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出版行业组织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版行业组织发展迅速,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也日益齐全,基本涉及出版产业的各个环节。但我国出版行业组织仍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内部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出版行业组织的发展进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于进一步发挥出版行业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数字出版的从业者,本人谨从实际应用中提两点对《出版广角》内容的期待。数字出版既是顺应信息技术潮流而勃发,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作为出版行业的灯塔,建议《出版广角》立足于数字出版行业的政策高度,设立一个类似"政策风向标"的栏目,对出版行业的发展大环境展开深入分析,及时对行业的政策变动、产业导向、技术进展等方面给出实时数据、专  相似文献   

3.
出版品牌日益成为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出版企业对社会公众的现实影响力,在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以及获取行业资源的优势地位。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出版品牌塑造与传播在内容提供、受众构成和传播过程等方面分别表现出从提供产品到营造体验、从产品客户到网络用户、从"一个大喇叭"到"人人麦克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选题组稿、稿件加工、出版印制、宣传推广几方面提出了出版行业快速发展环境下科技图书编辑日常工作中对"快"与"慢"的思考,给出科技图书出版过程中内容品质和出版速度并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文化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等都积极发展与规划.我国出版业在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印刷出口、文化服务贸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版行业"走出去"下一步发展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付费的发展,在新一轮出版行业变革中,众多出版机构不断尝试转换角色定位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文章以"得到"APP的知识付费营销模式为例,从选题内容、跨界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运营4个方面阐述其对传统出版行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我国出版行业围绕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目标,坚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念,加强数字出版,全面深化出版改革。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改革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进入第二轮改革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2013年,我国出版行业呈现出发展、变化、融合、上升的趋势,我国出版行业在融合中大发展,大部制、大数据、版权保护、集团化发展、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出版高端人才培养、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等都成为重要的出版景观,值得我们一一盘点。  相似文献   

8.
郭鑫 《今传媒》2012,(9):122-123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不只存在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也存在于图书出版行业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惯性与顾客忠诚度、出版社的资源差距、出版社经营理念的差异、营销策略水平的差异等方面。"马太效应"可以使上游出版社实力更强,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也会导致出版资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造成出版垄断,使出版行业失去活力,不利于行业多样化发展。中下游出版社要想在"马太效应"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积极应对。本文就图书出版行业产生"马太效应"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并为中下游出版社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马军  赵静 《出版科学》2012,20(3):51-55
重点从宏观、微观、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及供应链共五个层面分析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基本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原理,亦从五个方面提出并研讨当前出版业规模化、数字化及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出版物流行业转型与发展的几个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从1999年我国第一家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以来,出版传媒集团逐步成为了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下,出版传媒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推动着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基本情况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也在全国逐步展开,这为出版行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为了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和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对出版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作为世界出版强国,有着较为完善的出版法律制度。文章从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与传统出版有关的法律规定,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法律规定等方面对加拿大出版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发现加拿大重视保护并推广本国文化,注重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引导作用,重视对未成年人、数字版权的保护,对我国出版法律制度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为"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成果之一)就当下我国学术出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英、美等国学术出版经验,从坚持学术出版的文化使命,建立学术委员会,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实施学术出版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学术出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1999年我国第一家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以来,出版传媒集团逐步成为了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下,出版传媒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推动着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 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基本情况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也在全国逐步展开,这为出版行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为了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和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对出版社的挑战,在沿海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酝酿、规划成立出版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4.
赵勋 《编辑之友》2007,(4):26-27
随着我国出版业产业化的发展,出版企业与其员工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无限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从业人员不再"从一而终",而更加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对组织的归属感有所下降.出版行业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出版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日本学者清水英夫认为:"对于出版社来说,人是至关重要的,是命脉."因此,在出版业产业化背景下,开发和运用编辑出版人才的"职业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组织事业发展"双赢"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从1982年我国全面发展科技出版业算起,我国的科技图书出版已在市场上拼搏了18个年头.从一开始"书荒"时代任何一本科技图书都可以发行十余万册,到1999年绝大部分科技图书发行不超过3000册,从低潮到高潮,再到低谷……科技图书出版业几经考验,终于迎来了全行业"准成熟"阶段."准成熟"的突出含义表现在选题的目的性不断增强、对广大读者群的细分比较到位、营销意识空前强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杨建华  邱燕 《出版广角》2021,(20):84-86
近年来,VR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其与图书的结合从探索走向应用,特别是"VR+儿童科普"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真正实现了为儿童科普出版赋能.文章从VR技术带给儿童科普出版的新机遇出发,聚焦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从重视内容生产、打通行业壁垒、跨界谋求合作、多形式降低成本与建立联合营销推广模式等多个方面,探索VR技术进一步与儿童科普出版结合的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海飞 《编辑之友》2010,(6):21-23
2010年,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从"童书出版大国"向"童书出版强国"迈进的"童书出版强国元年".这一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断,是在2009年11月6日至9日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24届社长年会亦即博鳌会议上提出的.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博鳌会议总结了我国少年儿童出版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大国崛起"的历程和经验,重新架构了我国少年儿童出版在中国出版产业全行业企业化后的竞争发展格局,提出了"和谐共事、有序竞争、科学发展、共同提升"、用15至30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童书出版强国"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我国少年儿童出版"强国梦"的盛大历程.  相似文献   

18.
"职教20条"在推动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必将对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出版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市场机遇、教材形态、融合出版、课证融通等四个方面,对"职教20条"改革背景下出版社如何变革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出版模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媒行业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已是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策划能力对培养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从行业产业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与特色,课程设置与分配等不同层面,探索并提出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全程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出版行业经历了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等阶段,技术在出版领域的作用愈发突出。通过分析出版行业技术变革与内容质量的变化关系,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当今出版行业的影响。【方法】结合出版行业发展历程和人工智能在出版行业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当今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结果】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出版技术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至顶峰。关于技术发展与内容创作的基本矛盾愈发明显,伴随出现内容质量、伦理、法律等问题。【结论】技术发展引发内容生成的变革,表现在互动方式、行业技术规范和交互形态等方面,同时在社会观念和出版理念上塑造出全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