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时间:一九九二年九月九日下午二至五时地点:哈佛大学教授俱乐部谈话人:哈佛大学东亚语文文明系主任杜维明教授访问人:《中国文化》主编刘梦溪先生  相似文献   

2.
《寻根》2003,(6)
寻根寄语探索历史奥秘 追求真理真知(丁守和/1/1) 寻根问祖 弘扬传统(杜维明 /2/1) 数典何曾忘祖,万变难离其宗(郭预衡 /3/1) 鉴往知来,古为今用(曾昭璇/4/1) 不废江河万古流(黄裳 /5/1) 木无根必枯,水无源则断(来新夏/6/1)寻根特稿黄土文明的过去和未来(李文海/1/ 4)文明对话:背景·旨趣·路径—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访谈(杜维明 杨学功/2/4)追寻中华民族的祖先(李绍连/6/4)文明曙光·文明探源小辑· 公·遂国·燧人氏解读(王大有/1/46) 昭通龙虎文化与彝文化 (申江/1/10) 从磬钱·猪首人身玉雕谈起—为龙之祖探源(郝福祥 布瀛…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2014,(2):212-213
刘述先教授唁电 痛悼汤先生不治仙逝。因不能亲临吊唁,兹委托杜维明先生代表参加告别仪式。内人安云与我吁乐先生顺变节哀。  相似文献   

4.
2001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了以“儒学与新世纪的人类社会”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新加坡儒学会主办,与会学来自中、美、英、韩、新、马、泰、越、印等九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共计120余人,提交论50余篇。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戴琏璋教授、香港大学赵令扬教授等名学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教授在一块已有三千二百年历史的泥板上发现了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文字记载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和古典文学教授卡尔弗特·沃特金斯说,新发现的文字中,包括一段已有三千二百年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一 杜维明教授在他最近论文化中国的论文中认为所谓“文化中国”(Cultural China)可以看成是三个象徵世界(symbolic universe)在交互作用,这三个象徵世界分别是以华人为居民主体的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地所构成的“第一实体”;以海外各地侨居的华人为“第二实体”;以及以学者、知识份子、自由作家、记者等观念中所构成的“第三实体”(杜维明,1990,1991)。杜先生所  相似文献   

7.
张凤 《寻根》2002,(2):88-90
曾为我的第一本书《哈佛心影录》作序、多年来始终鼓励我的杜维明教授,深信明其道不计其功,他奉献儒学,辛勤地从事学术研究;他还奔波于全球,致力于儒学第三期发展、化中国及现代精神的反思,强调化多元的基本理念,并于联合国及各国倡议明对话,以缓解亨廷顿提出的明之冲突。  相似文献   

8.
哈佛大学每学期开学之初,各个教室几乎爆满,到处可见热烈的课堂场面。可是,如果你认为以后的每一节课都会如此,那肯定是一个失误。也许,有的课第一节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济济一堂,第二节却零零落落,空位甚多。这就是学校长期实行的新课试听(Class Shoppig)制度。人们已经达成共识,课程表上的课目并不一定真正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手段,也不一定满足学生的期望值。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收获更大,就应该允许他们自由挑选。1997年的春季,杜维明又要给博士班讲授儒学了,教室安排在东亚系…  相似文献   

9.
从民间文化看文化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维明教授在他最近论文化中国的论文中认为所谓“文化中国”(CulturalChina)可以看成是三个象徵世界(symbolicuniverse)在交互作用,这三个象徵世界分别是以华人为居民主体的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地所构成的“第一实体”;以海外各地侨居的华人为“第二实体”;以及  相似文献   

10.
《祝你生日快乐》的作者,是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两姐妹米尔丽德和帕蒂希尔。姐姐是中学音乐教师,妹妹是幼儿园的老师,后来成为哈佛大学的音乐教授。姐妹两人酷爱音乐,经常编一些儿童歌曲,其中一首《祝你早晨快乐》,完成于1893年。这首歌在报刊上发表后四十多年并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正74岁的耶伦成为美国新政府的财政部长。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从2014年出任美联储主席到这次出任财政部长——一直有个有力的竞争者,他就是劳伦斯·萨默斯。劳伦斯·萨默斯又名拉里·萨默斯,出道很早,年纪轻轻就是哈佛大学教授,还担任过世界银行副行长、美国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就家世显赫、经历丰富、名声巨大而言,当今经济学家中实在无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12.
郑晓江 《寻根》2005,(4):99-111
1998年,也是金秋十月,我应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生死学研究所之邀,赴台参加“哲学、宗教与生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讲学一周。分别一年,原生死学研究所所长钮则诚教授已升任教务长,接其位的是尉迟淦教授,他拿着我在台湾出版的《生死智慧》一书,  相似文献   

13.
如今,尽管有些国家实行了弹性工作时间制,并且可以利用电信工具在家里办公,但是工作形势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企业对员工数量的不断精减以及对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都给雇员造成了很大压力。许多雇员不得不长时间工作,并且经常出差,渐渐地他们都会感觉负担过重了。根据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朱丽叶·肖尔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美国公司雇员的工作时间一直在增加,她认为:“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增加趋势,到本世纪末,美国人的工作时间将会倒退到20年代。”其实,过度劳累会使一个人丧失工作能力,因此必须要从现在开始逐渐避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思想通论》是中国宗教思想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詹石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宗教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著共63万字,2010年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文库",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很显然,本的主题实际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化判断,即:在中国化与域外化(包括宗教)的开放性沟通中,西方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化,要比其他类型的宗教化更容易进入中国化传统,构成儒家主导之中国多样性化生态中的有  相似文献   

16.
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学会、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世界朱氏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熹全书》新书发布会于2000年10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6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士对中国古代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哲学、政治、经学、史学、学、伦理、教育、自然科学、宗教等思想,以及对朱熹作的考证、朱熹历史地位的评价等问题展开了充分、深入的讨论。是近年来研讨朱熹达到高水平的一次学术会议(杜维明评语)。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编辑手记     
柯汉琳 《东方文化》2000,(6):127-127
杜维明先生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于今年两次到华南师范大学讲学,笔者两次都与杜先生见面并参与其中一次对话。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小型宴席上,杜先生总是滔滔不绝、纵横驰骋地谈古论今,从东西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到未来走向,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其思维之敏捷、学识之广博、研思之精深,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谈谈中国道教牟钟鉴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立教团组织的大型宗教有五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公教)、基督教(新教),其中四个是从国外传进来而后具有了中国特色,只有道教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的土生上长的宗教,它也吸收佛教的营养,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中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①依据这一经典理论去思考,我们认为,中国哲学也是通过对古代宗教的“扬弃”而产生的。关于“弃”这一面,哲学界历来论述繁多,对“扬”这一面却少有觉察,甚至根本否认。结果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中国哲学是作为古代宗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这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以先秦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孔子和老子来说,哲学界多认为孔子的道德主义和老子的自然主义是对古代宗教…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新著<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洋洋洒洒34万字,通过对18世纪末以来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西南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描述,研究了宗教传播必备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分析了基督宗教自身的适应与改革,探讨了少数民族受众的心理变化和宗教诉求,史料翔实,见解独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