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美育教学方式是实现"以美育人"的一个着力点.当前,"具身学习"的线下美育是小学美育的主体.小学在线美育通过"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即时反馈""有效的师生交互"等教学设计与实施,体现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实现认知存在感.智能教育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是小学美育的新路向.研究从一线...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教育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旨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如今,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这些变化和需求对美育育人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萧红中学为例,从在教育中重视美育、在德育中强调美育、在区域内发展美育三方面探讨初中美育育人模式的构建,旨在开拓一条"美育育人"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梁启超的艺术教育思想都是他们思想观念体系的组成部分,他们始终强调科学与美育不可偏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学理的研究为根本,注重科学,也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来研究美育;二是对"科学万能"的观念进行了反思,注意到科学和美育各有其优长;三是强调美育、艺术教育的根基在人生。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梁启超有着某些内在的契合,但也有重要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一种化育,它是通过情感途径使主体受到感化.经过审美深入人心,从而陶冶主体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品德.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致认为美育是德育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视美育感化的德育功效,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玩美驿站"是基于学校美育实践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后提出的一种美育实践载体和美育实践样态。通过营造美感启蒙的教育环境,形成凸显儿童主体的"玩美"实践体系,建立美育实践的管理机制,对契合校情的小学美育实践新样态进行全面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心育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心育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本质的回归.心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和谐的完整的人.心育注重实践,注重过程;强调对全体受教育者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强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紧密联系及全面渗透.所以,心育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全面性和整体性.心育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美浅探     
"乐学"教育与美育紧密相连,课程美育呼唤数学关的出现.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一部分,它有"创造""真""善"的内容,有美的形式,有审美主体"张力形式"和"同形同构"的审美特点.这一观点打开了数学课程美的奥秘之门.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焦虑已在我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课外补习投入存在一定关联,也是当前"双减"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洛·梅把家庭教育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过度焦虑.本文围绕"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两种家庭教育焦虑对课外补习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正常焦虑型家庭注重子女"学科类"和"艺体类"双重补习,而过度焦虑型家庭只注重"学科类"补习;(2)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更易有正常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更可能过度焦虑;(3)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可通过课外补习投入转化教育过度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则由于资本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过度焦虑的恶性循环;(4)过度焦虑型家庭的教育常会逾越父母爱子的边界.基于以上结论以及对"中国特征"的分析提出完善政府作为外部治理主体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作为中介治理主体的质量保障、提高家庭作为内部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等建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过度焦虑型家庭谨守爱的边界.  相似文献   

9.
对20世纪现代教育发生了世界性影响的杜威教育理论,实质上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美育理论;作为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核心概念,"兴趣"辐射在杜威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因而也可称这种教育理论为"大美育".杜威的美育理论直接导源于卢梭,他在对卢梭美育思想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同时,还使启蒙时代的美育理想和未来憧憬,转化为现代教育的具体实践和丰硕成果.从美育的角度解读杜威,有助于中国基础教育在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蒋孔阳把美和人生、现实联系起来,他的美育思想因此体现出了这样的特色:一、把美育看成是完整教育的一部分,而完整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形成其美育思想的宏观视野.二、强调美育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突出了美育特点和现实意义.三、在美育与德育的区分和连接中,强调美育对于高尚人格的养成,使其美育思想带有民族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它因以情动人的形象性,而具化为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大学美育可以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施以美育层面上的感染和引领,用主题活动深化真、善、美的主体,用审美情境引导教育主体实践美,在"和谐之美"的氛围中形成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从而达到成"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使教育教学形态发生革命性变革,传统教师角色因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受到冲击,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成为制约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教师角色焦虑的概念界定,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具体表征为:知识飞速更新与教师自身发展滞缓引发的专业素养焦虑,智能教育场域的无界化与教师谋求稳定引发的职业前景焦虑,智能教育期望与教师主体诉求冲突引发的伦理焦虑.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纾解路径:一是厘清智能教育场域下教师的知识诉求,构建校本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体系;二是建构教师技术领导者身份,坚守教师在智能教育场域中的职业优势;三是精确诊断与满足教师的智能教育诉求,关注基于证据的焦虑消解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美育教育的核心及重要载体,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育人功能.根据新时期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需要,文章主要对我国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有效的实现路径:一是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二是"一+二""内+外"双结合,拓宽艺术教育新内涵;三是...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我国倡导并实践美育的先驱者之一,对我国美育理论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从美育的本质、作用和实施途径三个角度分析了鲁迅的美育思想.鲁迅认为美育的本质就是"以娱人情";其作用是"不期之成果",能培养美感,陶冶情操,传播知识,辅助道德建设;美的创造是实施美育的前提,还要通过建设、保存和研究三个层次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6.
陈楚周 《班主任》2014,(3):14-16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叶朗语)。美育旨在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行动走向"自觉"。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美育"往往是缺位的——或者被"德育"替代,或者被纯粹的艺术教育替代。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美育实践与心得。  相似文献   

17.
研究美育的教育价值,发挥美育特殊的育人功能,是教育的永恒课题。教育中蕴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美育中蕴藏着深厚的教育内涵。在中师全方位系统化实施美育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一、美育观念与意境确立正确的美育观念,是按照美的规律实施美育的首要前提。美育具有相互关连的三层含义,表现为三种形态:首先,美育是按照美的规律实施教育,集中体现为教育过程中的美学精神和美育思想,表现为广义的观念形态;其次,是指审美心理素质的建构,表现为中义的立美育人和素质形态;再次,是人们所指的艺术教育,表现为狭义的技艺…  相似文献   

18.
林淑文 《中学教育》2008,(10):57-61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思想,对我们当前的美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一是在美育目标上,卢梭直面人的生命活动,培养具有完满、自由、健全人性发展的“自然人”,崇尚一种超越存在、追寻意义的生活;二是在美育内容上,卢梭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主张通过审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沟通和融会;三是在美育实施上,卢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方面全面启动美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实施美育教育尤为重要。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美育教育可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寓美育教学于各学科之中,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组建美育活动小组,多渠道地实施美育教育;三是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实施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20.
体育和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支柱,其关系不是一种加法,而是一种化合,体育离不开美育,美育的作用渗透在体育之中;体育和美育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实现寓美育于体育之中和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应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类依照美的规律塑造物质体"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