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地产开发是现代市场发展中的经济活动,是国家经济和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房地产开发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应重视房地产开发主体资格、许可条件和经营行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售后管理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分析待开发无人海岛现状、开发背景及可行性;对比已开发无人岛现状及其发展矛盾,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我国无人海岛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人力资源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目前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从加大投入、树立人本主义开发理念、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管理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淑敏  张宝雷 《资源科学》2016,38(5):837-846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同时也对开发的后续适宜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分析国土开发适宜性时空格局变化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选取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的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为时间节点,在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三个准则层上,构建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评价,并以县级为单位探寻区域发展战略对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2年黄三角国土开发适宜性较低,评价值为0.363,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评价值分别为0.223、0.081和0.059。从空间分布上看,东营市开发适宜性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开发适宜性最低;②2006-2009年,虽然黄三角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受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逐渐降低,但开发利用程度减弱,发展潜力也变弱,总体上开发适宜性减弱。国家战略实施后,黄三角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有所加大,但开发需求增强,同时开发潜力开始发挥作用,因此开发适宜性出现增加趋势。这也警示政府在今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加强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5.
肖平  成云  杨艳 《未来与发展》2008,29(2):71-74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不是高等教育本身的自我发展状态,它对其人力资源的开发数量、质量、结构、速度等方面均有着客观的规定性,这就要求在开发中遵循其中的制约因素,把握住开发的尺寸和原则,兼顾未来发展需要,立足现实效用,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及协同机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开发区是近 1 5a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不少开发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该文着重从土地开发与区域联动发展的角度 ,分析了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探讨我国开发区土地开发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合理机制。指出规划先行、土地滚动开发、以土地开发带动相关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和实现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开发区持续发展 ,并带动所在区域综合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矿产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假说与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开发给资源丰裕区域带来的是"祝福"还是"诅咒",主要取决于矿产开发中经济变量的选择,即资源开发强度、开发集约度、资源依赖度、资源收益分配极化度、资本转化度;对上述变量的选择不同,将可能形成资源推动型的优态发展模式、资源主导型的常态发展模式、资源诅咒型的病态发展模式等.挪威在资源开发中成功规避了"资源诅咒",成为资源推动型的优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以来,应西北开发战略之需,发展西北高等教育特别是在西北发展理、工、农、医、师范等高等学科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之所以被内迁西北组成西北联大并分设为国立西北五校,其重要内在根据之一是它们的学科优势更加符合西北的开发与建设,是国民政府贯彻西北开发战略的深谋远虑的重大举措。内迁西北后,西北联大对开发西北产生高度自觉,其学科发生了以西北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集体转向,主动承担起西北开发的重大使命。西北联大的西迁与分设及其对开发西北的高度自觉,为今天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模式及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王芳  朱跃华 《资源科学》2009,31(4):619-628
江苏广阔的沿海滩涂由海陆交互作用而成,总体仍在增长,南部开发条件优于北部。依据滩涂自然属性,考虑社会、经济、资源组合、技术等因素,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对滩涂开发模式进行研究,同时对各模式在开发中的优劣势及易出现问题进行了识别,对区域适宜滩涂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滩涂农业综合开发是江苏滩涂的传统开发模式,经验丰富,但适垦滩涂所余不多,目前宜对已有农业区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滩涂渔业综合开发已成为目前江苏海洋经济的支撑,是今后重点发展模式;滩涂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和滩涂港口-工业区开发是江苏海洋经济的突破口,正在大力发展中;江苏北部沿海滩涂有着优越的条件发展盐业-海洋化工,侧重发展海洋化工,使这一传统开发焕发新的生机。农业、渔业和盐业开发成带,分据江苏沿海滩涂的中、南、北部,保护区-旅游和港口-开发区开发则呈斑状,依据资源状况,穿插于开发带中。黄海辐射沙脊群是重要的滩涂资源,滩涂养殖、港口和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众多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泉州的自然保护区也已经或正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生态管理机制、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等途径避免国内其他地区进行开发时出现的误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发展地方经济,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是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大意义。笔者亲赴青海实地调研了黄河上游水利资源的开发情况,并通过此文介绍了青海水利资源的拥有情况、开发主体、所获效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快青海科学发展的高度对加强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新大 《资源科学》1991,13(6):33-36
近几年来,开发农业资源正式作为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统一和强化农业开发意识,确定系统目标概念,是使开发不断走向深度、广度,促进农业再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农业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 开发农业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其主要区别在于:常规农业是指采用传统方式,按历史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10,32(5):899-906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将潜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含义发展特点、主要类型,并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论述了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作用刺意义;从当前我国旅游农业开发现状的认识及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分析了泰安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资源优势:具有独特的区位文化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客源市场广阔。游人数量稳定。构建了秦安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布局;指出了在发展规划、开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泰安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具体对策: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合理适度开发、持续发展,加强组织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准确市场定位、开发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农业产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赤峰市节事旅游开发条件和开发现状,提出了开发策略,认为赤峰市根据目前开发现状,应该充分挖掘民族特色、加大宣传力度、开发旅游纪念品、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以促进赤峰市的节事旅游健康发展,提升赤峰市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状调研和相关部门走访,从旅游发展、民俗村庄改造、冬雪旅游开发、营地开发建设、文物保护及景区特色塑造6个方面对哈达门景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构思及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工程。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胡毅东 《今日科苑》2009,(22):41-4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住宅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城郊住宅的界定、开发意义、开发动力分析以及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国外城市居住郊区化模式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泽仁  张珍华  刘凯刈 《软科学》2002,16(1):57-61,66
本文分析认为: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自然资源。西部旅游业大开发应走以开发生态旅游业为主,以历史文化为线整合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之路;西部自然旅游资源难开发,资金需求巨大,因此,必须更新观念与机制,以大开放的姿态、以规范、高效的市场、以高质量的政府服务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尤其要吸收国外的资金,西部大开发才有启动与发展的持续动力;西部旅游业的大开发应采取牵引式层次开发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这样即有利于集中合理使用宝贵的资金,又能有效扼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及早排除恶性竞争的可能,以保证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燕  游明忠 《科技广场》2012,(6):238-240
客源开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对湖区客源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打造品牌、保护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等湖区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策略。希望对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