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文化大潮对严肃文化、精英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电视传播领域中,集中地表现为电视剧的文化品位低俗和游戏娱乐类节目的大量“克隆”的倾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多出电视精品,这不仅是完成中国电视任务的根本措施,而且也是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倡多样化,必须警惕和反对电视文化的商业化、贵族化和同质化。我们赞同和呼唤电视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媒体应该创建电视媒体品牌,提升文化吸引力;积极策划全球性媒介事件,增强文化影响力;将传播模式从单向传播过渡到web2.0时代,提升文化传播力;寻找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契合点,提升文化竞争力;重视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文化感染力,以更好地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服务。  相似文献   

3.
从技术的角度上看,纪录片现今有两种形式:纪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纪录片发展到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是纪录片最好的载体,一方面为纪录片提供传播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电视的大众文化特性,也迫使具有精英文化特质的纪录片在大众文化和市场化的双重挤压下逐渐走向边缘,我国的.精英"纪录片坚守着精英意识的大旗仍在艰难前行.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际传播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到实现互联网传播。电视产品作为重要文化产品在传播国家声音、树立国家形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中宣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并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战略,福建各级广播电视媒体逐年加快“走出去”步伐,省级卫视、城市电视台、社会影视公司、高校都行动起来,对外传播形成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的立体格局,电视内容产品在境外尤其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备受人们关注。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福建各级媒体发挥侨乡优势,在国际舞台上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提升中国话语权的主渠道,做有侨乡文化特色和品牌的广播电视内容产品。  相似文献   

5.
地方电视媒体是我国基层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提供娱乐、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带来了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的变化,也给传统地方电视媒体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媒体只有树立创新意识,使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借鉴新媒体技术,走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媒体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扩展产业链,开创新的盈利模式,并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才能不断加强地方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6.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支主要生力军,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推动着流行文化更为广泛的流行;反过来,流行文化也于无形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电视媒体的传播形态和表达方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报道,彰显了流行文化与电视传媒所构成的不可分割的"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受到来自网络等新兴媒体挑战的同时,各种电视节目之间的明争暗斗也不可忽视。科教电视应以文化为本位,塑造节目的人文内涵与文化气质,全面提升电视文化的软实力,以收视率造成强大的传播效果,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扩展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经过数十年的磨砺创新与演进,中国电视媒体以其特有的传播形式和文化符号,通过新闻、服务、娱乐三大节目版块,在主流文化导向,大众文化传播,多元文化融汇等方面展现出了其鲜明独特的文化表征;过去一度有人提出的"电视传媒缺少文化"的观点理应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9.
电视堪称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强势媒体相对报刊而言电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更使电视在受众的媒体选择中独占鳌头,在电视传播的声像系统中,主持人是以媒介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直接面向受众通过有声语言辅以形象进行传播,他们的语言质量必然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无论在严肃的新闻节目里.还是在轻松的娱乐节目中,或个性生化鲜明包括有些另类的主持人,他们在节目中的言语,都仰仗电视媒体的性质及广电事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而具有特殊意义的权威性、示范性、普适性,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不胫而走、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涉及舆论导向、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民众的语言水准.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文化展示应该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手段。其中,电视纪录片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传播形式。它积极地运用各种叙事策略,将原汁原味的精英文化与原生态文化展示出来,通过丰富的视听效果充分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时下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便堪称展现这种电视纪录片与文化展示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的变化,特别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提出,开展闽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在开展对台传播和闽台文化交流中,闽南语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本文以当前在大陆电视媒体中出现的闽南语电视节目、栏目和频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当前闽南语电视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考察,力图探索闽南语电视在对台传播、推动闽台文化交流方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娱乐性和平民化充斥电视荧屏的今天,《对话》却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精英化的节目定位和对精英文化的追求。正是这种精英化的文化追求,使《对话》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3.
程洪涛 《天中学刊》2010,25(3):127-129
作为媒介,书法艺术同时兼具了传播文化信息和书法艺术信息的功能.书法艺术"去传统化"成为社会常态、由精英垄断艺术走向人民大众、经历现代科技技术的冲击之后浴火重生,成为世界民族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绚丽奇葩而异彩绽放.借助电视媒介,书法艺术将走出国门,担负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电视媒介让人学习书法艺术,回归书法艺术原点.  相似文献   

14.
"真人秀"节目从西方电视媒体开始,经历的高度集中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电视上发展壮大。在当今中国真人秀节目高度密集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真人秀节目进行对外文化传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对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节目的分析,总结了节目成功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电视作为最强有力的传播媒介与文化传播形式在高校的渗透,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全面的、巨大的、潜在的。而把电视传播与校园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传播的优势,研究电视媒体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全面发挥电视网络化传播的直观和潜在功效,拓展出一条高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电视的本质特征是利用电视、网络及其他媒体的传播功能,以电视技术和艺术的手段,向社会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当前的教育电视传播没能真正体现自己的特征,发挥出应有的优势。而且,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电视传播面临着很多困难。那么,教育电视如何走出困境呢?本文就当前教育电视传播媒体所处的环境和现状,冷静地思考了新世纪教育电视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合理利用学校官网、手机媒体、楼宇电视等新媒体,与大学校园文化形成有效互动、交融与拓展,开创大学校园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才能不断增强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电视节目排斥电视文化所应有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淡化传统综艺节目的教育导向功能,荧屏上的低俗化甚至恶俗化现象导致了媒体公信力下降。媒体文化走向粗糙粗俗的现象令人担忧,而把关人的集体无意识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和反馈。  相似文献   

19.
章蓉蓉 《学周刊C版》2014,(4):238-239
教育电视的本质特征是利用电视、网络及其他媒体的传播功能,以电视技术和艺术的手段,向社会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当前的教育电视传播没能真正体现自己的特征,发挥出应有的优势,而且,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电视传播面临着很多困难。那么,教育电视如何走出困境呢?本文就当前教育电视传播媒体所处的环境和现状,冷静地思考了新世纪教育电视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晚清的文化传播呈现出两种不同模式。精英化的文化传播模式极力展现有关国家民族的政治理念等宏大叙述,体现出传播主体精英化的身份特征和价值立场,在特定时期有其历史意义,也有自身缺陷。大众化的文化传播模式突出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体验,体现了晚清民间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有着精英文化传播模式不可替代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