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叠石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湖石是叠石艺术的代表。太湖石之所以受到推崇是由于造园主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同时道家思想也渗透到了整个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园林都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2.
本文意在阐明道家“贵柔”思想和文人园林以及隐逸文化的关系,论述了隐逸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以及道家“贵柔”思想对文人园林的指导作用。旨在阐明我国古代造园活动与古代哲学一脉相承,为研究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古典哲学思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水为主,其他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并融入中国传统博大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底蕴。使之犹如水墨画一般情景交融。中国园林中水体给人一种美的意境,这正好符合文人的审美观念。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为“天人合一”,这和中国古代园林美学有着密切关系。他启示人们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一思想也融入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之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私家园林的艺术高度达到了顶峰时期,其中文人思想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园林建造过程中融入了主人个人的精神、思想和审美观,也结合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文化主流和建筑风格.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至深,透过园林的角度可以完整的体现出来.“天人合一”是园林主人执着追求的目标,自身诗画创作的风格也被巧妙的运用到园林建筑中.对大自然的效仿、对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和艺术精神的融合是我国造园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奠基之一,随着道家在中国文化历史语境中显学地位的确立,使得道家学派精英的主导思想及经典论述成为"智慧的标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乃至深层思维方式都有道家思想因子。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集中在园林中。中国园林也可以视为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包括美学精神的感性显现。中国园林的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儒道兼得,取格“清雅”。儒家思想有两个基本点:家庭文化本位和人生价值本位。中国的园林总是营造出浓浓的家庭意味,但是儒家的等级思想以及由礼仪体现出来的法度井然,也从园林中处处见出。为了励志,园林的风物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怀。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理念是“法自然”,从本质上看,园林是退隐的精神寄托物。这些充分体现出道家的思想。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园林,其文化精神是儒道兼得,而重在“道”意。园林宜雅,雅而脱俗;园林宜清,清而出尘。“清雅”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品格。第二,气韵生动,重在“韵味”。中国园林的美学品味尚“韵”,也就是尚“含蓄”。中国古典美学关于“隐秀”的理论在园林中有突出的表现。第三,众美荟萃,趋于乐境。中国的园林是一种综合的美。它有自然的美、人工的美。人工的美中,最为突出是艺术美。中国园林造园的最高理念是音乐的。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是类于音乐却又超越音乐的境界。第四,天人合一,人间仙境。中国园林最高精神是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在物质上是现实的,在精神上却是理想的。它是人间的仙境。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道家美学家有老子和庄子。道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为整个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道家思想文化,李白或许是历代著名诗人中受道家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道家精神的精髓,以及道家思想散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从庞德排斥中国道家思想的原因入手,分析庞德诗作中隐藏在儒学背后的道家精神,结合中国古典诗学的特征,阐明庞德与道家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姚迪 《文教资料》2008,(1):44-46
江南古典园林是士大夫生活起居和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集建筑、风光、诗文于一身,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和文墨气息,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的"意境",这种意境的产生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新近出版的《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先秦至隋唐卷),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入的一部专著。该书的编著出版加强了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研究这一薄弱环节、甚至填补某些方面的研究空白。这对于人们全面了解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弘扬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人们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并从中吸取其思想精华,提升教育思想境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道两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潜移默化的至深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也就成为充分地表达这些哲学观念的载体,即成为一种儒道互补思想观照下的艺术形式。在计成造园著作《园冶》中,渗透和蕴含着强烈的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同时也包含着计成以及当时居于主流的士大夫造园主人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儒道互渗是两千多年来贯穿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和道家对吴敬梓思想及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儒林外史》所塑造的对立而协调的三位正面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与文化如同鱼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国古典园林中虚实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对中国文化有深刻影响的儒、道、释的哲学思想体系,并在山水、石、建筑、花木四大造园要素中得以空间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神话的仙话化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个独特现象。神话和仙话在流传演变中,与原始道教的杂糅现象非常广泛和普遍。中国神话传说与中国道教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它是后世道教极其重要的思想来源,并构成了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的教义。  相似文献   

15.
儒道精神的入世和出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大支柱。儒家成就了中国人的道德生命,道家完善了中国人的艺术生命。音乐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背负着儒道两家的精神。古琴艺术作为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承载着圣贤哲人的人生哲学和艺术精神,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和对人生态度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儒道释文化直接影响了苏州园林文化的生成,同时对苏州园林设计手法、设计理念的形成和完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儒道释文化对苏州园林设计的影响本文从儒道释文化入手,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对苏州园林设计的影响,探寻隐于苏州园林设计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人很早就形成了朴素的色彩观,它在与中国传统的哲学与宗教的不断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审美文化;这一过程,也直接生发了古人的"重色"传统。诸色之中,古人又特重青色,即所谓的"尚青"传统。古人之"尚青"传统,是受儒释道多种思想之影响的,又具体体现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本文将青色审美文化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关照,试图通过对色彩审美文化的研究进而把握民族性格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饮食文化思想的形成与西汉时期"道"与"礼"相结合的社会背景及其士大夫出身的个人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史记》是西汉时期的饮食文化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司马迁的饮食文化思想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想可谓是“阳儒阴道,外儒内道,道中有儒,儒中有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动态体系中,道家始终能够与儒家比肩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主动脉之一。道家为什么能够在以儒家为正统的数千年中国历史中始终保持活力与生机?正是本文意趣所在,即尝试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和谐”与“外适应”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与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一道把缥缈难踪的道家思想具体化为静、深、远的诗意空间,充分满足了文人士大夫对山水林泉的热切渴求与畅神悦意的精神需求。古典园林这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空间的营造与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密不可分。"隔"的作用表现为:"隔"以求静、达深、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