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本最新(1983年出版)的参考书是供“格·季米特洛夫”高等体育学院举重专业的学生、举重专家以及进修班学员使用的。亦可供水平不同的举重运动员、教练员使用。对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问题,作者在综合了苏联的丰富经验,保加利亚专家和其他国家专家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举重运动员的战术和意志训练,笔者以他多年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他创立的教学方法和确定的战术和意志训练程度的客观标准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本书对欧洲、世界和奥林匹克冠军,对1952年至1982年期间参加过重大比赛的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员的战术训练做了回顾性的分析。本书对改进举重运动员的力量、战术和意志的训练,指出了恰当的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本书首次制定了参加重大比赛的各种战术方案,以及依照客观的标准对参加象欧洲、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重大比赛的举重运动员的战术和意志训练状态进行客观评定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发声与举重运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娇 《体育世界》2011,(1):82-84
在运动过程中大力发声被认为是提高肌肉力量的重要手段。为了解世界高水平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发声作为助力手段的应用现状,本研究使用录像分析法对参加2008年奥运会举重决赛的男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声总体状况、不同动作阶段的发声特征以及发声与比赛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举重训练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年来举重运动获得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级别都在飞快地进步,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我们注意到获得冠军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减小,因为青少年开始练习举重的时间要比过去早得多。然而近十年的举重专门文献中,很多作者通过长期以来的研究主张开始从事举重训练的最佳年龄大约为十岁。在最近欧洲及世界三大赛举重统计资料显示,获得冠军的年龄约在18—19岁,他们从事举重训练的周期为6—8年,这证明了举重运动员是由早期训练开始的。训练阶段青少年参加举重训练是从选材的最初阶段开始到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名次,有以下几种结构: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全运会举重比赛于1983年8月30日至9月7日在上海市卢湾体育馆举行,共有26个单位271名运动员参加,是历届全运会举重比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运动健将有172名。运动员年龄最大的为31岁,最小的只有15岁,平均为20.3岁。参加者中包括汉、蒙、朝、回、壮、哈萨克和维吾尔七个民族。  相似文献   

5.
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与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举重运动员,一般13.14岁开始从事举重训练,到20岁左右(个别的要到22岁)才能全面成熟。因此,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成熟,从开始学习举重的年龄算起大约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出成绩,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尤其前3.4年的基础最为重要,因此有必要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讨因材施教的问题,并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周密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参加1989年5月太原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124名运动员进行了比赛前后盆腔血流图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从事女子举重训练不会对盆腔器官机能造成不良影响,女子举重运动员具有闭气发力,腹压急剧增高,盆腔血流相对减少的项目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68名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中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有关个心理因素以及考察这些影响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关系入手,寻找举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心理状态因素,试图为举重项目的训练和控制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克服内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  相似文献   

10.
准备参加198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美国举重运动员正在训练中心接受宾州大学运动心理学家迈克尔·马奥尼安排的举重训练——有意识地让运动员处于观众大嚷大叫的极不文明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并让摄影师们拿着照相机,对着运动员的眼睛连连闪光照相,还用录相机把运动员作出的种种反应全部录下来。人们普遍认为,运动员在精神上放松,并感觉到自己的这种状态时,他们的比赛往往发挥较好。心理学家安排以上训练环境的目的,在于测定运动员能否在奥运会这种大型比赛的压力下获得良好的竞技状态。同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影响举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力量,力量是举重的专项素质,因此,举重的专项身体训练也就是力量训练。举重比赛比的是谁举得最重,训练中运动员就要经常举起极限的重量。但举得重,时间就不能长,因此举重的专项力量训练有它明显的特点。本文就举重运动员专...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方法等,对四川省男子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多年系统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参加业余训练的人数不多,分布不均衡;训练条件不够完善;基层教练员岗位培训机会不多,科学训练意识不够强,选材科学化水平尚待提高;运动员学训矛盾尚待解决;少年举重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机会极少,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并对四川省男子举重后备人才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加强基层教练员培养,形成高水平的教练员群体;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基层训练条件;多组织和参加全国比赛,进一步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奖励制度;畅通运动员进出口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发展,采用生理生化指标为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测和机能评定对确保运动员以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参加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意义。在备战奥运会集训期间,我们曾采用一些血、尿生化指标为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较系统地训练监测和机能评定工作。本文将不同阶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女子举重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以便为体育科技工作者年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1.对象:以国家举重队8名重点队员(其中4名参加奥运  相似文献   

14.
女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急性损伤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法.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急性损伤的性质、损伤部位及造成急性损伤的原因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受伤的原因和规律,以使女子举重运动员更好地参加比赛和训练。  相似文献   

15.
一、全年比赛情况 女子举重运动员熊海燕全年参加五次重大比赛都有较好的发挥,成功率较高,成绩稳定。这在举重比赛中是不多见的,说明平时训练比较系统和扎实,赛前的体力调控和比赛试举重量的安排较合理。虽然在平时训练中也存在膝伤和腰伤的影响,但能很好的把握训练节奏,从而保证了训练质量和成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举重运动员,一般从12—13岁开始从事举重训练的,到20岁左右才能全面成熟,因此一个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成熟,从开始学习举重的年龄算起大约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出成绩,在这段时间里尤其前3—4年的基础训练最为重要。 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不但  相似文献   

17.
优秀举重运动员伸膝装置慢性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膝损伤较严重的情况,在国家体委科教司的大力赞助下,我们从医学、生物力学和训练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举重运动员膝损伤的特点、损伤机制及其与举重专项动作、训练方法的关系,以便为教练员改进技术与训练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1.对参加1981年全国举重锦标赛的13个队113名运动员226侧膝关节进行了临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举重运动员由于持续不断的训练和比赛活动而引起心理紧张的逐渐增长,就必须对其情绪状态进行定期的诊断。普尼(1967年)、吉谢列夫(1972年)和波利亚科夫(1976年)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一些问题。但对举重运动员情绪变化的特点与训练负荷变化的关系,却未作充分的研究。本文提供的对高等级举重运动员情绪状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五年全国滑雪比赛大会期间,我们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医学观察和生理指标的测定。一、对象测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运动员187人,其中男102人,女85人。年龄最大35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17.10岁.参加运动训练年限1~2年的为大多数,少数老运动员停训几年后,才恢复训练几个月,也来参加比赛了。二、结果赛前测定了参加比赛者的一些生理指标,进行了人体测量和体力测定。1.人体测量,如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