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界》2015,(24):62-67
技术性观视在当代青年那里,体现为他们对城市空间的媒介把握,即青年自己创建的"第三空间"及其"空间生产"。当代青年对城市空间的在场欲望投向了新媒介技术所建构的媒介空间,空间场所与身份建构的关系被重置,特定空间在他们的技术性观视中被重新语境化。当代青年在"场景"中生产出有异于正常空间秩序的"他者",在技术观视中进行媒介想象。他们在这种重新语境化的空间中建构出他们的"空间‘他者’"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2.
雷歌珊 《视听》2022,(5):141-143
成都作为一座包容性极强的人文城市,在短视频的发展下迎来了新的城市传播机遇.抖音作为定位媒介,弥合以往媒介城市传播中的地方感缺失,塑造的城市意象与以往媒介建构略有不同.抖音的城市意象主要从符号地点、制造地点、标志地点三重实践来建构.由于空间的社会属性极强、社会关系复杂,抖音平台的媒介空间建构的城市意象具有碎片化、商业化、...  相似文献   

3.
女性媒介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女性媒介可持续发展和核心能力融合的结果。本文从要素维、时间维、空间维三个维度提出了女性媒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概念框架,以三维分析研究女性媒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指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举措是增强女性意识、注重受众信息需求、加强报道策划和建构责任女性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媒介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运用,城市社区成为一个高度媒介化的"人造空间"。当前城市社区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空间风险:一是权力视角下的空间规训;二是资本视角下的空间生产;三是权利视角下的空间争夺。因此,多元治理主体可以通过"媒介化治理""风险式沟通""差异性共生"三个层面来建构空间规则、形塑空间共识和秉守空间正义,从而实现新媒体时代城市社区空间的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5.
周婷 《出版与印刷》2023,(5):104-110
以《儿童世界》(上海1922)为案例,探究其中的新儿童观实践,解读五四时期儿童身份的媒介建构过程,揭示儿童报刊对儿童身份转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史料对《儿童世界》的办刊活动进行总结,并以媒介建构的视角分析儿童身份的书写。研究发现,《儿童世界》坚持“儿童本位论”的办刊立场,深入挖掘上乘内容,精心设计版式,形成了独特的儿童身份书写空间,并从个人、群体、社会三个层次形塑了儿童的多重身份,儿童在参与新儿童观的传播实践中,获得自我成长与解放。  相似文献   

6.
郭宁博 《今传媒》2024,(3):38-42
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在公众面前展现出来的形象更多是媒介对其刻画和建构后的结果。媒介对运动员形象进行全方位建构所产生的效果,除了宣传运动员之外,还能够为媒介宣传赋予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核。在广东工业大学男篮夺冠CUBAL的背景下,各家媒体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建构其媒介形象,并从符号化、情绪化、标杆化三个框架出发,最大程度地发掘其传播价值,产生了良好的建构效果。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男篮为研究对象,从媒体分类视角和受众传播理论两个方面分析其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在此建构过程中媒介建构方式与以往相比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7.
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通过电子媒介和灾难博物馆等媒介空间得以保存和传播,此时,媒介空间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建构和再现灾难记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关于灾难的记忆通过高度科技化的VR技术得以重构和增强,VR灾难新闻通过场景建构让人类重新感知灾难现场的残酷。笔者从媒介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在不同空间中的建构,空间势能以及不同的媒介空间与灾难记忆的建构有着怎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小品《说事》建构了一个内蕴丰富的文化空间。本文从“媒介的地位授予”、“对立的叙事策略”和“意识形态的规训”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批判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移动视频融合了网络视频、手机电视与小型移动媒体的可移动性,从而重构了传统意义上视频媒介的收视空间。本文从梅罗维茨的媒介——场景——行为理论出发,梳理了移动视频使用过程中创造出的新的空间特质,并结合经验例证论述了移动视频建构的新型空间对人们收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传统公共空间/私人空间的物理空间基础上,通过移动视频媒介的使用,人们主动地建构了三种新的空间:私人空间中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中的私人空间以及深度私人空间。对应不同的空间,人们产生了不同的新的收视行为,使社会空间呈现出更为流动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罗婷 《出版科学》2023,(3):85-93
叙事与空间的强链接要求人们对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空间予以更多关注。本文引入可供性理论,围绕故事场景、故事空间、故事世界三个层面探讨虚拟现实媒介在叙事空间构筑上的可供性:首先,故事场景使得用户沉浸其中,达到身心双重在场的深度卷入状态;其次,故事空间在用户的探索与互动中生成,为用户的具体实践所形塑;再次,对故事世界的建构需要用户主动发掘、解码、组合信息,并产生连贯、整体的理解,其中用户的身体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媒介评估的概念、对象及其在传播生态中的定位 ,提出基于资源和影响力的媒介评估模型 ,建构了由三个纬度组成的统合性分析框架 ,并将柔性和多纬度作为系统的重要特性。电视媒介评估体系的构建是我国媒介运用“象征资源”的努力 ,这种具有“共同语意空间”的符号系统对于媒介体制转型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志远 《当代传播》2021,(6):41-46,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都市社会研究转向空间政治,尤其是城市空间中的空间正义问题.基于媒介化理论,本文分析了大众媒介对于城市空间正义的现代性意义,大众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突出空间占有、空间使用、空间消费、空间再造、空间抗争和空间想象这些元素,用具体的新闻报道、广告、舆论、艺术设计等内容,建构了城市空间正义的四道"媒介墙"的角色,即:区隔之"墙":建构城市空间所有权的正当性;监护之"墙":影响公共空间资源再分配的公平性;遮蔽之"墙":通过代言或标签化扭曲不同社群在城市空间中的平等性;想象之"墙":干预城市空间中异质空间的开放性.但大众媒介的资本属性和技术特征使其建构的城市空间正义具有局限性.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新技术对大众媒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也启示我们思考未来网络社会中空间正义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3.
王丽娟  丁桃 《新闻传播》2007,(9):4-8,10
政治宽松化、文化多元化、信息数字化的时代。孕育了脱离权力控制的人际交往空间和展开公开讨论的人际交往模式——博客社区。博客社区被视为建构公共领域的理想场所。但是从公共领域的三个要素——主体、媒介、共识来考察。会发现博客社区中公共领域的现实建构缺乏理性基础。本文在肯定其具备建构公共领域潜力的同时。以新浪博客和博客中国为例,深入剖析建构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以期为现实建构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风险的媒介化治理是在媒介化社会与风险社会的交织中产生的命题。本研究将媒介化理论纳入风险治理视野,将媒介视为治理体系内的核心构成,阐释了媒介作为治理主体、治理载体以及治理对象所承载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又立足于媒介化、风险与治理的关系,从政治逻辑、风险逻辑、媒介逻辑的内涵及相互作用关系入手,探讨了风险媒介化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三种逻辑的互动作用结果决定了风险治理中的价值导向、现实规限、资源配置与建构机制。风险的媒介化治理实质上为其内蕴逻辑间的博弈提供了调适空间,任何科学有效的风险治理,都要求在三种逻辑之间寻找交汇点,形成适应媒介化社会的风险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档案》2013,(2):1-1
驿站制度是中国古代交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西经贸往来、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甘肃境内古驿道纵横,其留下的众多驿站遗址和极富驿站色彩的地名,为研究甘肃古代交通提供了田野佐证.张国藩先生的《话说陇上驿站》和何端中先生的《从悬泉置遗址和〈驿使图〉谈古代河西邮传》,以钩沉杂叙的笔法为我们展示了甘肃古代驿站的历史画卷,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16.
非遗作为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在信息社会当中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结合非遗影像的代表形式非遗类电视节目,从建构文化记忆实现情感认同、打造媒介仪式构建符号场域、通过创新融合手段延伸传播空间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非遗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特色,以此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强化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牢铸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建构:媒介批评的精神归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的精神归指不是批评而是建构,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净化媒介报道内容、提升受众媒介素养、守护媒介公信力、建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建构民主社会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菲 《报刊之友》2013,(10):87-88
通过对《悦己SELF》两部微电影宣传片的解读来分析微电影中以及《悦已SELF》杂志做为代表性的女性媒介所传播的女性观念与性别文化,以此来探寻女性媒介的发展,建构女性的话语权争取更大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媒介生态和业态环境下,纪录片中的媒介仪式成为建构国家认同的主要渠道之一.《行进中的中国》是中宣部国际传播局"纪录中国"传播工程的重大外宣项目,该片以媒介时间的组织、媒介空间的搭建和媒介参与者的引导,建构了一场媒介仪式,最终强化了受众的国家认同情感.因此,《行进中的中国》的媒介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20.
过去媒介仅被视作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最早建构起媒介文本的空间观念。直到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环境论,才把作为内容的媒介和作为环境的媒介区分开来。而媒介地理学的出现,使空间分析成为媒介研究的一种工具。如今,互联网用虚拟空间勾勒出清晰的媒介空间边界,媒介空间的持续生产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