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学校为单位的校园网成为许多地区重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志。但是,价值不菲的校园网建起来后如何使之有效运作,如何扎实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成为学校一个新的问题。唯一数码“校校通”智能软件系统校园网版的问世,为您的校园网提供了性价比优的网络课堂教学、教务管理、资源建设、远程教  相似文献   

2.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日渐上升,“校校通”工程成为我国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今天的校园网(Campus Network)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也是衡量学校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下面笔者就结合我校所设计、建构校园网的方案谈谈校园网设计及建设方案。处理好校园网的规划是关键校园网的长远规划是一个学校校园网长期高效运营的基础。目前,适用于中学校园网体系的软、硬件以及相关技术种类繁多,如何结合学校实际…  相似文献   

3.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快速推进,多媒体教学、数据安全与用户接入控制、高速网络交换以及未来的扩展性等问题,日益成为国内校园网建设关注的热点。建设一个满足学校现实和未来应用需求的校园网,成为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整体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作为湖南省校园网建设的重点样板工程——湖南岳化一中与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携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认识校园网建设的重要意义校园网指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应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教育装备(含图书)管理功能、资源信息功能、内外交流功能等。校园网是实施“校校通”工程,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顺利接收现代远程教育的依托…  相似文献   

5.
概述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学校为单位的校园网成为许多地区重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志。但是,价值不菲的校园网建起来后如何使之有效运作,如何扎实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成为学校一个新的问题。唯一数码"校校通"智能软件系统校园网版的问世,为您的校园网提供了性价比优的网络课堂教学、教务管理、资源建设、远程教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党和国家提出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重点是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即由教育骨干网、城域网和校园网三级构架成的教育信息网。“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提高全民族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校园网逐渐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流和主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然而,相对于远程教育和信息平台的开发而言,基于校园网的学科网站的开发和建设的研究进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则显得相对比较迟滞,使一些好的平台应有的作用及已有优秀教学模式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校校通工程》文件以来,各地教育部门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校校通”工程的思考和建设。作为“校校通”工程建设最终目的的“校校通”,它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校校通”,而是要打破原有校园网建设中形成的各个信息孤岛,将所有学校校园网通过各种方式连接起来,然后  相似文献   

9.
面向用户,量身客制“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对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作用非常大,很多地区已经制定出了当地实现“校校通”工程的具体规划和目标。需要强调的是,不提倡将“校校通”等同于校园网,就是不希望造成浪费。“校校通”的目标并非是要每所学校都建起庞大的校园网,关键是要让90%以上的中小学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用经济的成本获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析了目前学校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现状,提出了评价中小学校园网应用平台的标准,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规范,以免广大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走入误区,同时,对目前流行的“科利华”,“ZDSoft.net”,“托普数字虚拟校园系统”和“飞鹰办公,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四个校园网应用平台进行了测试与评估。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教育的网络化建设已成为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实施“校校通”工程刻不容缓、时不我待。但由于“校校通”工程是一项新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同和偏差。我认为“校校通”的目标并非是让学校建立一个庞大的校园网,而是让尽可能多的学校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利用学  相似文献   

12.
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标志,教育部从2000年起启动了“校校通”工程,在全国中小学掀起了校园网建设的热潮。几年过去了,调查显示有部分先期已建校园网的学校收效显著,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校园网利用率不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有一些学校正在酝酿建设校园网,如何建好、用好校园网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一、正确把握建网时机,先培训后建网教育部启动“校校通”工程时明确指出:“校校通”并不等于“校校网”,各校要根据自身的财力、规模、应用水平来确定是否建网和在什么时机建网。建网决不是为了赶…  相似文献   

13.
宣武区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始于2001年,经过4年的大规模建设,使得网络进入到每间教室,极大地推进了宣武教育信息化进程。在工程建设中,宣武区现代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网络管理员对“校校通”工程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校园网稳定运行,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上海     
上海信息化教育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重点工程是在基本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将“校校通”工程向学校网络建设和虚用深化,并向幼儿园拓展;建立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带宽,提高上网速度,加快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上海市中小学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和教育教学资料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5.
2001年6月1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各地要以多种方式逐步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加强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建设优质、高效的校园网系统是实现“校校通”工程的基础,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经和重要标志之一。如今,校园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城市的中小学校。据报道,全国目前已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达5000余所。形势固然喜人,但是,越来越多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政府和市教委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已经三年了,我校是第一批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学校,“校校通”工程为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在“校校通”工程的带动下,三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校校通”工程也为我校的信息化后续建设铺平了道路。从建成至今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有力的推动了我校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千兆光纤主干、校园网百兆交换到桌面,全区60%以上的学校已建成校园网,今年9月将完成全区所有学校校园网建设,实现宽带“校校通”工程。小学三年级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深圳市罗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全国范围内“校校通”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烟台福山区教育信息化同样面临着从多媒体教室建设向整体校园网建设的转型。福山区教育局希望通过“校校通”工程将网络触角延伸到每一所中小学校园,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为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创建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网络环境,在享受资源共享、方便生活学习的同时,轻松实现校园网的多种应用和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全区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政府和市教委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已经三年了,我校是第一批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学校,“校校通”工程为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在“校校通”工程的带动下,三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校校通”工程也为我校的信息化后续建设铺平了道路。从建成至今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有力的推动了我校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刘洋 《中小学电教》2008,(1):139-14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与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各个学校和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校园多媒体网络(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网)。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的核心,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课程资源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没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网络教学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