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神奇的大自然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你听说过“寒岛”藏身于赤道地区、南极找到了热水湖吗?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一群孩子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什么,哦,原来是小蚂蚁在运东西。散步时,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拣起他们的宝贝,哦,原来是一片小树叶,一块鹅卵石……自然界的雨雪风霜、衰草斜阳、飞鸟游鱼、花开花落在孩子的眼里是那样生动、美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何不让孩子走进自然,去发现、感受自然界无穷的奥妙呢?一、走进自然与之对话初秋的一天,孩子们手牵着手,唱着欢快的歌来到小区花园。张祺晟发现了狗尾巴草,说:“这是狗尾巴草。”李风妍说:“不对,这是毛毛花吧?”万若舟指着狗尾巴草说:“你看,…  相似文献   

3.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这将当代人类存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场哥白尼革命,因为它对近代以来的人本中心论的思想基石——康德之“人为自己立法”和“人为自然立法”——思想的彻底反动,重新构建“生命一人本”存在论和普遍利益权利价值观。以普遍利益权利为原动力和本质规定,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万物生命、人共在与互存、共生与互生:共在互存,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生态整体的存在法则;共生互生,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整体互动的生存法则,这一法则展布为整体互动的生育法则和“竞.适”法则。其前一个法则张扬生生;后一个法则敞开为竞适协调和相互限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学习“家庭学习”、“学校学习”、“社会学习”是学好语言的三大要素。“社会学习”特别着重于小朋友的自我认识、人际交流和环境互动。 YOU&ME阶梯快乐英语俱乐部每季至少举办一次社会学习活动。这是一个多元化、主题式的社会学习活动,并将英语教学巧妙融入其中。活动将针对小朋友的多元智能开发、综合素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而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5.
融入自然     
刘勰之《文心雕龙》有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尽管系情思之论,但从另一个更为广泛的层面上说明,大自然是有志于为文者、为文之有心者“乐不思‘蜀’”的作文之源。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自然教学为发展当地经济服务的好经验,葡萄、山楂、苹果和水杉既是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第一性的材料,又丰富了”校园经济”,学生从亲手栽种、管理、收获中获得的多方面的教益,就更是无法估量的了。希望我们有条件的学校不妨来试试。  相似文献   

7.
下面这篇文章是2001年四川省语文高考中较好的一篇作文。 标题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何拟好标题显得非常重要。话题作文往往让作者自己拟标题,这篇高考作文标题较有吸引力,引人思考。将“诚信”放在“世间”这样一个大范围中来谈论,并以“为  相似文献   

8.
对王弼“自然”内涵的辨析,历来限于本体论的角度,这自然难以还王弼思想的原貌。释义学意义上的“自然”,在本质上,同于“道”、“无”,构成物的本根;在存在论上,它表现为物性自然,指物生存的自然状态;在方法论上,它显示的是自然而然,指应对、成就物的方法。从三维的角度分辨“自然”的意义,对深化王弼的思想研究和拓展以自然与名教为中心议题的整个玄学都是一个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为“感受大自然”。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一组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并且这两篇课文有别于一般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作者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极其充分地“人化”。在自然的人化同时,也是人化的自然,从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心境、自然的感动、自然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环顾我们生活的地球,发生了那么多触目惊心的变化:物种灭绝、生态破坏、垃圾成山……而承受这些变化带来的后果的,首当其冲的便是人类自己。善待地球,保护环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保护我们自己。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然而,“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绝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的理性思考和积极行动。隐瞒产地:发布新物种引发的争议2014年底,中国“两爬”学界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种蝾螈——高山棘螈,并将这一发现公布在动物分类学顶级期刊《动物分类学》上。然而,这一公布却引发了一系列争  相似文献   

11.
把活动课作为正式课纳入课程计划,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一个重大改革,它的开设,为小学自然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把自然教学与活动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提高自然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是活动时间有确定性。例如活动课科技活动等每周安排3课时,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一周,这就为我们自然教学所设计的一些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时机。像“考察自然水域”、“观测风”、“采集岩石标本”等等,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充满对策的世界。作文新大纲、新考纲已为我们“解套”,编哥在此乐意助你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1998,(9)
小学自然教学的改革,为什么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研究自然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得出结论,自行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值得再研究的问题。近20年来,这方面的话说得已经不少了,但从现在的教学实际来看,许多问题还是关系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这个问题之所以被特别重视,是针对过去自然教学的弊端。过去的自然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学校其它学科的教学)都是以让学生接受和储存现成的知识为目的,而接受和储存的主要方法又是所谓“死记硬背”,这些东西,维果茨基把它叫做“无思维的语言”,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这个寒假女儿回来,每晚准12点,总有一个电话响起,偶尔接过一次,是个男孩,长途。常常的,女儿就拿着子母机进她的房间去了。当一连几天,我的手机上显示女儿借别人的手机给在家苦等的我发信息时,我的目光锁定了那一个熟悉的号码。一天晚上。“我想,这个号码一定是你经常聚会的那一伙人里的一个。”“对呀。”“应该是个男的。”“是,你很灵的嘛。”“而且是,这一伙人里其他人有变,这个男孩却一直不变。”女儿脸红了,眼笑成月芽。我便不再循着这思路问下去了,只不经意地谈起自己的当年,传递着作为母亲的心态,顺便提出像朋友似的…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老子“自然”思想的理解有许多偏颇之处。老子之“自然”是对宇宙存在整体状态的理想化抽象,是一个代表自在本体与价值本体相统一、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境界与途径相统一的哲学范畴。正因如此,“任其自然”的思想才有了哲学依据。老子创设这一哲学范畴的根本目的,是要摆脱阶级社会中文化的异化对人性自由的束缚,具有追求人类生存的自由解放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  相似文献   

17.
一自然美学观受制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华民族与西文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正是这不同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哲学传统,造成了中西自然美学观的差别“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它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一种和谐的统一的亲密关系。中国三大哲学学派:儒家、道家、佛教禅宗,都讲“天人合一”,但侧重点不同。儒家讲“天人合一”,是从政治、伦理的立场出发的。孔子说“知天命”、“天生德于予”,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都企图将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能力归之于“天”,他们的“天”就是伦理道德规范的形而上学化。后来的董仲舒附会阴阳五行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天人相类、天人相通和天人感应系统,让政治秩序和自然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要求的第三条指出要“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开展好课外活动,上好活动课,是实现这一目的要求的一个途径,所以研究本地的实际,结合课内教学,开展好课外活动是自然教学的重要一环。自然学科的课外活动是自然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了解自  相似文献   

19.
读自然和谐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白乐天的千古名句,耳熟能详。“白浪”、“青天”之上,可见点点大雁自由飞翔。这是自然的和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相似文献   

20.
重庆考生 《招生考试通讯》2008,(10):I0007-I0007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