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道德领域新旧价值观念愈加冲突、矛盾,其至使得人们在许多时候无所适从.这就需要用理性来梳理、整合人们的道德价值观,重建新的道德体系.因此,反映改革开放前后我国道德领域的变化以及道德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对于确立我国在新世:纪的道德建设的走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人性的角度看,道德根源于作为理性动物和社会动物的人的内在需要体系协调统一与全面实现的必然要求。纯粹道德是抽去了各种个体差异的“普遍人”概念的基础上得出的。它是道德普遍性的依据,也是衡量各种社会道德合理性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3.
虐猫事件反映出人们道德观念上对于动物保护的关注,突显出法律调整对于动物保护方面的空白,而该事件背后的“网络力量”,更引发了对于法律与道德界限的再思考。法治社会的法律需要具备最低限度的道德精神,法律规范需要反映社会民众的基本道德标准;同时,法治社会必须崇尚法律权威,以法律为社会控制的首要力量,这才是法治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传统道德不可避免地仍在发挥着作用,对社会政治经济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应从对传统道德泛化进行批判入手对现代社会的道德予以适当定位,使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实验动物福利法律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福利既涉及动物保护,又涉及科学研究和国际贸易,还与社会文明发展有关,它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本文在分析我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必要性及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实验动物福利法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动物福利”状况比较研究与教育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贤 《科学教育》2009,(1):20-23
动物福利概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下,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需要倡导生态文明,保持生态平衡,人类就需要对动物讲福利。因此,发达国家会在国际贸易中设置动物福利壁垒。目前,动物福利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的动物福利发展状况相对落后。本文先介绍了动物福利的概念、原则,以及动物福利在饲养、运输和屠宰加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重点论述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动物福利现状及相对发展策略,最后,介绍了作者以动物福利为切人点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旨在呼吁政府决策部门重视,加强教育,提高大家对动物福利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是人们行为失范和伦理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当代道德建构,从传统道义伦理向现代规则伦理的转型,在人们的心中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从法律与制度建构入手重建社会道德是当前道德建设最为有效的手段,这与伦理道德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快速演进以及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法律不够健全,公共权力与市场体制、与个人效用追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凸昱,使得我国的公共权力腐败比较严重,这将危害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共权力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伦理命题,其运行既需要法制的规范和约束,又需要道德的引导和支撑.公共权力腐败有其道德根潭,在分析道德根源后,从道德方面建立一些防范措施,协助体制和政治上的制约,以降低公共权力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与两种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富兴 《教育科学》2002,18(1):35-38
情感型社会形态和契约型社会形态是认识我国社会的状况和性质的一个社会学视角,这两种社会形态是我国社会中是一种共时性存在,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忽视这两种社会形态是学校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应辩证地区分这两种社会形态,这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此为起点,重新设计或候订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道德底线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受到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回顾道德底线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道德底线建构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浅析当代青年道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芹 《文教资料》2009,(3):121-122
今天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当今青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我国伦理道德教育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虐待动物事件呈现在人们眼前,作为与人类同为生命体之一的动物,对其究竟要如何予以保护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在伦理学界,对该问题争执的焦点在于对动物的保护是否必须让动物获得道德主体地位来实现。本文作者试以现代自然辩证法理论为考察角度,在分析动物与人的区别及动物的道德主体化理论之不足的基础上来探析动物与道德的关系,认为动物不可能成为人类道德的主体,动物在道德范畴上仍然是一种客体,我们可以把动物纳入道德的关怀范畴,以达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制度自由主义的发展有三个趋势:1.道德主义的增强;2.更加趋向法制化;3.国际机制一致性减弱。回顾这几个趋势,明显是现实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法制化和道德主义的增加,反映出自1991年起民主国家在地缘政治力量上的前所未有的融合。但是国际机制一致性的减弱则反映出在利益和权力衡量上的巨大差异。所有国际机构都是有缺陷的而且是不稳定的,而且想要加强国际机构的作用以实现法制社会的目标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 ,道德随着时代的演进也发生着变迁。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与道德状况的不如人意这一反差 ,使得当今道德建设问题已成为一个极为紧迫的现实问题。道德建设关键要做好以下五点 :社会制度安排 ,加强立法和执法 ,优化社会环境 ,多元化的教育 ,加强舆论净化工作 ,挖掘、整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相似文献   

15.
陈锦函 《教书育人》2012,(30):62-64
道德的结构是支撑道德这一社会存在的基本框架,对道德结构的探寻是我们从宏观上科学把握道德之必需。在我国伦理学界,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道德结构进行过一定的探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但从总体上而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主要局限于概念之间的推演而且过于繁琐,从而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也缺乏直接的启迪意义。这种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道德体系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意味着一场深刻的时代变革:人类将跨越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进入全新的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将是新时代的一个标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法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治,从而使我国用法律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初步形成.但是,以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们行为的生态道德体系尚未建立,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的智能与道德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强大的智力和精神力量,科学是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的基础,全人类应以极大的热情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其教学行为中的体现.当代学校教育中呈现出学生学习不良等问题,这与教师道德素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有着一定关系.教师道德关系学生成长,对其自身的专业进步以及社会道德进步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研究教师道德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教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主体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背离是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有来自于传统道德的影响,有社会转型期道德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一致。对这一问题的矫正可以从对社会利益结构调整、社会道德规范内容的改革、道德主体性的引导等方向着手。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要进行有效的道德建设,必须注重解决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一、道德建设必须遵循集体主义的总原则 当今世界流行的人生价值观中,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基本上只有两家: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当代世界,不赞成集体主义,必然滑向个人主义;不赞成个人主义,也只能皈依集体主义.一个国家的道德建设必须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舍此没有别的出路.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现实社会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找不到,在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里找不到,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中才能找得到.这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是指导社会主义现实社会生活的纲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我国具有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具有马克思主义传播形成的人们相应的思想基础,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基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指导社会人际关系和相互利益、形成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总原则,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基础.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以来,这一原则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冲击,受到国内经济利益驱动的冲击,但是仍然在党的历次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中得到进一步认定和弘扬.今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仍然不失为指导现实道德建设的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