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发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作用,认真落实“以就业为指导”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由此提高了办学质量,扩大了办学规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是当前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工作。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对强化职业教育人才支撑、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助推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在办学基本条件、人才支撑能力、产教融合能力、产业支撑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建议采取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提高办学基础能力、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支撑产业能力、深化“三教”改革提高人才支撑能力、加强载体建设提高产教融合能力、加强科教融汇和社会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等途径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三明农校创办于1965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文明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办学成果得到了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相似文献   

4.
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产业转型客观上要求变革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独立学院应该把握好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办学规律,找准自身定位,依托办学特色,利用办学优势,建构"1234"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I0004-I0004
建校以来,我校以“团结奋进、文明守纪、正直向上、争创一流”作为立校之本,以“面向市场、服务经济”为办学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落实学生就业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突破口,坚持“校企联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着眼于培养技能型、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全面服务于我市的经济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江苏教育研究》2008,(3):F0002-F0002
江苏省盐城高级职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办学中,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文化蓝领”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大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原名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广州市属全日制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高标准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逐步树立起职业教育优质品牌。  相似文献   

8.
发展职业教育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办学模式是一所学校整个教育思想的反映,是教育理念物化的象征,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以“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为理念,以“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国际化提升”为指导方针,成为“产教园区化”的新型职业院校,形成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力量发挥了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粗浅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校确立了“创名牌职业高中,走特色育人之路”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和新机遇,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以优异的成绩跻身于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行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分类办学体制。学术型人才在精英教育阶段已积累丰富经验,技能型人才在政策推动下已取得一定成果,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还不够明确。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大学,自建校以来就以“立足北京、服务北京”为基本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加了企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产业集群的发展倒逼高校从发展专业集群的视角培养应用技能型复合人才。应用型高校只有大力发展专业集群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产业集群壮大形成的人才缺口。发展专业集群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专业集群、培养应用技能型复合人才,应重点做好: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做好专业集群顶层设计;立足专业集群,建设行业学院;依托专业集群,试行书院制改革;强基固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制度保障,完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甘肃教育》2010,(9):F0002-F0002
兰州电子工业学校始建于1985年,坐落于兰州市雁儿湾211号,是省内惟一一所培养电子信息类中等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纲,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成人、成才、成功”为办学宗旨,以“做精、做细、做强”为办学目标。坚持以技能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应用技术研发和服务社会”三大目标契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客观现实需要;以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为主要导向的高职人才观推动高职教育探索多层次办学和培养多层次多元化技能型人才;科教强国战略和一流大学创建强烈呼唤示范性高职院校向职业技术大学转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过程中,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重新确定“技能+管理+素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出适应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中还缺乏一定的手段;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在办学模式上单调,教师缺乏技能实训经验,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本文通过对技能型人才特征的分析,结合社会的实际提出了技能型人才社会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以教学模式建设为重点,以新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贯彻到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是广东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是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本专业以“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政行校企协作联盟平台”为依托,坚持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之路;以现代学徒制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多学段、多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为中山区域电梯产业、行业、企业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重点,从规模发展转向体系建设。高职院校如何突破办学体制瓶颈,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滨维 《成人教育》2009,29(6):41-42
“双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以“双证书”制度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双证书”制度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双证书”制度为依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办学特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日新月异,高职院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产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的市场化办学机制,大力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院校的产业适应力。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金陵职业教育中心在办学实践中,努力拓展办学思路,拓宽办学渠道,坚持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走出了一条科学和谐、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学校先后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合格职教中心,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汽车检测与维修首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实习基地,“宝马技术导入综合培训”基地,中国教育学会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试验基地,国家劳动部汽车维修专项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