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却也不断受到质疑和拷问。笔者通过对种种反主体性教育现象的特征分析,以及主体性教育理论本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途径建构。  相似文献   

2.
张海霞 《考试周刊》2013,(33):164+175-164,175
主体性教育在我国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从理论领域进入实践领域,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但主体性教育理论自身还存在很多缺陷,批判有余而建设不足,因此需不断反思、批判和重构,唯有如此,主体教育理论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开放、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发展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教育的核心与前提是对主体性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主体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基于解决主体教育中主体性认识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社会性应是主体性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体教育中提出社会性内涵.不仅有其独特的理论背景,又具有其当代教育的现实基础。作为主体性特质之一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和谐共存、协商对话和共同建构。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一种双重转型的局面。中国教育转型的双重性催生了启蒙话语的双重性,启蒙话语与后启蒙话语同时存在。在中国教育领域,主体终结性话语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培育主体性的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鉴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代化语境,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双重转型理论,坚守启蒙的理想与抱负,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当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要任务既不是盲目追求西方单子式的主体性,也不是盲从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而全面批判人的主体性,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主体性教育,唤醒理性而自由的主体性意识,培育具有健全主体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创新是思想理论教育的生命 ,发展是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题。构建和发展主体性思想理论教育 ,是思想理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性以思想理论教育自身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前提 ,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保障和体现 ,以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主体性教育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当代教育理论的生动亮点,关于主体性的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不难发现研究大都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很少涉及教师层面和教师的主体性。在此,本文试就对教师主体性问题进行澄清与探讨。 一、现状分析:现存的似是而非的教师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范式转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康伟 《教育科学》2006,22(6):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研究:2001年的进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学新 《教育科学》2002,18(6):8-13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2001年,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在教育主客体关系、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主体性教育的目标及其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主体性教育理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指导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但是,主体性教育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当代教育不断出现的问题,而且这种趋向越来越明显。笔者认为,这是主  相似文献   

10.
本从化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兴起的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对传统化在教育领域的消极影响具有批判意义。本认为,当西方主体性衰落的时候,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仍应大力提倡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主体和主体性概念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理论新的发展,主体性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主体性教育理论中,主体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即指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理论要求以新的观点看待教育和教学活动。首先,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往的教育理论仅仅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客体,着重“培养”。主体性教育理论则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的个体,而不是单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主体性极为重视,主体性学习和教育成为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话题。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并以此为教育目标进行教育优化,实现教育价值的更高体现。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基于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而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中国全面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教育理论的世纪。在吸收西方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中国教育理论自身的主体性却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教育理论的交往和对话应该以承认并促进各自主体性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中国教育理论获得新生的关键是重塑其自身的主体性,这离不开吸收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的长处并激活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近代的教育理论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但是随着学生主体性的不断发展,学生出现了以为我为中心,漠视其他社会群体的问题.使得教育理论面临着困境.为了让学生不但重视“为我”,更要重视“为他”,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有针对性的时代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与教育”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研讨的热门话题。“主体性”无疑成为人们观照教育的又一崭新视角。应该承认,主体性问题在教育中提出确实符合当前教育实践的需要,反映了时代重视人的呼声。它很可能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生长点与突破口。但是,把主体性问题引到教育中来,一定要找到它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把它有机结合在教育内部的要素和结构之上,否则就会出现“主体性”与“教育”的游离,导致“泛主体性”与“抽象主体性”,从而掩盖“主体性”在教育中原本  相似文献   

16.
何跃利  马霞 《文教资料》2007,(14):123-124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对主体性教育这一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唤起和对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对面向未来教育的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必须塑造自觉的学习主体和建构有效的进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育理论缺少对现实教育的实际调查,尤其是缺少对高中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实际状况的了解。根据主体性教育理论及其相关的前期调查,拟定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的主要结果是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主体性的三个功能特征发展顺序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论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主体性教育视角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路径,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有主体性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问题的研究,是教育改革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的本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研讨了主体性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力图体现出教育哲学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关注,直接来源于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主体性教育"范畴.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拓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作为中职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历来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因此,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