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论教育中心转移与科技中心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把近代以来世界教育中心转移的曲线,与科学中心转移曲线和技术中心转移曲线相对照,发现了以下现象:一个国家先成为教育中心而后才成为科技中心;科技中心往往是在教育高峰期到来;先失去教育中心地位而后才失去科技中心地位;科技中心到来之后,教育曲线出现较大的波动;教育兴隆期越长科技兴隆期也越长,较短的教育兴隆期往往伴随一个较短的科技兴隆期。文章还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世界科技中心逐步向北美转移,具体一点讲就是从英国向美国转移。这次历史变迁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一、美国电力技术革命标志着世界科技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北美转移 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在美国兴起和发展的。这次革命则是以电力技术为主要标志,它包括电力、无线电、内燃机、冶金、化工等多方面的技术革新。用电力代替蒸汽动力,标志着工业电气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美国意识形态霸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借助学术包装把美国霸权行径转化为话语优势,借助越界本能把话语优势转化为空间优势,借助资本力量把空间优势转化为舆论力量。美国意识形态霸权行为对中国的对外决策的性质和走向、政治认同的目标和趋向、文化发展的路向与选择、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构成潜在性威胁。终结美国意识形态霸权理应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全球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霸权主义从来不会自行终结,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作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应该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智慧、意志、手段和策略,通过揭面纱、强实力、举旗帜、凝民力、聚民心等应对方式,彻底揭开美国意识形态霸权的“包裹”、全面展现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坚定不移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构话语体系、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以此终结美国意识形态霸权,最终创建一个多元、公正、有序的世界,切实维护好自身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中心从古至今经历了数次的转移,本文通过对历次科学中心的转移与科技传播关系的分析,认为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与科技传播力度有关,科技传播力度大的国家必然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中心.分析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方向,现代科学发展使西方机械宇宙论统治地位出现动摇,而中国的整体论、有机论、系统论的科学哲学思想面临全新发展机遇,我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科学中心,并从科技传播学角度分析了我国成为新的科学中心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和世界主要科学中心是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对于缩小与发达国家间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之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科学中心多极化发展趋势已初露端倪,文章回溯了四次科学中心的转移历程,提出从完善人才政策、深化教育改革、坚守发展优势学科、拓展国际合作和培养科学精神方面加强中国科技发展,尽快抢占科研前沿及优势领域先机,以加快中国世界科技强国进程。  相似文献   

6.
自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被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发现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与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发达期之间的惊人一致成为学术界不遗余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世界科学中心由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四次转移揭示出一条重要的规律:大学的发展与科学中心的形成呈正相关关系,发展教育是促进科学繁荣乃至国家昌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警惕美国的软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权建立于力量基础之上.信息时代随着软力量地位的上升,软霸权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软霸权各方面相关联,并与硬霸权相配合,构成复杂的霸权体系.软霸权突出表现为制度霸权、文化霸权和科技霸权.软霸权以柔性的手段,披着合法性的外衣,谋取特殊的政治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深受软霸权之害.中国要积极发展软力量,反对包括软霸权在内的一切霸权.  相似文献   

8.
债权和债务关系是国家博弈和互动的工具和筹码,在英国霸权体系和美国霸权体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债权是维持英国霸权体系的工具,同时也是发生霸权更迭时的重要筹码,债权国是英国霸权体系的挑战者.而债权却不是美国霸权的体现,债务才是美国维持霸权的工具,美国体系中的债权国会被迫帮助美国维持霸权.一个国家是债权国还是债务国并不是判定这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标准,不能够由美国在英国霸权体系下成功称霸的历史来预测和暗示当今美国霸权体系下债权国的未来和霸权更迭模式.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后,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霸权战略逐渐改变了其最初的形式。即美国霸权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地位,更体现在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世界的影响,文化逐渐成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要深入研究后冷战时代的美国文化霸权,首先必须对其文化霸权形成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沃伦·哈定上台执政,这一时期美国加大了对太平洋和亚洲地区的干预力度,在谋求亚太霸权的过程中海军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五国海军条约>、实施"橙色"计划,使其倡导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世界主要强国的公认,世界海上霸权开始逐步由英国向美国转移.海军的强大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暂时缓和了英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维持了1920年代的短暂和平.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科技文化重心迅速向西南、西北大后方转移,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全国性科技社团纷纷内迁,随着大后方科技事业的发展,一些新的科技社团又陆续建立起来。中国的科技社团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沉寂之后,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又在大后方逐步活跃起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社团为纽带,通过联合或独立地举办学术年会、出版科学杂志、开展科学讲座、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克服了各种艰难困苦,积极推进科学交流、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努力加强科技为抗战服务、为大后方建设服务,对推进大后方的经济开发、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研究,确定了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有省级创新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试验站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提高甘肃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3.
作为承上(英国)启下(德国)、继往开来的法国科技创新模式,对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成为当时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法国的科学观念的创新、科学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运行机制的创新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希对当代中国的科学创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科技教育在教学内容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课中的科技史内容 ,通过古代科技史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近现代科技史教育 ,增强学生的危机感 ,提高他们学习科技的自觉性。并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 ,利用第一课堂强化科技史教育 ;利用第二课堂 ,通过举办科技人物专题讲座 ,组织科技人物故事会等进行科技史教育。  相似文献   

15.
科学普及是提高公民素质、支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实验室的天文地质馆成立之初就在进行科普实践与探索.论文阐述了科普实践发展成熟过程、科普活动的形式;论述了高校实验平台科普改进的思考:(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实验中心科普的职责;(2)健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科普工作长效性;(3)加强科普理念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到传播科学思维;(4)应用新技术、新平台,创新科普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引领当今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突出丹东区域优势,增强丹东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更好实施丹东未来重大科技专项和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基地,形成互动共赢的区域科技发展机制和"西进东联、点轴支撑"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对丹东市重点产业的科技应用情况做一深入分析,提出丹东市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是学校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地国外学者对中学生的科学技术形象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从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对科学技术涉及的相关职业的认识、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的工作环境的认识四个方面对国外中学生科学技术形象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做了总结归纳,对今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国家级水产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产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制定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相关政策,构建了具有水产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科学的人才观,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利用学校整体搬迁之际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学科基础、专业特色、综合训练、科技创新"4大实验教学功能模块,在加强生物学、环境学、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上,充分体现水产学科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强的专业特点,通过生产实践、科技创新等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学生认知、应用、探索与创新的能力,使得教学科研能力、技术能力快速提升,科研项目成果显著,进而带动了全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世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 ,邓小平产生了极其强烈的科技意识。这种科技意识集中表现在 :崇尚科学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热心科学、大力支持科技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蕴含着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及其关系原理的科技新内容。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动力 ;揭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 ,展示了新的社会发展动力观 ;揭示了科技对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蕴含着新的社会结构观。高度评价了科技人员开拓新生产力的卓著功勋 ,强调科技活动需要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 ,开拓了群众科技史观的新视野。揭示了科技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丰富发展了社会文明进步观。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科学技术的角度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丰富与发展 ,形成了科技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