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体上经历了20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建设前期的历史错误进行深刻反思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发端于1975年全面整顿时期对“文革”错误的纠正;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初步框架,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在1978至1992年邓小平理论走向完善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历史错误的充分鉴戒。邓小平在对历史错误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彻底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继承并且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二,邓小平理论源于实践,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崭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论断,就国际政治条件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体现的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二是可供借鉴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这是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理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研究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国际政治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鲜…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哀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适时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及时地解答了时代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到了成功的道路。理论反思、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脉络。作为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邓小平理论与我们的时代同行,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引路旗帜。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论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创新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艰辛探索的科学成果。邓小平理论产生于新的时代条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历史和现实表明,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指南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应以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历史和逻辑的起点;是党总结从八大到十四大历史经验的结晶。邓小平最具备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能力和条件,最能作出理论上的新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时代主题转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坚持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坚持实践观,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原理;坚持实践观,正确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策略原理;实践观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体系,并决定了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决非偶然。本文认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独特经历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共同作用,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这个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实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4.
郭怡梅 《华章》2007,3(9):50-50
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但是它的形成与发展也并非偶然,是建立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历史经验,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除此以外,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的人格品质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的起点应如何认定,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但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该理论起点的居多。不过,如果全面地客观地审视邓小平理论的完整历史,就应当把毛泽东晚年探索作为邓小平理论史的起点和先行阶段。这是因为,从历史过程来看,毛泽东晚年的探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奏和开端;从理论内容或思想史角度看,毛泽东晚年探索的积极思想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逻辑发展的初始阶段;从理论创立的主体来看,作为理论创立的主体,毛泽东和邓小平存在着历史的连续性。把毛泽东晚年探索作为邓小平理论史的一个阶段,不仅符合邓小平理论史的完整面目,而且对于正确说明和理解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之所以要做先进文化前景方向的代表,是由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本性和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向所决定的;也是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性所决定的;更是由多元文化存在的负面效应与思想战线对之回应不够这种特定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只有以邓小平理论作为总体性精神支柱,将诸多文化视界整合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上,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理论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重点思考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基础、现实根据、思想渊源等客观条件以及主观条件,深刻地提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决非偶然。本文认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邓小平理论形态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独特经历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共同作用,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1.这一时期的巨大成就总的来说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取得的。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一个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十二大是开始形成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但没有形成系统;1987年十三大和1992年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是形成时期.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完整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2年十六大是发展时期,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规划了一条适合中国国倩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为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许多重要启示。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搞革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社会主义,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