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到年底,国内很多网络媒体、纸质媒体、文化机构都会推出各自的年度好书榜,为读者推荐一年来国内出版界所出版的好书。这些好书榜通常是行业风向标,备受读者、文化界和出版界的高度关注。在现今这个快餐文化和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好书榜的出现有助于读者挑选经典读物。笔者选取了2011—2014年国内主流媒体和机构发布的好书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师大社”)旗下的“理想国”与“新民说”图书品牌作为案例,探讨图书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论浅阅读时代图书馆的书评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时下流行的浅阅读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负面影响的解读,探讨图书馆在浅阅读时代,如何利用书评的信息功能,影响读者的阅读倾向,激发读者的阅读和求知兴趣,做好指导读者正确阅读书籍内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阅读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的工作,更好地实现让读者读到有思想力度和精神厚度的图书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苹果和一个烂苹果,三岁小孩也知道怎样选择,而对一本好书和一本坏书,很多人选择了坏书却浑然不知。我们说一本坏书可以损害你的品质,而一本好书却可以给你不尽的滋润。中学生的心智、世界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作为中学图书管理员,应不断分析中学生的阅读心理,  相似文献   

4.
一位失明的读书人曾说:"我看不见书房里那些好书了,可是我知道它就在那里,我感觉得到。"是的,这些书在"那里",时代在这些书里,尤其是1978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极度丰裕的阅读时代。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这30年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及它们的作者,通过回忆"地标式"的书及人物,和读者一起分享阅读史上的繁华时光。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提到某位作家及其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省略过去。  相似文献   

5.
时代发展迅猛,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被“有意思”的东西所吸引,一些强调娱乐性的“网络图书”“影视图书”等在近几年确实“火”了一把。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微时代”,手机阅读、微博阅读、微信阅读成了当下阅读的常态,甚至成了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于是市面上又出现了很多将微博融变成线下图书的“微博图书”。这类图书是时代的产物,“接地气”、易传播,也是出版对时下流行文化的一种把握。但这仅仅是图书百花齐放的一个小窗口,出版社文艺出版品味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即出版能引导读者深度思考,并能让其心灵和思想得到启迪和提升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低品质的书不但没有营养而且有毒害之嫌,而高品质的图书则提供给读者高质量的文化营养。但是,一本好书仅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书只有被读者拥有并且被读者"有效阅读"时,高品质的书所含有的营养才能真正地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一本好书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出版社等待一个作家或者等待一本好书要花费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而在今天逡个出版资源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很多图书从策划到出版的周期往往不到3个月,但是这些图书中真正成为好书的却少之又少。因此,遇到一个好的选题,如何能让这个选题最大程度地变成一本好书,是出版社和编辑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六个字母的解法,刘禾著,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很久没有如此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了。作为一个文学、文化研究领域的职业读者,这显然让人很郁闷。我不是说这么些年来我一直没有读到过一本好书,也不是说阅读中没有体会过顺畅,我指的是这两者的合一。在我近年的阅读经验中,《六个字母的解法》就是这样一本书。说一口气读完,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老老实实说,阅读过程总也还是要  相似文献   

9.
诗意的居住     
《我读3》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节目结集出版的第三本书。像前两本一样,它仍然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展现了一本好书的内核,评介的图书涉及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本文就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诗意的居住"这一思想进行了精彩的论述,摘自该书。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愿读者能透过诗意的阅读,与世间最美的风景相逢。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图书品位,是指一部图书从选题命名、内容质量、文章格调、编排形式直至印装水平等方面的质量在读者心中的总体价值。当前,科技出版社如何生产出符合社会需求,又使读者满意的高品位的图书呢?应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选题——独辟蹊径创特色选题决定内容,内容反映选题。一部好书,源于一个好选题,选题是提高图书内容品位的保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求科技图书的选题必须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光要及时介绍新领域、新学科,也要介绍老领域、老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要不断推出社会和读者迫切需求的、内容新颖的图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评论》2020,(10):106-106
雕刻中国人的阅读地图《中国图书评论》是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为宗旨的图书评论刊物。本刊深度介入公众的阅读生活,引领大众阅读,与您一起体察喧嚣时代的社会脉动,探知好书精髓,领略新书风貌。  相似文献   

12.
倡导和引导全民阅读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为更好的开展全民阅读,国家图书馆设立了"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尝试以图书评选活动,广泛联系出版界、读者、学界、图书馆界共同参与,为大众推荐好书,引导并推动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13.
判断一本图书能否算作是好书,不用看内容,仅就外观而言就能让人爱不释手,这就是一本好书。精妙的装帧是一本书成为好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装帧设计如果仅仅依赖美术编辑,那么即使有挖空心思的新奇形式,也是远远不可能使一本书成为一本好书的。本文谨以自己参与策划并编辑出版的一套文学图书"‘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为例,对于文字编辑在图书装帧设计中的作用谈一点浅见。作为图书出版的一个环节,书籍的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14,(5):16-17
“文津图书奖”是国家图书馆主办,由全国图书馆及读者、专家、媒体共同围绕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倡导全民阅读举办的公益性优秀图书奖项。希望通过该奖项的评选反映和引导读者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消费,培养全社会的阅读习惯,推动作者全心写好书,出版社尽力出好书,读者可以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正图书,是一种承载智慧、传承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殊商品。图书价格反映了从思想到物质的转移与劳动消耗。近些年来,传统书店和网上书店都存在着新版图书的打折销售行为。从表面上看,新书打折的行为是一种加快出版社资金回笼、减少消费者单本图书资金支出的双赢行为,然而深入分析,新版图书打折销售的模式,严重扭曲了图书文化价值、挫伤了作者的创作热情、扰乱了图书生产秩序,最终则侵犯了读者"花实在钱买好书"的权利,也不利于我国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一定要牢牢抓住提高出版物质量这个中心环节。图书出版物对社会发展、对人类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具体地说,一本好书或一本坏书,对社会、对时代、对人们的思想、工作、生产、生活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由此便涉及图书质量问题的意义。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17.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时代,阅读能力还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力的核心元素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提出建设阅读社会的目标,并自1995年起,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一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在全球范围内推进阅读工程。许多国家都把促进国民阅读当作国策来抓,大力推行文化强国战略,设立读书节,开展阅读活动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做法,多年来,我们中国在此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一本好书,作为美和思想的承载者,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欣赏、把玩和收藏一种可能远离尘世或束之高阁的艺术、思想,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一种独特的美——图书之美。最近得到一本小书,《精神的漫游》(周至禹著,重庆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中国的图书出版界,真正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所谓市场经济的大潮不仅使中国图书业成为最功利也是最无序的行业,其中所挟裹着的太多泥沙,也令读者在变身为享有上帝般待遇的消费者的同时,更沦为弱智的阿斗"."在市场化的旗帜下,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出书的门槛与标准越来越低,图书作为一种代表文字、照片、思想和文明最终成果的出版形态,正在丧失读者的尊重和耐心.那些掌握着出版权、书号、图书策划、发行和销售渠道的书业中人,没有带来与他们的暴利相称的好书,我们看到‘功利'的发动机驱使他们,在好书与浅薄的‘畅销书'之间,他们宁愿选择后者.因此带来的现状是,我们身在书海,却乏好书可读".  相似文献   

20.
图书评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图书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书评可以向读者推介好书,加深读者对图书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可以扩大图书销售,而且对繁荣出版发行事业有着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书评对读者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因此书评是否客观公正和如何营造书评学术讨论的良好风气,是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