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敦煌碑铭赞辑释》评介周丕显(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室郑炳林副教授继《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之后又编著了《敦煌碑铭赞辑释》一书,现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关于敦煌文书的碑文、墓志铭、邈真赞等人物传记资料汇辑、校注和研究的著作。敦煌、...  相似文献   

2.
梁幸德是曹氏归义军时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敦煌遗书P.3564《寞高窟功德记》、P.3718《敦煌名人名僧邈真赞》中的《梁幸德邈真赞并序》、P.3016背《厶乙上沙州曹议金书状》、P.2621《张怀义卖舍契》、《梁幸德卖舍契》等皆有记载。敦煌遗书中对一位官员如此多的记载是比较少见的。从敦煌遗书记载看,梁幸德曾经在长兴四年  相似文献   

3.
敦煌遗书P.3633《张安左生前邈真赞并序》新校颜廷亮《西汉金山国左神策引驾押衙兼大内支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清河张安左生前邈真赞并序》(略称《张安左生前邈真赞并序》)见P.3633,系草稿,共写26行。题后署曰“大宰相吏部尚书兼...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写真邈真赞,是以写真肖像和撰写赞文相结合的形式,为后世子孙缅怀之用。现藏于甘肃省榆中县博物馆的《方氏像谱》,是明清时期的一本族谱,里面有一篇思亲怀旧之文。其形式和内容,应归于"写真赞",和敦煌写真邈真赞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绍宗)府君邈真赞》是敦煌遗书伯3718敦煌名人邈真赞集中的一件,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件。为便于人们应用,现按原卷的行次(每行结束,用“/”表示)录文并略加点逗公布于后:  相似文献   

6.
郑炳林 《家教指南》2006,3(6):64-73
本文从梳理敦煌文献邈真赞过程中,发现并探讨论证了其中涉及真堂及其相关问题,即敦煌邈真像的作用,影堂与真堂设置的地点,功用及其作为真堂所反映出来的佛教世俗化人间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赐紫,是古代君王对功臣的一种章服特赐,是除官衔赏赐之外的一种服饰宠幸。在敦煌文献和壁画题记中屡屡出现"赐紫",相关记录多见于碑文、墓志铭、邈真赞等社会文献中。对敦煌文献及传世文献资料的分析,有利于梳理和研究唐宋时期敦煌的赐紫制度,并解读唐宋统治者对西北边陲的管辖力度和政治举措。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里的邈真赞、碑文和墓志铭,很多反映了蕃占归义军时期敦煌禅僧的修行情况,对于考察当时敦煌禅院的活动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敦煌僧尼籍或残或缺,上述诸多禅僧的寺籍我们并不清楚,因而给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棘手之痛。笔者爬梳遗书,勾稽札录,共得禅僧寺籍十余则,都为一编,谨供同好者垂览。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中唐代四件墓碑、墓志铭抄件的分析讨论,认定藏经洞中出现最早的唐墓碑、墓志铭抄本为《常何墓碑》写本。该墓碑的书写格式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敦煌地区墓碑、墓志铭、邈真■、写真■等常用书体的写作形式,很有可能它是被作为学习文范加以利用的。这四通碑、铭抄本自身的史料价值也是较高的,对于研究隋唐史和敦煌史地都有许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序有唐一代,敦煌地区活跃着一门世家豪族——李氏,他们出仕入宦,营建佛窟,效忠于李唐王朝,并一度控制张氏河西归义军政权,所以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现存敦煌莫高窟的敦煌李氏三碑(《李君莫高窟修佛龛碑》简称《圣历碑》、《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简称《大历碑》、《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简称《乾宁碑》)及其他敦煌遗书资料如P.4615《李明振墓志铭》、P.《李绍宗邈真赞》等,是记载敦煌李氏世系及其活动的重要史料。但由于三碑所记矛盾重重,造成许多混乱。1983年,孙修身先生发表了《敦煌李姓世系考》一文,对敦煌李氏之族源及世系作了许多正确的考证,使一些混乱现象得以疏理。但由于受到文献阅读方面的限制,文中尚留下一些悬疑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圣历碑》中两处记载李怀让之祖父姓名处均空缺,而作为其底本(或抄本)的P.2551号写本不易见到原件,朱笔书写之墨迹在缩微胶卷上几乎看不到一个字。两年前,笔者因整理敦煌遗书中的莫高窟洞窟营建史料,利用有限的条件,反复辨认阅读P.2551影印件及缩微胶卷,并参照法籍华人陈祚龙氏早年发表的录文,终于确认怀让之祖名“操”。这一发现,对探讨敦煌李氏世系有一定作用,故书此稿,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1.
法心,曾是有贡献于敦煌、莫高窟的高僧之一。近来,马德先生于《敦煌莫高窟史研究》一书中,介绍颇多,使得我们有了基本的认识。马先生认为法心“禅居宕泉”,并出任敦煌佛教教团“住三窟禅师”一职,镌龛造窟,在莫高窟“精研佛学”,极是;然而法心与莫高窟关系如何?尚值得我们探讨,本文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以祈方家指教。关于法心的资料,最为详细的当推P.4640号《住三窟禅师伯沙门法心赞》(以下简称《法心赞》),此《法心赞》先有陈祚龙《中华佛教文化史散策第三集》、②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收录,荣新江《沙…  相似文献   

12.
敦煌研究院编《2004年石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下),于2006年1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论文集共收有会议文章79篇,其中关于“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暨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的文章有樊锦诗《纪念常书鸿先生》、王伯敏《敦煌守护神赞》、李承仙《常书鸿与敦煌艺术》等22篇;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杜斗城先生开始从事敦煌五台山研究,并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出版了专著。杜先生的敦煌五台山研究,重点体现在五个方面:厘清了敦煌石窟中的五台山资料;建立了敦煌五台山资料整理与研究的基本框架;首次对《五台山赞》进行分类并判释了《五台山赞》和《五台山曲子》的抄写年代与创作年代;认为敦煌莫高窟第61窟就是敦煌的五台山并首次对各地五台山展开研究;梳理出九条古代五台山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14.
敦煌写本《辞娘赞》,又叫《好住娘》,它是一种敦煌民间小调。内容是写出家当和尚的人辞别家中的父母兄弟时演唱的歌词,由于它是有说有唱的,带有明显的说唱性,所以佰二七一三标题是《辞娘赞说言》,所谓“说言”,就是带说白的歌词。但是,现在  相似文献   

15.
敦煌文书中碑铭赞文书约47卷,这些文书长者收有碑铭赞28篇(P.4660号)、十余篇(P.3718、P.3556号)、七八篇(P.2482、P4640号),短者仅保存一篇,更甚者只保存数行(P.4010号)。从1989年笔者编著《敦煌碑铭赞辑释》一书,对这批文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发现了碑铭赞文书中的许多问题,敦煌碑铭赞部分文书拼合复原就是一例。敦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陈子龙词的审美意趣。陈子龙有两个词集:一是《江蓠槛》,一是《湘真阁存稿》。《江蓠槛》写于青年时代,主要歌唱的是春天和爱情,凸现其名士风流,间有英雄迟暮之感。《湘真阁存稿》乃是明清易代之后的作品,自觉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手法,春情绮思中寄托着亡国之恨。从《江蓠槛》到《湘真阁存稿》,一以贯之的是风流婉丽的风格,但后者的审美意趣又有若干演进和突破,词蕴更为绵邈凄恻,包含更丰富的隐喻潜能。  相似文献   

17.
敦煌石窟有一种特殊的供养像,即在佛窟主室东壁门上绘制窟主的父母、祖父母形象或本家族其他长者形象。这种现象自蕃占时期出现,在晚唐归义军时期许多家族窟中多有仿效。结合中晚唐敦煌当地流行"邈真像"的社会现状,并将其佛窟、佛寺或家庙(家祠)甚至墓葬等相关的礼仪建筑联系起来考察,就会发现这类供养像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邈真像"有极大的相似性,同时又是将佛教的"往生极乐"概念与中国传统的羽化成仙观念相结合的产物,表明佛窟功能进一步向具有家庙(家祠)功能的家窟转化。绘制生者的供养像是表达了对家族有功者的旌表,而绘制父母(祖父母)像既有"邈真"的功能,同时又寄寓了祈愿先祖升天、成仙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8.
西藏山南隆子县卓卡寺和拉萨哲蚌寺保存的吐蕃时期专供赞普御用的《喇蚌经》,与敦煌藏经洞所出藏文写经《十万颂般若》内容、形式以及部分抄经生和校经师的姓名完全一致,可以认定西藏发现的《蝲蚌经》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十万颂般若经》是同一时代、同一批人誊抄的作品。此外,本文根据哲蚌寺藏《蝲蚌经》封皮上的题记,提出敦煌藏文《十万颂般若经》的誊写年代至少是从赤德松赞时期开始的,而不是现在所说的自赤祖德赞开始。  相似文献   

19.
柴剑虹先生《敦煌吐鲁番学论稿》于新世纪之初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结集了有关敦煌研究的论文45篇。其中有围绕《敦煌唐人诗集残卷(P.25555)》所作的考论;有对敦煌写卷中《秦妇吟》、《曲子还京路》、《卡安词》、《黄任强传》、《文酒清话》以及敦煌古小说、敦煌舞谱、敦煌唐人诗抄等的考证、研究;有对黑城文献、吐鲁番文献的考索;还有西域历史地理的考证研究及有关敦煌吐鲁番等的认识与思考等。本书是作者继《西域文史论稿》之后出版的又一以敦煌文献研究为主的力作。《敦煌吐鲁番学论稿》出版@小翔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书《某使君造龛设斋赞文》的有关问题马德一敦煌文书P.3542《某使君造窟设无遮斋会赞文》(拟)全文如下:1.厥今朱明半掩,令公钦慕于金田;炎景初临,使君倾心于2.席侧。舍珍财于宝地,祈恩于三世之前。设大会举郡无3.遮,焚名香而雾盖。八音竟奏,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