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3):28-29
没见过 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 女儿:“没有,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迈着轻盈的步伐,已经向我们走来。当我们走进新时代的门坎时,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无不使入感到空间小了、生活节奏快了。有人说,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作为传播信息的新闻媒体,其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烈;争夺读者,占领市场,林林总总的报刊开辟的专版,其特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凸显。  相似文献   

3.
可能从来没有一个病像艾滋病这样在中国有过这么大的投入。它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政策实施的投入产出如何?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使哪些人受惠?到了今天,难道不需要从公共政策的抉择方面做一评估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地球村"的感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地球上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的事不再是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纽约股市的升降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自己钱袋的鼓瘪;中东战争导致油市的不稳会直接影响明天出行的费用;与欧洲贸易谈判的成败也直接关乎自己或邻居的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5.
电视经济节目的社会需求与现实效果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感受到经济的魅力和影响,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切地关注经济的动向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出版业,已经在改革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出版业,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向前发展。 中国的出版业,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过;中国出版业的改革,也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更宏大的战略和气魄。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出版改革的宏观方面,越来越多地注意出版改革的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可以说,建立出版集团,实施出版业的集团化发展,正是出版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干预自杀     
“人类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多的忧虑,也从来没有过因如此多的原因而忧虑。”——罗素 当今天我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甚至艾滋病的研究与治疗都有了办法的时候,自杀仍旧像梦魇一样侵袭着每一个不快乐的人。最为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挽救这些生命?消除自杀,不仅是精神卫生的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体系的问题。 SARS之后,重建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被提到了更迫切的层面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新闻媒体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烈.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专业报纸怎样才能提高竞争力?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创新才是专业报纸提升竞争力的根本,而这种创新,应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引领下的传媒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报业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0.
哲平 《新闻三昧》2004,(12):49-50
浙江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用生态的视角,关注着自己、关注着家园。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国际新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内读者产生直接的关联度,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国际新闻采访基本缺位的现实,使地方纸质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生存空间的紧张.一边是巨大的阅读需求,一边是自身的局限和竞争的压力,地方纸媒的国际新闻报道如何突出、重围,靠特色赢得读者?结合<大众日报>等报纸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探讨地方报纸做特色化国际新闻的理念、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文学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遇到这么多问题:面对西方20世纪众多的文学批判流派,如何根据中国文学实际和具体的研究课题综合性地择其长而避其短?主观批评和客观批评之争,科学实证与价值关怀之争,其实涉及到的都是研究者本人对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价值立场问题,是  相似文献   

13.
邢瑞 《传媒》2006,(6):22-23
现在我们可以接触到一种让人惊艳的阅读方式:那就是会说话、会唱歌、会表演、会活动的杂志.不要不相信,如果未曾体验过网络杂志的感觉,你一定会说:"天啊,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杂志!"  相似文献   

14.
“彩电价格战硝烟又起”,“保暖内衣真真假假”,“上证指数重回2000点”…… 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眼花缭乱,经济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 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的最根本变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润斌 《青年记者》2012,(18):26-27
时政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以时事、政治领域新闻为对象的时政报道越来越引起老百姓的关注.它所承载的信息集重要性、时效性、广泛性于一身,影响整个社会机体的运行,直接关联着老百姓的生活.时政报道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家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媒体的时政报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式不断嬗变.本文以羊城晚报2000年以来全国两会报道作为范本,解读这种嬗变,以期启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11,(11):9-9
"我们都有幸在其中,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媒体变革像今天这么剧烈,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时代,绝对不是糟糕的时代。"广州日报与中山大学传社学院联合举办的珠江论坛之"媒体变革"系列讲座第二讲近日举行,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作客,讲述网络新闻与媒体新变革。她认为,稀缺的新闻内容才有更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传统的经济报道总存在难以突破的地域局限,缺乏大视野,而当下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却提供了报道视野重新选择的契机。危机的蔓延使世界经济的律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与我们息息相关,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将高端与低端受众的资讯需求共系于斯。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自己的理想,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巨大的挑战。1931年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指出“书有其用”“人有其书”“书有其人”“节省时间”,以及“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这充满理想主义的五条原则,是博尔赫斯“图书馆是天堂模样”的最好诠释,然而它其实一直是一个梦想,直到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王霞 《视听纵横》2002,(4):47-49
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信息有着难以割舍的需求,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可以面对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四大媒体带来如此丰富如此高密度的信息传递和传输。这时候,对受众来说要做的就是挑选适合自己需求的媒体。  相似文献   

20.
博客选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图书馆和图书馆人的安危牵动着所有图书馆员的心,大家通过官方的、民间的、私人的渠道,在第一时间急切搜集与震区图书馆相关的信息,踊跃捐款捐物,积极筹划震后的援助计划,整个图书馆界涌动着爱的暖流,共同的职业情感把大家拉得很近很近,“天下图书馆员是一家”的感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