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郑板桥的诗歌创作中,所谓描写花鸟风月的题画诗较多,后人多把这类诗看作是“风雅诗”。其实这类诗虽然想象的成份较多,但实际上却体现了郑板桥极强的社会意识,表现了郑板桥沉静下来的经世之心,具有忧国爱民、贴近自然等方面的特点,与封建士大夫们吟咏的风雅诗有截然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陶澍和严如熤都是"湘系经世派"的重要成员,对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兴起,都有过重要的贡献。陶、严两家是世交,陶澍、严如熤不仅十分友好,联系密切,而且都能勤政恤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特别是他们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舆地经世,他们的《蜀輶日记》、《苗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等著作,不仅是当时经世实学的楷模,对政治、经济、军事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乾嘉时期士人的经世情怀普遍低落,但并未消泯,在功业难遂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士人将自己的经世之志转移到了学术与文学活动中来,赵翼即是其中之一。精熟于史学的赵翼,不仅治史有经世之思,其咏史诗中亦渗透着经世的情怀。其咏史诗的经世情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借咏史来抒发经世之志:二是在咏史时较少发思古之幽情,注重以史为鉴;三是继承了咏史诗借古讽今的传统,用对史事的吟咏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相似文献   

4.
经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之一,凝聚成我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最为宝贵的精神品格。桐城派文人皆具有极其强烈的经世思想,以桐城三祖、姚门弟子以及曾国藩及其弟子们为例,他们虽处于有清一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经世思想之社会思潮表现出怎样的显隐起伏,他们都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力图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随着列强入侵国势衰微,桐城派经世思想又与爱国精神相融合,抒发变革图强的时代最强音。桐城派之经世思想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在郑板桥的诗歌创作中,所谓描写花鸟风月的题画诗较多,后人多把这类诗看作是“风雅诗”。其实这类诗虽然想象的成份较多,但实际上却体现了郑板桥极强的社会意识,表现了郑板桥沉静下来的经世之心,具有忧国爱民、贴近自然等方面的特点,与封建士大夫们吟咏的风雅诗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陶澍的经世思想承前启后,既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经世之学的继承,又是中国近代经世政革的先导。陶澍经世思想的直接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家学渊源、明末清初的经世之学、湖湘文化中的经世传统。它不仅对清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扩大了湖湘文化在全国的影响,而且培育了一代人才,对中国由古代走向近代、由封闭走向开放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世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清嘉道年间,沉寂近百年之久的经世思想再度复兴,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促就了当时思想文化界风气的明显转变,为中国社会实现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开创先河。本文主要从经世观念之演变、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及其历史影响三方面论述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经世需要安身,安身常为了经世。经世与安身,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但是,安身究竟如何经世?经世又怎么反映安身的状况?刘芝庆副教授近期出版的论文集《经世与安身:中国近世思想史论衡》,藉由诸多具体史例,来分析这个重要问题。本书连同附录在内,共收集11论文,20余万字。两篇序言,分别由武汉大学郭齐勇院长与台湾政治大学林启屏院长写序,两序对于本书作者论述观点、问题角度、观点论辩,甚至是作者本身的性格与才性等等,都有详细的分析与解说。  相似文献   

9.
研究儒家社会政治思想的传统,宜从经世理念入手。经世者,“经纶天下”也。正是经世理念使得儒家思想区别于中国传统中其他主要的竞争性思想。更重要的是,经世同时是一个十分复杂、歧义纷呈的观念,其多层涵义渗入了儒家社会政治思想几乎所有的关键维度。本文将探讨经世理念在宋明儒学传统之历史背景下的三层主要涵义,以求阐明对于现代世界来说这一思想传统的一些特质。  相似文献   

10.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咏——用诗文来描写、歌唱事物;曲项——弯曲着脖子。) 这首诗的作者骆宾王(约640——684),为唐代初期有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此诗相传为骆宾王七岁时作,算得是当时诗坛的一朵小花。正是这朵小花,一反唐初诗坛空泛浮艳的风气,散发着天然淳朴的清香,经世不衰。  相似文献   

11.
晚清经世思想经历了复兴、创获、蜕变,最后走向终结,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个过程中,19世纪60至90年代初早期维新派的经世思想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对于晚清经世思想的演化和流变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上承龚、魏等传统经世派,下启康梁新学经世派,对于晚清经世思想实现从传统向新学的转变起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经世思潮和洋务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大重要社会思潮。比较两者,可以看出:近代经世思潮批判现实,倡言改革,振兴实学,而且关注夷情。洋务思潮继承和发展了近代经世思潮,提出了变局观、自强求富观和人才观,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眼光“开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近代经世思潮向洋务思潮的转换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曲折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嘉道年间经世思潮兴起,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现实,针对社会实际提出变革措施,时风所及,桐城派弟子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经世思想。作为"姚门四杰"之一的刘开受学界关注较少,但其经世思想不仅继承了桐城派的经世传统,而且是构成嘉道经世思想的重要一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道光时期的“湘系经世派”的经世思想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湖湘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既有湖南地区的特色 ,在全国亦有代表性。他们鄙弃宣谈 ,强调通经致用 ,重视解决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的实际问题 ,兴利除弊 ,倡行改革 ,力求把经学理论引向为国计民生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陈宏谋作为雍正、乾隆时期的理学名臣,同时亦是一名积极倡导"理学以经世"的经世学者。在以往的学术谱系中,其经世思想一直不为人关注,如同其他学者一样,陈宏谋深受不同学术观点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他没有特异之处。但是,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对其时代及后世经世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理学"为基础,倡导"学"、"政"合一;关注现实改革以及以书为教、积极传播理学思想构成了其经世思想的三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经世文编》是清季(包括民国初年)最盛行的选本之一。这类书籍在晚清以来的七八十年间;一再增续,流传很广,影响颇大。其中一部分在当时对于新知识的介绍和新思想的传播,起过一定的作用。明末陈子龙等辑有《皇明经世文编》五百零八卷,是后来各种《经世文编》的滥觞。清乾隆时,陆燿(字青来,号朗甫,江  相似文献   

17.
湘军集团是咸同时期最为活跃、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理学经世派。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扬了湖湘理学"重义理、尚经世"的学风,把对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的精神融合为一体。从湖湘区域文化的角度来看,湘军集团就是用湖湘理学之长弥补了程朱理学之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程朱理学的流弊,并促使其在咸同年间出现一个短暂"中兴"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湘军集团复兴理学的努力,可看作是对湖湘理学的传播和宣扬,堪称湖湘理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胡林翼的理学天命观与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林翼是湘军创始人之一,也是晚清理学经世派的领军人物。胡林翼在多年的仕宦生涯中,把理学的天命观与价值观应用于广阔的社会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理学色彩的经世思想。因此,要完整地把握胡林翼的思想,必须深入挖掘胡林翼经世实践背后的理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胡林翼是湘军创始人之一,也是晚清理学经世派的杰出代表。胡林翼秉承湖湘文化实学传统,把理学的天命观与价值观应用于广阔的社会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哲学内涵的经世思想。要完整地把握胡林翼的思想,必须深入挖掘胡林翼经世实践背后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经世"基于"知我者其天乎"的强烈信念,"致用"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使命感的体现.但是在封建的官僚制度运行中,"经世致用"实际上的运作与实践经历了极为不幸的命运.本文以王安石为例,剖析其与"经世"思想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试图对儒家经世思想发展的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时段作一个浅显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