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郅辽 《钓鱼》2012,(11):6-7
20年来钓快鱼经历了搓饵钓底、拉饵钓离底、拉饵打浮、钓水皮、搓三拉四逮接口的变化,现在则除了特殊鱼情外,都是拉饵钓行程。始于1991年的“东峻旋风”在竞技钓坛猛刮了10年,代表人物中的廖大岳、林桂明、李维新、黄适之、于忠、王永贵、李喜东、丛杰等都是东峻弟子,就是未入“东峻”的邓刚也不讳言他曾师从侯成胜——东峻第5期学员的经历。“东峻”教台钓,  相似文献   

2.
刘博 《垂钓》2005,5(2):6-10
不知从何时开始,“钓鱼大师”和“钓王”已经沦为一个贬义词,二者一在钓技文章中出现,往往就代表着那些钓“技”保守单一、钓“绩”显赫一时的“权威派”,其间的是非曲直仁智共见,笔者此处不多做评论。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位钓鱼大师?这是一个始终无法统计的数字。中国又有多少个“钓王”?答案是9名,他们分别是:吕世春、林桂明、李维新、程宁、化绍新、徐清华、  相似文献   

3.
温和 《钓鱼》2007,(3S):12-13
我们知道,悬坠钓来源于台钓,台钓包括了一整套技法和理念,只是由于台钓的名称原意是“台湾的钓法或台湾传入的钓法”,和具体的钓鱼方法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资深钓鱼人才从台钓的特点中抽出“悬坠”的特点来代替台钓这个词,悬坠钓的含义和台钓中具体钓鱼的方法是一致的。它包括:短竿、细线齐竿长,大肚细尾浮漂(标),悬坠,无倒刺双钩,雾化面饵,诱钓同步等技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4.
台钓登陆     
吴芜 《垂钓》2004,(2):8-10
作古的廖心阳先生预见了“台钓”在大陆落地生根,却没有看到它的技术翅膀成长得那么矫健;健在的萧春平看到了“东峻”学员称雄中国钓坛的盛况,却不能用“台钓”的合理内核继续引领中国钓鱼的潮流。曾经煽起大陆钓手无限热情的“台钓”是如何粉墨登场的?它又将怎样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郅辽 《钓鱼》2012,(3):9-11
以“更快”为特色的中国钓鱼运动经历了见识、学习、模仿、融合、发展、创新、定型七个阶段。始于1989年的两岸钓鱼交流,首先让广州、杭州、北京等地的钓鱼人见识了以鲫鱼为对象鱼的池塘钓快鱼技术。两年后,台资东峻钓具有限公司在广州举办台钓学习班,传授以“调4钓2,搓饵钓底”为内容的池塘钓快鱼技术。之后,在东峻学员的带动下形成了遍及全国的台钓热。在此基础上,前中国钓鱼协会鱼批准举办一年一届,以鲫鱼为对象鱼的“钓王杯”钓鱼比赛,从此钓鱼走上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张之晔 《钓鱼》2006,(6):34-34
《钓鱼》杂志有28位技术顾问,说集中了中国钓鱼精英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其中有两位出了光碟,程宁和丛杰。有几位写过文章,如王永贵、何蔚蓝、化绍新、邓刚、徐银舟、朱家明、刘树森等,但出书的只有一位——朱家明。不过,现在看来已不新鲜了,那是1998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台湾钓法奥秘》。从1989年算起,“台钓”进入大陆已17年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17年来不仅东峻弟子,就是老鬼、海狮培训出来的学员早已离经叛道,把东峻版的“台钓”升级了不知几个版本,所以现在不称“台钓”,叫悬坠钓法了。把朱家明、王长工编著的这本《悬坠一点通…  相似文献   

7.
吴芜 《钓鱼》2009,(12):16-17
“大师”满天飞,但真正的“大师”很低调,很认真,把钓鱼视同做学问,孜孜以求,从不满足.这是大师品质。前中国钓鱼协会正式授予的“垂钓大师”80多位,目前年龄都超过50岁了。这样的年纪上钓场,已是招架之功多才还手之力了。早期大师多东峻弟子。他们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国着池塘槎饵钓底,然而拉饵一起,东峻的那套技术就只有钓老实鱼了,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7,(8X):12-13
在现有的一级垂钓大师中,李维新是资格最老的一位。这位1989年东峻一期学员的搓饵钓快鱼功夫最早亮相于1993年,代表广州队在江西共青城拿下第九届全国钓赛团体冠军,个人获手竿亚军。之后,在连续四届全国钓赛中表现稳定,手竿钓鲫成绩三入鼎甲。1995年,  相似文献   

9.
吴芜 《垂钓》2005,5(2):38-40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台钓”,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浮标,以“达摩”孔雀翎浮标,调4钓2,造就了李维新、黄适之、王永贵为代表的一代垂钓大师。然而,拉饵术很快就出现了,擅长击底而在拉饵钓浮上总是跟不上钓技发展节拍的钓手慢慢发现:浮标的破水能力和稳定性其实是可以用标脚来凋整的。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9,(19):16-17
吕家佑,广东佛山市人,1973年出生,高中文化,私营企业主。1996年接受“台钓”,从钓鲫鱼开始随季节变化而变换对象鱼,技术全面。2000年起参加竞技钓鱼,首获第4届“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钓鲫鱼第6名;继而入围第7届“钓王杯”总决赛,获第10名;2002年获第1届“光威钓王杯”亚军、“钓鱼郎杯”首届全国垂钓大师争霸升级赛第6名;2003年入选在广东清远举行的“全国钓鱼争霸赛”,获总成绩季军和手竿钓鲫鱼第3名;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5,(19):20-20
袁永耀,1953年1月出生,上海市人,全国三级垂钓大师。1972年开始学钓鱼,后追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投身股市,成为股海弄潮儿,而将钓鱼搁浅了。1992年初,重操钓竿,师从廖心阳高徒学习悬坠钓,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日积月累,他的钓鱼经验也渐渐丰富起来,在全国竞技钓赛中崭露头角。近几年,他虽然淡出一些钓赛,但他依然热心于钓鱼活动,在上海举办“耀耀杯”钓鱼比赛,为推动本地区钓鱼活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初识邓刚     
阿钟  范宁 《钓鱼》2007,(8S):16-17
我在15年前就开始学习台钓了.也可以算是个钓坛“老前辈”。在我们那个年代,“钓星”没有现在那么多.也就只有萧春平、李维新、闰景泉、黄适之、丛杰、王永贵、钟瞬尧等人的名气大一点.其他的都差不多,大家见面很亲切,比赛起来也没有压力,很轻松。我是因为单位效益以及个人视力等原因,于十年前就退出”江湖”,  相似文献   

13.
王建防 《钓鱼》2006,(14):59-59
6月24日.我国又一所钓鱼学校在山东临沂诞生,她的名字叫:化绍新钓鱼学校。学校创办人化绍新先生,自幼把竿习钓.1993年开始学习悬坠钓法,不断创新,独创“化氏钓法”。他征战大江南北,获奖项无数。1999年获“钓王”称号,2001年被授予“全国一级垂钓大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提起东峻,钓友们不会陌生;谈到台钓,略知台钓一二的钓手们自然会想起十来年前,以东峻钓具为首的一批台湾钓具企业在祖国大陆办校、建厂、投资、推广……今天,二百多名东峻学员带着多年的台钓实战经验和对台钓技术发展提高,共同进行理论探讨和技术切磋,来到广东省珠海市白藤湖休闲基地,角逐“东峻学员竞技排名赛”。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5,(18):24-24
江苏钓鱼名人朱家明,无锡人,出生于1946年2月。他1964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1970年复员后由工厂转入政府机关任职。因从小生长在太湖之滨,他积累了丰富的钓鱼经验,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在太湖中钓获一尾7.5千克的红鲤鱼。1989年,他开始向台湾钓手学习悬坠钓,1992年专门赴广东东峻公司学习,成为已故台湾钓鱼名人廖心阳先生的最后一批学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9,(23):10-11
黄伟民,香港人,1961年出生,初中文化。1985年开始接触钓鱼,主要是矶钓。90年代初在香港开设新华渔具,香港回归前在广州经商,期间结识并就教于著名钓手李维新,学习手竿竞技钓鱼技术。曾获1995、1996两届香港钓鱼公开赛钓鲫鱼冠军;1997年杭州庆香港回归钓鱼邀请謇第2名: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5,(5):13-13
何海滨,今年29岁,出生于1976年6月,河南开封人。他从小喜欢钓鱼,是一位腼碘沉稳的小伙子,为人处世相当老实厚道,沉稳有加。何海滨四五岁时便跟随叔伯们去钓鱼,从他家绕过一堵墙就是一个野塘。稍大一些时,更多的时候他则是背着家人,翻过那堵墙自己去“练竿”。1999年的何海滨见识到了悬坠钓的神奇,受钓鱼高手刘林的影响,于2000年开始学习悬坠钓法,并购置了第一台钓箱。  相似文献   

18.
我很少在平底、静水的养鱼池中钓鱼,而多去城郊的几个水库中垂钓,所以对台钓能否适用于水库.一直将信将疑地观望了几年。自1995年才开始学习试钓.如今6年过去了,台钓已成为我水库手竿钓鲫的首选钓法.实践证明,台钓法一样可以用于野战钓鲫。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6,(10):53-53
“台钓”登陆中国大陆,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竞技钓鱼产业,对于中国钓鱼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如今,“台钓”竞技钓法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稳定的境界。面对日益繁荣、成熟的钓具产业,当前举办的很多竞技比赛,以及钓鱼运动的推广方式,都显得比较单一,技法、水域、垂钓鱼种等都  相似文献   

20.
刘博 《垂钓》2004,(2):14-15
一个安静的中午,广州天河渔具城。李维新坐在我们面前。他的身份不再是耀眼的一级垂钓大师,此刻,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钓鱼人,向我们讲述他的台钓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