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客家园林是客家文化重要的表现载体。客家地区社会环境是园林景观形成的制约因素。客家聚落景观中山、水、植物、建筑四要素的构成是客家园林形成的物质基础。客家园林形成于南宋时期,从属于区域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包括存在于客家地区或者在客家住地之外的,以客家文化理念为指导思想、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供人们聚集、游憩、观赏的园林。  相似文献   

2.
严如熤之所以能够彪炳史册,名垂千古,与其求学于湖湘文化的中心长沙岳麓书院密切相关。严如熤在岳麓书院的最大收获是对经世致用思想的认同与提倡。严如熤离开岳麓书院之后,不论是于明山书院从事讲席之职,还是作为地方行政长管对敷文、汉中书院的教学或管理,都深受岳麓书院教学模式、教育思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进行教育的机构一般都被称之为书院,并且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书院园林的出现是书院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西云书院和竹山书院拥有较为悠久的文化历史,所以本文主要对扶沟西云书院和竹山书院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两所书院的构造环境和发展进程进行进一步的考证,研究其艺术特征。分析该书院园林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并且对创始人的思想以及两个书院对后代的影响进行讨论,从而更好的传播传统书院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同西方园林迥然相异的独特个性,对于古典园林文化的继承,应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旅游开发,建造园林气质的居住空间建筑,建设中国文化特色的园林与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5.
福州三坊七巷保存了大量的古典园林,其中以明清私家古典园林最具有代表性。明清时期,随着许多文人墨客相继在福州出现,福州私家园林逐渐兴盛。三坊七巷明清私家古典园林作为明清私家古典园林的典范,它融合了传统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伦理秩序的特点与西方文化实用性的特点,在造园理念、造园选址和造园意境等方面集中体现了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园井是园林小品中一种特殊的园景。古典园林中的园井是历史的物化,记载和见证了古典园林的历史与发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园林的主题、意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它从深层次影响了湖湘教育思想的近代嬗变,孕育了湖南特质的人才教育思想。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人才特质之所以能够传承不绝,主要依靠湖南地区的书院教育。湖湘书院的传统精华:教育宗旨、自由自主精神和独立办学模式,可以为湖南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化提供契机。涤荡于湖湘文化和书院传统下的湖南高等教育,必须在目的、内容、方法、思想等方面形成特点,才能走出一条富有湖湘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9,(2):51-54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其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但从月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月文化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审美意象,主要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三个审美境界。月文化丰富了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象,拓展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层次,成为古典园林造景所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  相似文献   

9.
凌飞飞 《教育评论》2012,(1):129-131
石鼓书院于宋朝力倡程朱理学,于明朝高扬王湛心学,这表明湖南书院首开湖湘文化传道济民之新风,也印证了理学与书院一体化的历史盛况和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学术界对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游憩空间的讨论,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公共园林。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公共园林,比西方同概念同性质的园林,早几个世纪。并且由于这些公共园林的开放性、外向性迥异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特点,更应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古代国学指与私学对应的官方之学,即国家之学;近代国学指与外学对应的本国固有之学,即中国本土之学。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和现实需要使下列问题成为亟待回答的现实课题:中国有哲学吗?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宗教)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孰优孰劣?这些问题已成为近代国学的核心话题。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解答,近代思想家回答了中西文化的优劣问题,坚守了自己的国学立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双高计划”建设的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应把“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园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高职园艺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培育和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发展园艺专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施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创新园艺专业产教融合的方式和思路,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3大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开始阶段,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在重文轻武的形势和隋唐文人园林萌芽的熏陶下,宋代园林艺术在思想、建筑、植物、叠山和理水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诗画情趣和意境逐渐成了宋代园林最显著的特色。以艮岳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沧浪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可以称得上宋代园林诗画情趣的典范,宋代园林为元、明、清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意识"是人们关于文学经典及如何创作出文学经典的认识。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经典意识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与文学观念的自觉、艺术精神的独立与否是相伴相行的。文学经典意识的最早形态应是文化经典意识,接着是汉以来的经学式的文学经典意识,再发展到以纯粹文学观念为基础的文学经典意识。文学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所具有的"文学经典意识"的内涵也有不同,这又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英文原声电影语境在视听说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英文经典原声电影可以在建构英语学习文化交融的语言环境,拓展英语学习的交际功能,再现语言学习的特定语体内涵三个方面优化视听说教学效果,英文经典电影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创造和设计真实或仿真的语言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古文渊鉴》是清初一部大型古文选本,选文自《左传》至两宋,共计1365篇。《序》中指出古文体制“靡不根柢于群经,权舆于六籍”,属于我国传统文学批评“文本于经”的范畴。考查《古文渊鉴》的体制与内容,我们发现其“尊经”更多地是从内容和功用方面,而非文体方面。其以“经”为径,“明道”为旨,“致用”是目的。这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文渊鉴》和“文本于经”的内涵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强调了经典古文的美学特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诗文教学应从文化、思想层面去解读古诗文;通过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重视诵读,把握节奏,培养良好语感;教师用自身的情绪感染来调动课堂气氛;创造自主学习空间等五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其独特的时空观处理在世界造园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的造园艺术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将辨证的智慧融入到园林建造的实践之中,娴熟地运用大与小,虚与实,直与曲,静与动等辨证关系,创造出一座座关仑美奂、让世人皆为之侧目的中国园林。正如西方著名建筑师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中所说,中国园林把成对的矛盾联结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介于永恒的乐园与尘世之间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