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简介 1.复习上节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角,并讲出两块三角板中各内角的度数。接着,要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学生画完后,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2.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教师说:“如果要画一个65°的角,应该怎样画呢?这就要利用量角器了。”随即,教师宣布:用量角器画角,是本节课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四年级“角的画法”练习课上。学生们正在用一副三角板画角。当画到165°角时,学生们都感到无从画起。于是他们就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小组合作,竟然得出了好多种画法(如图1~4)。  相似文献   

3.
田金梅 《湖南教育》2003,(22):48-48
以前接受素质教育培训,学习师生关系要从过去“教师单向传授”变为“师生合作互动”,我还真有点犯嘀咕:在知识占有处于弱势的学生怎么可能与老师合作互动?没想到,学生倒真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改变了看法。在教学生用量角器画角时,我先安排学生自学课本,并提出以下问题:书上是按照怎样的步骤画角的?你还有什么新的方法吗?片刻后,有位学生提出:“我想到了一种简便的画法,可以先点上一点,然后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这点重合,再在量角器0°刻度线和65°刻度线的地方分别点一点,最后以先画的点为端点,通过另两点画出两条射线就可以了。”当时,我真为…  相似文献   

4.
对于光的反射现象作光路图时,遇到特殊角的情况(一般指0°、30°、45°及60°角),同学们往往可以借助于三角板,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完整的光路图.而遇到其他角时,通常只想到借助于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来作图.如果没有量角器怎么办呢?这里就角的情况介绍两种仅用直角三角尺作为作图工具的特殊作法.  相似文献   

5.
王建生 《四川教育》2004,(11):39-39
[案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量角器画角,下面请大家动手画一个直角. (学生独立画角后汇报画直角的方法.) 生1:我是用量角器画的. 生2:直角是一个特殊的角,我觉得用量角器画比较麻烦,我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画的.  相似文献   

6.
笔者听了几节使用旧教材的研讨课,觉得新理念并不凸显,不禁深思:面对新理念,手执旧教材,如何让旧教材也亮起新风采呢?下面,以几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见解。案例一“: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课始,教师用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圆等图形。师:哪些图形有尖尖的角?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尖尖的角。(教师拿起三角板,用手比划一下,说这就是“角”)师:请你拿出三角板,指一指角在哪里?(学生各自拿起三角板,有的手指向顶点,有的手指向边)教师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三角板的边画出一个角。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思考:学生…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它不是原始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相关要素的逐层递进.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学生的思维才能逐级提升.用三角板画角原本只是"角的认识"课中的一道习题:"你能用三角尺画出15°、150°、165°、75°吗?"这道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板认识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家狄欺多惠说:一个坏的教育家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育家是教人发现真理。本人就“发现法”教学作了如下尝试:一、从实践中发现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前,首先让学生量一下自己用的一对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5°、45°、90°与30°、60°、90°,其内角和均为180°。再让每一个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个内角且算出内角和。这样同学们会发现不管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这样说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9.
5.角的度量片断实录教师要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王小红没有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而是随意放置,然后经过一次相减得出角的度数。有位同学发言说,他的这种量法与课本上讲的不一样,是错的。王小红立即反驳说:我量出的度数和大家量出的度数一样,怎么说是错的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教师对此不作任何评价。她布置学生各自画出两个相邻的角,并量出它们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用零刻度线对准一条边的方法量角、画角,量角器要放两次,而用王小红的方法量角、画角,量角器只需放一…  相似文献   

10.
一、学数学就是做中学的过程。华老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连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找角,然后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最后再用量角器量角。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2页。【教材、学情分析】"画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其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同时养成画后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没有学生的精彩就没有课堂的精彩。在教学苏教版四上"画角"的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用三角板画15°的角的问题。当时我的预设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会用60°减去45°得到15°,或者用45°减去30°得到15°。有一个学生还想到了用90°减去30°再减去45°的方法。接着,我问:"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一个平时不起眼的小男生走上前来,在黑板上画了一个30°的  相似文献   

13.
《角的度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节操作技能课。此前,学生已学会运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然而,量角器的结构与直尺大相径庭:量角器呈半圆形,标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个“0”起点。能否跳出测量长度的思维定势探究出度量角的方法?这是对学生已有认知的挑战,于是,让学生熟知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笔者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解析量角器——在量角器学具上画角——领悟度量角的原理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中领会习得度量角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4.
三角板是我们所熟悉的,度数分别为30°、60°、90°的三角板可称斜三角板,度数分别为45°,45°,90°的三角板可称等腰三角板,三角板是数学教学工具之一,它的作用除作图外,笔者认为还应教给学生以下两点: 其一,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以上三角函数是学生必须熟记和学会应用的内容,而借助三角板可随时忆起它们,因为三角板三边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 ,讲究激趣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试谈几例激趣策略 ,以期能抛砖引玉。一、巧设问 ,以讨论激趣教师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提问 ,不仅能启发学生思考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灵感”。例如 ,在学习“角的性质”时 ,教师说 :“我在纸上画了一个 6 0°的角 ,在黑板上画了一个 6 0°的角 ,又在操场上画了一个 6 0°的角 ,哪个角大 ?”、“我把一个 30°的角放在 10倍放大镜下一看 ,你们猜 ,现在看见的角是多少度 ?”有的学生认为 :“操场上的角大” ,“放大镜下的角会变”……同…  相似文献   

16.
教学六年制九册53面“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运用发现法分四步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尝试作图一一激疑。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五组角的度数:①∠1=40°、∠2=90°、∠3=50°;②∠1=70°、∠2=80°、∠3=100°;③∠1=15°,∠2=30°、∠3=40°;④∠=45°、∠2=75°、∠3=60°;⑤∠1=20°、∠2=15°、∠3=145°。要求学生根据这五组角的度数,分别作出一个三角形。学生根据前几节课学习的三角形知识,分别利用第一、四、五组角中三个角的度数,很快作出了一个三角形,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根据第二、三组角的度数作成另外两个三角形。于是,纷纷举手提问。2.启发谈话一一引思。教师抓住学生的疑点进行启发性谈话:同样给定三个角,根据第一、四、五组三个角的度数,同学们很容易作出一个三角形。现在,我们来口算一下作成的这些三角形的三内角和是多少度。待学生口答是180°后,教师接着说:其余两组角的度数和都不是180°,这是不是说,要作成一个三角形,给出的三个角的和必须是180°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维十分活跃,并初步形成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一、对比简析明思路“角的画法”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知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是在学生学习了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分类情况后学习的。主要让学生借助量角器,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先确定顶点和角的一条边,然后“点重合、边重合”,找到相应度数的位置,画出对应的角。  相似文献   

18.
冯树学 《山东教育》2003,(28):44-4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习题。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判断角,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教学难点建立角的表象。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活动角、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三角板、纸、硬纸板条、图钉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出示课件:播放录像,投影主题图“美丽的校园”。突出:教学楼门窗上的…  相似文献   

19.
动手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促使他们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几种角的概念,可让学生用三角板分别拼出一个120°、75°135°的角,也可用  相似文献   

20.
读了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中“教师的智慧”,我被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个精彩事例而深深打动:一位教师上《角的度量》一课,课的开始,该教师在指导了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后,学生开始了实践活动。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用量角器去度量锐角、直角、钝角的方法,教师十分满意,一切都在预设的轨道中有序进行着。就在这时,一个学生喊道:“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还有一个钝角的度数没有度量,怎么办?”听课的老师嘀咕:借一个量角器给他不就行了。该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趁机抛出了一个问题:“小鹏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球”就这样抛给了学生。“那小半块量角器肯定不行了,因为它没有中心点。”一个学生说道。“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补充道。“可是小鹏要量的角是钝角,那大半块量角器也不管用呀。”一个学生质疑。“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老师话音刚完,听课老师就会意地笑了。接下来,教学的闪光点出现了。“先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在所量的钝角上画出一个直角,再利用那大半块量角器去量余下角的度数,用量得的度数加上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有个小组的学生说出了本组的方法。“可以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用那大半量角器分别量出两个锐角的度数后再相加,就是所量钝角的度数。”另一个小组的学生谈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还可以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的锐角的度数,再用180°减去补上锐角的度数就行了。”另一小组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补充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