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文明:爱与恨的交织——重读《骆驼祥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文学经典之作《骆驼祥子》重新解读,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祥子的历时性意义,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证祥子形象的共时性意义。着眼于现实,从历史和现实的比照中,论述祥子形象的永恒价值。祥子的形象具有不可磨灭的经典性,随着时代的推进,这一形象不仅传达出那个时代带给民众的挤压,而且传达出我们民族的更深层意义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意蕴,映照出当代走进城市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骆驼祥子》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以祥子这样一个来自农村已经破产了青年农民,买车时经历的三起三落的情节反映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劳动人民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现实和社会环境的打压下,从一个精神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的想要通过的自己努力的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到最后好吃懒做、吃喝嫖赌样样都做的自甘堕落"城市垃圾"的转变。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具有巨大艺术价值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悲剧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3.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我看来,用这八个字来形容老舍笔下的祥子再贴切不过,时代的枷锁让他毫无缚鸡之力,驾一叶扁舟在时代的潮流里颠簸前行.祥子人生中的"乐"少之又少,"苦"却是多之又多,但无论是我们读者,还是祥子自己,都明白他内心最深处的渴盼.也许,起起落落的人生才是"真人生",内心的那一抹渴盼才是前行的唯一动力.  相似文献   

4.
人是烛,信念是烛芯,因为有了永恒的信念,生命才能闪闪发光。——题记祥子的命运读来不禁令人感叹。有人可怜祥子,说如果他不是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下层劳动  相似文献   

5.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思想启蒙的守望者,是灵魂救赎的守夜人,他以特异的文本续写了五四时期"个人主义"的文学母题。在现实环境里,祥子和虎妞都是反抗者,但谁也没能够冲破命运之网,都成了那个时代的祭品,是独语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美好的祥子在病态社会中奋斗失败并最终堕落的悲剧,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从他的堕落中,我们看到了那个黑暗社会、个人主义奋斗以及其错位爱情的无望之痛. 祥子的堕落,是黑暗的劳苦社会之痛 老舍出身于大杂院,对于底层百姓的生活,有着比一般作家深刻得多的体会.他理解他们的痛苦与灾祸,他懂得压在他们身上的绝不是个别的、偶然的不幸,而是整个社会沉重的压榨.因此,老舍在创作《骆驼祥子》时,"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不满足于写出祥子个人的经历,而是要"写出一个劳苦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对老舍的《骆驼祥子》进行解读。联系当下,如果将"祥子们"和"农民工们"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祥子乃至"祥子们"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认识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更好地把握现在。  相似文献   

8.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杰出的悲剧性小说.带着鲜明农民气质的祥子因破产来到北平,梦想着靠自己壮实的身体在城市"作一个独立劳动者",这愿望本身就显示出与环境的不和谐;祥子小生产者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使他在那个社会背景下显得那么愚蠢、呆笨,不那么"合辙".性格与环境的错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样子最后的悲剧.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不可忽视的因素.唯其如此,<骆驼祥子>便不仅是揭露与批判,而呈现出丰富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9.
<正>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于1939年由人间书屋正式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该作品把叙事目光聚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以祥子为主人公,间杂以虎妞、小福子、刘四爷、孙侦探等次要人物,再现了那个动乱而艰辛年代中的一幕幕悲剧。“小人物”祥子经历着他的喜怒哀乐和人生五味,其中最鲜明的情节因素即他试图买车的“三起三落”,交织其间的是他的爱恨情仇。由作品叙事衍生出对人物命运的安排上看,老舍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叙事者,其塑造的祥子的遭遇不仅令人悲伤,更值得世人同情。  相似文献   

10.
老舍先生在他的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样子这个人力车夫的典型形象。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以为最能见出作家艺术功力的,则是对样子与虎妞之间关系的艺术把握。祥子出生在农村,因为“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便不得不“跑到城里来”谋生。他在许许多多凭力气挣饭吃的行业中,选中了拉洋车这一行。在祥子看来,只要有一辆“象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再加上自己强壮的身体,“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然而,在那个军阀混战、特务横行的年月里,哪里有劳动人民的生存之路?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样子的奋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会享受     
一个时代的逝去,是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我们祖辈、父辈生活过的那个年代在渐渐老去,随之老去的还有那个时代的荣耀———艰苦朴素。我们再也听不到“我要与贫穷为友,与朴素为伴”的声音,那个声音已经属于逝去的时光,它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回忆是美丽的。无数青年曾经为了“艰苦朴素”而热血沸腾,那个时代,“上山下乡”与“艰苦朴素”是等同的,也许,如果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同样会义无反顾地追求“艰苦朴素”。然而,创新和竞争的时代是无法用“艰苦朴素”去诠释的,我们需要勤劳,更需要聪慧,我们需要朴素,却更需要及时地享受美好的青…  相似文献   

12.
【教学重难点】1.梳理祥子的坎坷命运,感受祥子的前后变化。2.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形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学情分析】小说情节曲折,通俗易懂,但离学生所处时代和现实生活较为久远。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对形成小说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深刻探讨,帮助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杨海 《考试周刊》2009,(43):28-29
小说《骆驼祥子》通过对勤劳善良的祥子变成堕落的祥子过程的描写,将底层劳动者的血泪史以特写的方式呈现给我们。典型形象的塑造.渲染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揭露了旧社会人剥削人的罪恶.批判了个人主义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相似文献   

14.
邵路燕 《读写月报》2022,(20):21-24
<正>祥子是一个勤劳、健壮、朴实而又诚实的人,但是当时黑暗的社会却容不下他,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最后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归结原因,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也有祥子自身的主观原因。一、狭隘与保守的祥子步履维艰狭隘之一:深信人和车都是铁做的祥子买上第一辆车后,快跑,飞跑,跑得不快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车,他经常感到疲乏,却又觉得很痛快,值得骄傲。其实,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肉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为了个人理想努力过、挣扎过,抗争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买车的曲折过程中,主人公祥子人性及心理发生异化,向我们展现了其唏嘘可叹的悲剧命运,而促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原因则是小说极力体现的,本文主要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16.
《骆驼祥子》以滴着血和泪的笔触,叙写了主人公祥子由奋发向上到颓废堕落的人生悲剧。作者从"人"的角度,以人道主义的温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底层社会挣扎的小人物的生活境况。在祥子的人生中,每一次的打击和挫折,都只是更深地引起祥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否定,并在群体的认同中放弃理想和追求。无助生命的卑微感,前途渺茫的挫败感,一步步地销蚀着祥子的自信、自尊,使他怀疑自己的一切,生命意志因此而逐步消退。祥子的毁灭是奋发向上的生命意志的毁灭。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肉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为了个人理想努力过、挣扎过,抗争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买车的曲折过程中,主人公祥子人性及心理发生异化,向我们展现了其唏嘘可叹的悲剧命运,而促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原因则是小说极力体现的,本文主要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18.
骆驼祥子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导入师:同学们,熟悉老舍吧?老舍先生勤于创作,一生创作了800多万字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老舍先生的经典小说《骆驼祥子》。二、给祥子写小传1.重逢祥子师:祥子是作品的灵魂人物。我从原著中抽取了三个片段,同学们能分别看出怎样的祥子?PPT: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1章)  相似文献   

20.
<正>祥子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拥有凭自己的力气挣钱、买车、养活自己的梦想,但最终却走向了毁灭的悲剧命运。祥子的梦想是如何幻灭的?又是什么力量摧毁了这个曾经卓尔不群的人?这是我们理解《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基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