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对人文性的体味,充分重视对语言的感受、领悟。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5.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师应加强提升人文素养,变"匠"气为"灵"气。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必须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7.
语文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证已尘埃落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成为语文课堂的两大支柱也已是共识。新课程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在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中,尊重和唤醒学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常体现在语文课堂的人文思想中,教师应遵循规律,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与发展自身的素质,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的意识,让具有文化个性的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和真善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警惕重人文性的开发,疏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载体。离开了语言文字,离开了工具性来谈人文性,等于有舟无水。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就会空洞,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不能否认,科学有效的训练的确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适合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工具性的体现,还应该是人文性的体现。人文性突现了感性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人文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昭然若揭了。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然而尽管这一说法已成共识,但正如崔峦老师所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师日常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两者的落实仍有很多误区。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整理自己听课的一些感受,笔者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存在"唯工具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应该是语文课程最本质的特征。本文通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两方面浅析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口语交流机会,让语言和精神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同构共生,达到"工具人文两相和,口语交际熠生辉"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也在向我们昭示: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应在教学中有突出表现。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语文教学感受人文的雨露,播下人文的种子,打好学生的人文底色。  相似文献   

16.
蓝聚林 《甘肃教育》2014,(10):72-7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把握语文课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成了新一轮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9.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关键在语文教师。教师观念的更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应在文化素养、审美素养、人格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实践素养几方面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过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的倾向。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