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硬新闻(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是西方新闻界老生常谈的两个基本概念。西方国家一些著名大学新闻系的写作教材中,对“硬”、“软”新闻的研究仍在继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也逐渐加强了对这两种新闻的研究探索。与其他各个领域的报道一样,军事新闻亦有“硬”、“软”之分。具体分析和宏观把握军事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对于改进完善军事新闻采写手段,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硬与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这一原理启示我们,在硬新闻的写作中,如能恰当的运用一些软新闻的写作手法,则无疑会使硬新闻像软新闻一样引人入胜。 新闻有软硬之分,在西方新闻界由来已久,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也是客观存在的。软新闻是指人情味浓,写法轻松自如,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趣味轶事等。硬新闻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信息报道。硬新闻写作多半采取“直接了当的新闻”所用的手法,写法比较呆板。软新闻则不然,其手法不拘一格,变化多端,不像硬新闻那样在导语、正文和结尾方面有一定的规范,可以采取记叙、描写或解释等多种手法。美国新闻工作者哈里斯莱特和约翰逊,在他们合写的《全能记者》一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事件本身具有足够的戏剧性或者记者有足够的本领,硬新闻也可以用软新闻的手法处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相当显著,这就是新闻的“软化”。它的具体表现,一是对软新闻的重视,另一个表现,是对硬新闻的软处理。透过新闻“软化”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读者意识的加强。它要求在一般新闻报道过程中,注入更多的读者因素。即便是那些政策性、思想性比较强的硬新闻,也应当在报道内容、报道体式、甚至编排位置和刊登时机等方面,尽力体现读者意识。今天新闻界所出现的这一变化,从一个方面说,  相似文献   

4.
新闻竞争,正从“软新闻”向“硬新闻”挺进。 如果说,当年“软新闻”的走红,补充和延伸了报纸的功能,是当时条件下新闻改革的“外围战”;那么,今年“硬新闻”的升温,则是由外延向内涵的质的飞跃,打响了新闻改革的“攻坚战”。 新闻竞争何以从“软新闻”转向“硬新闻”呢?一是“硬新闻”是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构成公众舆论场的兴奋中枢。二是“硬新闻”是“新闻纸”的主体部分,是新闻拼抢的主战场,显示报纸的综合新闻实力。三是“硬新闻”是机关报的强项,是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 从“软新闻”到“硬新闻”,这不是对“软新闻”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超越。 如何强化“硬新闻”,真正使“硬新闻”在新闻竞争中成为制胜之策: 第一,大信息量,规模化供给。没有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邓小平的新闻思想、江泽民的新闻思想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一脉相承,创新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内涵丰富,其主要内容有:一、讲事实,讲真话,讲真理.这是新闻事业安身立命之本,是新闻大厦的基石.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没有这“三讲”,新闻事业就没有生命,新闻大厦就会倒塌.新闻界最大的危险是讲假话,新闻界最大的危机是信任危机.毛泽东同志说:  相似文献   

6.
近年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相当显著,这就是新闻的“软化”。它的具体表现,一是对软新闻的重视。早先报纸头版经济、政治、外交“三驾马车坐天下”的格局业已打破,软新闻堂而皇之地列居头条也是见多不怪。这两年掀起的那股“增刊、扩版”风,说到底,是为给社会新闻、文化娱乐、市场行情这些从前多被忽视的报道内容提供更多的场地。新闻“软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对硬新闻的软处理。一批有识之士,在进行经济、政治、外交这些硬新闻的报道时,也在试图改变以往的冷漠、训示面孔,站在读者的立场分析新闻事实,从读者的视角取舍新闻素材,寻找“硬”、“软”新闻的结合点,以与读者和睦平等地“对话”。透过新闻“软化”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读者意识的加强。它要求在一般新闻报道过程中,注入更多的读者因素。即便是那些政策性、思想性比较强的硬新闻,也应当在报道内容、报道体式、甚至编排位置和刊登  相似文献   

7.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新闻事业,下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存在着原则区别的论断,是目前新闻界关注的新闻理论问题之一。 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的原则区别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这一论断,在我国新闻界具有广泛影响,成为一种经典的提法。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新闻界对毛泽东同志上述  相似文献   

8.
前一段时间,国内新闻界有人在论及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关系时,提出了新闻“硬”与“软”的问题。他们指出,为了强化新闻的可读性,可以将“硬新闻”进行“软处理”,使其以更为亲切可人的面孔出现在受众面前。于是,便进而引出了一番“硬新闻”与“较新闻”的议论。笔者以为,对于军事新闻传播从业者来说,关注这个问题,并结合军事新闻传播的实际进行认真思考,对搞好军事新闻宣传的改革,提高军事新闻宣传质量,是很有必要的。讨论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明确并把握所论问题尤其是所使用概念的基本含义。对“硬新闻”与“软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的电视新闻“软处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让“软新闻”真正软下来,进而使“软新闻”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让“硬新闻”在不失“硬”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地保留“软”内核和深化“软”内容。“软新闻”即社会新闻。尽管学术界对社会新闻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并没有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软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软新闻”和由“软新闻”引申出的“软处理”。这里的“软”是指情趣性,“硬”则是指思想性。“软”并非软绵绵,更不是追求低级庸俗的东西,而是指新闻事实的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有软硬之分,在西方新闻界由来已久,在我们新闻实践中也是客观存在的.软新闻是指人情味浓,写法轻松自如、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趣闻铁事等.硬新闻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报道,硬新闻写作多半采取直接了当的手法,写法比较呆板.软新闻则不然,其手法不拘一格,变化多端,既可以采取记叙、描写或解释性手法,也可讲故事、画图画、说明原委,既允许传播信息,也允许渲染事物,因而更加耐人寻味,美国新闻工作者哈里斯·莱特和约翰逊,在他们合写的《全能记者》一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事件本身具有足够的戏剧性或者记者有足够的本领,硬新闻也可以用软新闻的手法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闻界对新闻有“软”“硬”之分。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硬新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发展,偏重于报道的深度以及思辨性。而“软新闻”则涉及社会生活,偏重于报道的广度以及生动性。二者缺一不可,都为读者所需要。二者虽然新闻视角不同,但可互为补充,甚至相互兼容。社会经济新闻属于“软新闻”的范畴。它是介于  相似文献   

12.
学习,坚持,丰富,发展──在毛泽东新闻思想座谈会上的讲话龚心瀚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学习毛泽东新闻思想座谈会。这是首都新闻界纪念毛泽东同志一次重要和很有意义的活动。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缔造者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闻界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问题,如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中某些新闻单位的舆论导向错误。近几年出现的严重的“有偿新闻”现象等,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便是有些同志不了解或者淡忘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关于新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句话,不了解或者淡忘了毛泽东新闻思想。因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重新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便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新闻分“软”“硬”之说,在西方新闻界由来已久,在我国也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并加以研究。从内容上看,所谓“硬新闻”(Hard news)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信息的报道;而“软新闻”(Softnews)则多为社会、市井、小写文化”(注)等方面的情况或趣闻轶事,带人情味的特写之类也包括在内。这两类新闻并无轩轾之分,两者均可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其受众不尽相同,而且传与受的方式、渠道、时间也各异。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中,“软与硬”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因素,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不能为软而软或为硬而硬。以辩证的眼光,科学合理地分析新闻评论的“软”“硬”特性,对于转变观念,促进新闻评论写作改革与创新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认为“协商对话”是十三大赋予我国新闻界的一项特殊任务,也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出台,新闻改革怎么办?这是党的十三大后首都新闻界在学习赵紫阳同志的政治报告,落实十三大精神中所共同思考的问题。在11月17日首都新闻学会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讨。胡绩伟等同志做了中心发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从创办自己的新闻事业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新闻工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1965年9月15日,毛泽东同志为广播工作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这是对广播工作(也可以说是对整个新闻工作)韵宗旨的最明白最重要的指示。 令人忧虑的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股“有偿新闻”的歪风一度吹进了我国新闻界,严重地冲击着我们新闻工作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软规律”小议丁柏铨圈内常有人将新闻规律看作“软规律”在规津前加一“软”字,颇为耐人寻味。有“软规律”,也就意味着还有“硬规律”“硬规律”刍是必须遵循,无可违拗的规律,世界上确有许多样的规律,对它们给予足够的尊重,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有些同志眼里,新...  相似文献   

19.
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道德有两种基本的维护方式,一种是制度性约束,可以称为“硬维护”;另一种是观念形态,包括哲学层面的廓清与建设,可以称为“软维护”。硬软两手都是必要的。但是,从深层的角度看,“软维护”具有更加强大的逻辑力量,具有更加长远的影响。所以,新闻界应该重视这项容易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出台,新闻改革怎么办?这是党的十三大后首都新闻界在学习赵紫阳同志的政治报告、落实十三大精神中所共同思考的问题。在11月17日首都新闻学会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讨。胡绩伟等同志做了中心发言。“十三大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赵紫阳同志的政治报告反映很好。”胡绩伟同志在发言中首先高兴地肯定了这一点,然后就“协商对话”发表了意见。他说,协商对话是十三大赋予我国新闻界的一项特殊任务,也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