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潜能是蕴藏于自身的最宝贵的智力资源.人的创造性必须从小发现、培育和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尊重孩子或学生的个性的多样化特点。不能用既定的框模去限制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否则,将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带来致命的伤害。而且,必须及时发现青少年的创造性天赋,对某些创造性个性特征持宽容的态度,营造有益的氛围,以促进青少年创造性潜能的充分发展,为使日后拥有一个创造性的成人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满足于泛泛而教的水平。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个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家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显得十分必要。一、“因材施教”有利孩子健康成长“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最早由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经历代教育家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材施教”指的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使个性不同的孩子都得到发…  相似文献   

3.
徐勤玲 《家长》2009,(4):30-31
如何利用好闲暇时光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当孩子处于闲暇状态,自由自在地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兴趣和内在的天赋才能逐渐显露出来,从而发现真正的自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内心充溢着幸福愉悦的感觉,自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快乐的孩子总是健康、好学的孩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合理充分地利用闲暇时光,使闲暇时光丰富多彩有意义,让孩子尽情享受闲暇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杨静 《青海教育》2007,(6):15-15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一个孩子个性的形成、性格的培养到世界观的形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义务和作用。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适应环境、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决定着孩子能否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并快乐成长成材。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从早期教育就开始的,渗透于儿童成长的每一步、家庭教育的每一天中。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来源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自身的素质、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等直接影响到孩子个性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都有着其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特长。教育应直面孩子们的差异,尊重其生命发展的需要,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课程,并将办学特色的建设聚焦于服务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由于血缘关系和经济关系,家庭教育成为学生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受益一生”。新一代的家长都受过教育,他们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比较认真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但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正确,虽有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愿望,却事与愿违,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家庭心理氛围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的心理氛围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而且影响到孩子个性的发展。家长通过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赋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等途径,就能够营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9.
如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反教育现象,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_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而家庭教育被挤压到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孩子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地、深入地、无微不至地观察、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学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教育,所以西方国家的学校为家庭教育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戴丽丽 《文教资料》2014,(21):124-125
家庭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以为增加孩子的知识数量等同于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文章认为,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激发和控制孩子的动机;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磨炼和强化孩子的意志;完善和优化孩子的性格等。  相似文献   

11.
如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反教育现象,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而家庭教育被挤压到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孩子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  相似文献   

12.
如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反教育现象,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而家庭教育被挤压到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孩子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地、深入地、无微不至地观察、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学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教育,所以西方国家的学校为家庭教育留出了足够的时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孩子甚至没有太多时间睡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平均  相似文献   

13.
姚晓燕 《考试周刊》2012,(86):162-163
教育个性化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并且形成鲜明个性的过程。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奠基作用,但目前有些家庭教育不当制约着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要改变如此现状,家庭教育必须建立相关机制、把特长教育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促进潜能发挥及加强家校合作,最终培养具有个性而且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王春燕 《家庭教育》2004,(12B):12-13
美国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史蒂先生曾这样说过:“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内容不是教孩子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孩子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些方面指的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方面。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除了与家庭的环境、氛围等相关外,家长的教养态度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家长哪些教养态度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史蒂文先生曾这样说过:“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内容不是教孩子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孩子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些方面指的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方面。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除了与家庭的环境、氛围等相关外,家长的教养态度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家长哪些教养态度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以《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受的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家庭教育而导致教育失败为例,分析了此种家庭教育存在的四种弊端: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感情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孩子正常个性的形成;容易养成孩子的双重人格;影响孩子自己的正确性别角色形成.倡导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应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功能,将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呢?  相似文献   

18.
潘泽群 《教师》2013,(25):40-4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19.
祁爱玲 《学周刊C版》2020,(13):175-176
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共同保障其健康发展。相较于学校而言,孩子在家庭中更能够展现出真实的一面,也更容易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然而,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孩子的个性品质、人格和素质结构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我们应该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先进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本文将对当前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探索走出家庭教育观念误区的有效方法,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需要把握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荣 《师道》2005,(1):49-50
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依赖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缺一不可,这已成了人们的广泛共识,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孩子牙牙学语、对人生的观察思考、文明习惯和优良个性的养成、对社会和国家责任感的建立,父母无疑是第一老师。我认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把握的度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