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比电影《Mulan I》和中国古代民歌《木兰辞》的主题、形象、文化等方面,可以看出二者在价值观、商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导致了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发展境遇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强大的电影文化面前,东方电影常常被肢解、扭曲,以贫弱的形象验证西方强大的神话,东方被西方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利结构,陷入了西方文化殖民。中国电影应从古老文化中吸取营养,努力从边缘走向前台,勇敢自信地言说自我,以本来的面目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华精神和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强大的电影文化面前,东方电影常常被肢解、扭曲,以贫弱的形象验证西方强大的神话,东方被西方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利结构,陷入了西方文化殖民。中国电影应从古老文化中吸取营养,努力从边缘走向前台,勇敢自信地言说自我,以本来的面目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华精神和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麦凯波等西方后现代电影理论家思想新颖独特,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中国近期电影理论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误读与嬗变。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浪潮下,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不平等,中国电影面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电影的输出无力回击。在这样的困境下,本文对中国电影学习西方的影响作了正向思考,认为中国电影应该抛掉被西化被同化的思想负担,积极学习西方尤其是美国电影的制作传播经验,寻求与西方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想象,在被西方广泛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中国电影,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帝国主义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强势文化在文化上的殖民、侵略与霸权,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发展构成威胁。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帝国主义重要的一部分,推行普世价值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电影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电影,为了适应当前发展要求,中国电影必须提高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下,中国电影艰难地跋涉在“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的征程中。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霸权,中国电影是通过夸大渲染所谓民族文化差异、营造东方奇观去迎合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还是通过对西方文化认同、接受的急切表达来证明自己的国际身份?中国电影到底该如何抒写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效地树立新世纪的中国形象,已成为我们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安电影中一大主题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李安在电影中探讨家庭伦理、爱情观念以及人性特征,并呈现自己的文化思考与价值判断。李安的"世界人"身份让他能够通过电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解构、改造东方文化,让传统文化接近西方文明,并最终达到中西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9.
詹姆逊等西方后现代电影理论家思想新颖独特.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中国近期电影理论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误读与嬗变.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是当代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从大众娱乐文化的角度讲,二十世纪电影的发展基本上可以说就是好莱坞的发展,因而也就是美国文化的发展,所以它也被当作美国文化殖民的一个标志.然而实际上当各国在受到好莱坞式的美国文化影响和入侵时,真正被接收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美国的民族文化,而是世界性的文化需要.美国文化变成了被误读和曲译的文化偶像.不管怎样,好莱坞电影还是为我们了解美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电影是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特定情境、特有文化心态的独白与发言。转型期的中国不但经历着政治社会向经济社会的转化,也经历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转型期电影作为在这种特定场合发育成长的艺术必然以其特有的方式折射出社会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交的矛盾心态二同时,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显出西方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对转型期艺术的渗入。在转型期电影中,对农业文明的礼赞与贬斥是一个表述的重心。随着工业文明日渐迫近的脚步,西方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下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入也成为电影表述的另一个重心。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电影生态变迁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同义语,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重要媒介,小小的荧屏也随着国际风云的变换而不断变迁。在历史上,好莱坞曾以其强烈的种族主义偏见和冷战政治色彩,扮演过“妖魔化”中国的急先锋。好莱坞银幕上的中国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它们跟两国之间关系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化的东西文化交流中,东西方文化地位的不平等,东方文化被认为是次等文化。西方经常虚拟出一个东方世界的形象,东方文化被误读。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好莱坞模式宣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及其所大力渲染的美国和西方的种种神话,积极主动地确定真正的现代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电影片名的翻译,既要考虑忠实于影片的内容及片名,又要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文化顺应。本文旨在通过文化顺利理论来探究中西电影名的翻译,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翻译电影名,不断进行选择和顺应,以求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韩国电影在亚洲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风潮,并逐渐向西方世界辐射。韩国大财团的支持和宽松的电影审查制度大大促进了韩国电影的发展,此外韩国电影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追求也是韩国电影兴盛不容忽视的原因。韩国电影的兴盛对正在转型的中国电影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艳  翟莲 《华章》2011,(36)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一种文化中的人在理解另一种文化时会产生一定的误读,而这样又严重影响到的文化传播的准确性,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因此,减少文化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变得越来越必要了.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产生误读的原因及现象,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刘珏 《考试周刊》2009,(18):219-220
2006年,一部由墨西哥导演执导的电影《巴别塔》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后殖民角度分析,这部电影揭示了西方霸权文化对东方文化根深蒂固的压迫,导演的第三世界文化身份和美国文化认同的双重身份也显示出他反殖民和为殖民主义辩护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7.
英雄主义是美国电影的永恒主题之一,其产生源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与英雄主义情结的结合。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涌入国内,所带来的美国文化价值理念给了国人极大冲击,给中国社会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在当今这个文化帝国主义呼声日高的社会里,了解英雄主义电影潜在的文化内涵,分析其文化影响力,对于正确评估此类电影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安导演对于电影美学的理解程度十分深厚,其电影的美学风格深深地根植于东方美学之上,中国传统文化更成为了他电影创作的基础和个人特色的来源。李安的电影包含着温柔敦厚、内敛含蓄的东方美学特色,也包含着西方美学对真理的再现及多元文化的展现。在电影的视听语言、人物特点以及留白与幽默性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电影以故事阐释生活,抒发情感,升华哲理,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再现。英文电影作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也是最细致的信息载体,为学生开启一扇瞭望西方社会文化的窗口,有助于学生解读西方文化,领略其宗教信仰、价值观和习俗,感受中西文化差异,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影文化具有商业性和娱乐性。电影是最有效的传播文化的方式,但在所有文化形态中,电影也是一种最容易被扭曲的文化。如今的电影应该在科学技术与人类情感之间寻觅一条平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