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诗人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写文章讲究灵感。然而灵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作者经过积极充分的准备,在不停地酝酿构思中呈现出来的。想要成为“妙手”,  相似文献   

2.
“构思——起草——修改”是一篇文章诞生的三步曲。三者虽然有先后、主次之别,但又有缺一不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构思”犹如文章的胚胎、灵魂或蓝图;“起草”是将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形载体——文字的过程;而“修改”则是经过反复推敲、精雕细刻,使粗文雏成为一篇好文章的有效途径。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由此可见,“修改”这一环节对于作好文章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写文章,更喜欢自己的文字发表的感觉。有灵感的时候,我有一种文思泉涌的冲动,写出来的文字是透着灵性的“精灵”,在文学的大花园里翩然起舞。惭惭地我发现自己迷上了文字,如果几天不写字,就手痒,  相似文献   

4.
诗人在爆发灵感、捕获意象之后,便要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构思。诗歌的构思包揽广泛,其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立意和布局。古人所谓“立意”,今天称之为“确立主题”。诗歌和其它文章一样,都有其写作目的和动机,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总要选择并确立一个主题。为了写诗而写诗,那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不知所云。即便所谓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教什么的?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教音乐的。不过也有例外,不久前笔者在京城听课时,问上课教师教几年级的音乐,那位教师的回答令我感叹不已:“我不是教音乐的。”我正想着不是音乐教师也把音乐课上得这么好,他接着说:“我是教学生学音乐的!”  相似文献   

6.
朱文艺 《考试周刊》2009,(51):51-52
服装设计构思的来源,也可以理解为服装设计构思的灵感来源。所谓灵感,是人们由于对某件事物构想的高度集中,引起情绪的高涨而并发出来的创造能力。灵感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创作者对某一事物的长期思考、反复推敲、积累经验和不断实践得来的结果。服装设计的构思与灵感有关,设计构思的最初阶段就是寻找灵感寻找素材的过程。而灵感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现实社会、科技成果、艺术现象、历史因素有关,我们可以从以上各种现象和事物中提炼出形式、色彩、材质感等,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将其转化为服装语言。寻找灵感、寻找素材就是在寻找服装设计创意构思的来源,有了这些灵感来源,再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构思、设计,我们才可以获得更多优秀的服装作品。本文从中国画的章法布局、中国画的色彩、中国画的材料与性能、中国画的题字盖印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服装设计的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这个“所长”,并不是工商所所长、也不是派出所所长。是什么所长呢?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是学校的厕所“所长”。厕所还有“长”?,对!事情  相似文献   

8.
师:作文是我们每个人表达喜怒哀乐的文字,作文更是映照社会生活的镜子,喜怒之微,国事之大,都可以着之纸墨。可是,很多中学生的作文。总喜欢借别人之事,说别人之理,不着边际,隔靴搔痒,没把自己的情感真真切切写出来。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者只有饱蘸深情,读者才有可能高度认同。今天这堂课,我要强调一点,在作文的构思及行文中,不要总是第三人称“他”如何,而要让自己介入其中,尽量让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直接出现在文章里。  相似文献   

9.
一张稿纸铺在你的面前,首先就是对你知识积累的考试。选题、立意、切口、构思、用语等,这些都在你大脑中萦绕,都是对你平时积淀的大检阅。有的老师问我,教学论文的论题怎样选材?教学论文的切口从哪里去找?……我认为,有了一定的积淀之后,还必须有东西触发你的灵感,必须有“火星”去点燃你灵感的“汽油”。我想,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学会发现,会网络,学会切口,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10.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这样一道作文题:   2005年 3月一个清晨,繁华都市,几个相约晨练的老者惊呼:“广场不见了 !广场不见了 !”眼前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广场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黑洞。   请以所给文字为开头续写成文。   你将如何构思这篇作文 ?正常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广场到哪儿去了 ?广场为什么一夜之间消失了 ?顺着这个路子想下去,揭示出广场消失的原因,或广场现在的去向,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就大体出来了。这一步决定构思是否符合文题要求。符合文题要求是构思的最基本原则,写出来的作文只有不偏题跑题才有可能得到…  相似文献   

11.
学习音乐和研究音乐的人,对乐感问题是非常注重的。任何一种艺术的学习、实践、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的体验及灵感的发挥。音乐工作把这种“灵感”看成是“乐感”,故而不论是音乐学习、音乐创作,“乐感”都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什么是“乐感”呢?简单地说:“乐感”是乐语分析、理解和应用的一种能力表现。  相似文献   

12.
Neo19     
音乐是我的生命,感谢大家肯定我的生命。中国音乐迟早要站出来,不是翻唱,不是商业化的。我总是认为音乐有一种能感动灵魂的力量,它可以启发我们、激励我们努力上进。现在我仍然相信音乐有这个能量,我也从来没有放弃音乐所禀赋的这种潜力。我也相信“心中的日月”这张专辑里Chinked-out曲风所清楚表达的情操,这种情操简单的来说就是“要看得起自己,也要看得起自己的文化”。说这些话的,是被大家叫作“优质偶像”的王力宏。  相似文献   

13.
译谱是指器乐演奏者在学习、演奏一首音乐作品之前,运用自己的各种文化艺术素养,结合个体的音乐感受,将对音乐作品主题、意境、思想和风格特色的感悟,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将“意会”的东西“言传”出来。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作品的类型不同,决定其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器乐教学中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措施,逐步训练学生的译谱能力。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新课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即“倾听能力”。美国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栏曾说:“你要理解音乐,就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还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也是一门艺术,“倾听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进而得以提高的,从小培养音乐的“倾听能力”,它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和创造音乐以及掌握表现音乐的技能技巧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有意识地、科学地、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多年来,我在学习和教学中总结出了一点经验,想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5.
画面细节构成了图画书的艺术肌理,其最重要的艺术面貌正是通过画面细节的呈现而得以完成。图画书构思之巧,在于它要充分运用画面的可视性特征来进行充满奇想和机趣的艺术构思,同时文学灵感与文学语言运用上的创意,也可为图画书带来天然的妙趣。图画书的主题表现是作品价值实现的必然体现。在图画书中,图画和文字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彼此呼应、交错,形成一种张力:更简洁、更丰富的叙事可能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脏话先生说话不注意文明礼貌,一开口就脏话连篇,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说话。没有人说话,那可太难受了。脏话先生买了一只鹦鹉,想和鹦鹉说说话儿,解解闷。脏话先生对鹦鹉说:“你好,小鹦鹉。”鹦鹉说:“你好,小鹦鹉。”脏话先生告诉它:“我不是鹦鹉。”鹦鹉也说:“我不是鹦鹉。”脏话先生乐了,一乐,他的脏话就出来了:“小东西,你蛮有趣的嘛!”鹦鹉也回敬他一句:“小东西,你蛮有趣的嘛!”脏话先生一听,鹦鹉竟然骂他“小东西”,就暴跳如雷了:“你……你不是东西!”鹦鹉也扇着翅膀跳着脚:“你……你不是东西!”脏话先生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脏话先…  相似文献   

17.
灵感是音乐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对于学生来说,灵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赖于必要的音乐基础、大量的经验积累和创造性的思维,这样才能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灵感,进而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提升。文章首先概述了音乐欣赏课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灵感激发产生的影响作用,随后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利用音乐欣赏课取得灵感激发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用文字说话。叶老指出:“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文成于思,所以叶老强调“作文必须组织。”学会构思是学会作文的重要一关。 (一)作文构思的纵横线作文构思就其文章的形成可分为构思的纵向和横向线。纵向线是想出作文的提纲,它主要是对作文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的思维活动。它为作文搭起了“架子”,勾出了“轮廓”,作文怎样开头、怎样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很多东西都不太好用文字来表达。一个和弦的感觉你说不出来,但是只要你在乐器上弹奏出来,就会感受到它的音响效果。本文着重对乐理在教学中的定位进行分析,从性质、音乐技能训练的辅助课程来激发学习者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中华民族祖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姑重实际而黜玄想。”这意味着中华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而与我们远隔重洋的德意志民族却信奉这样一句话“你不应该成为第二个莫扎特,你应该成为贝多芬。”他们认为重复模仿就好像花瓶中的假花,创造力才是生命的源泉。于是德国人在音乐上创造新意境,文字上抒写新的风格,科学上发现新理论,建筑上构思新的设想。他们深知一个民族之所以被认为伟大,也正是以他所充溢的创造力而赢得人们的赞赏。但令人痛惜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却忽略了“creation”一词。然而植根于这一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