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风眠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现代派绘画的代表,是蔡元培先生大美术教育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为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历史,对了解目前中国美术教育的状况将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体系 ,以及他对中国美术教育所做的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乃至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 ,蔡元培被誉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而西湖国立艺术院 (现名中国美术学院 )的创办 ,正是他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大厦奠定的一块重要基石。1917年 ,当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向教育部提出成立一所专业美术学校 ,教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 ,中国第一所以“国立”名义开办的艺术院校———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宣告成立。这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该校成立以后 ,蔡元培…  相似文献   

3.
屈伯川经历了旧时期的传统教育、西方的现代高等教育、延安老解放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从事党的高等教育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他领导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创办、建设和改革工作整整五十载,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信任尊重知识分子,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德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抓住历史机遇,勇...  相似文献   

4.
颜文樑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他曾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其美术教育思想对苏州美专的办学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精神与意蕴相结合,中西文化相融,并教授给学生,培育出大批对当时社会建设有所助力的实用型美术人才。颜文樑作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和传承者,在我国近现代美术史、美术教育史上都有着一席之地。他的美术教育充满了创新意识,对于今天的美术教育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颜文樑美术教育的创造性研究,探讨如何在今天的美术教育中合理引入颜文樑美术教育的优秀思想,并从中找到适合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本篇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科学系统的方式方法来对颜文樑实用美术教育思想的实质内涵进行系统概括,进而分析出其美术教育思想的时代创新意义。且通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出现的问题来进一步说明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借鉴意义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的大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终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为振兴中华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其光辉业绩誉满全球。他在辉煌的一生中,不但在国内创办了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远近闻名的厦门大学.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而且在海外也创办并资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不愧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18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陈鹤琴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和儿童教育事业。1923年春,他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园——鼓楼幼稚园。他是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先行者。陈鹤琴非常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有关习惯的某些思想和论述,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习惯贵在从小培养 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就加以训练和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起的,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  相似文献   

7.
徐特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是中国20世纪新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于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苦心经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由乡村塾师到教育界名人,在长达73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具有革命性、实践性、群众性、科学性的徐特立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肖像》     
刘海粟(1896~1994),江苏武进人。中西全能的画家,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风云人物。1911年,他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担任校长。1918年,创办《美术》杂志。从1916年起,他与反动军阀、封建势力经过多年的斗争,确立了人体模特儿在中国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刘海粟的一生,为中国现代绘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投身于儿童教育实践。他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困难条件下,艰苦兴教,勤俭办学,亲手创办幼稚因和师范学校,对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幼儿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坚持以“实践第一”为座右铭,长期  相似文献   

10.
沈亚威 《林区教学》2014,(6):114-115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我国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全面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育课程也随之进行了全面更新,而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发展却未能与之相适应,严重制约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中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存在与基础教育实践教学脱节、教学观念落后、教育方式及教学评价标准陈旧、人才培养观念不正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的优化和调整,是我国美术教育专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黄彬 《江西教育》2004,(13):87-87
一、高等职业美术教育模式的转变 高等职业美术教育要求美术教育与技术教育、实用教育相结合,应建立美术与技术的结合、注重专业理论与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现代美术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湖南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对湖南现代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主要功绩是:他在20世纪之初就提出要发展湖南大学教育,第一个站出来呼吁创办湖南大学,对创办湖南大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作了严密科学的理论论证和充分的舆论准备,并对创办湖南大学的具体方案、经费、选址、方法与步骤都作了精心筹划。湖南大学正是在以杨昌济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贤达的呼吁、推动与共同努力下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徐悲鸿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一位受尊敬的国际艺术大帅,我国杰出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他通古博今,学贯中西,倾毕生精力和心血发展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和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学术思想永载人类史册。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地方的法规、政策是制约或促进远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大创办3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的高等专门人才,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一、高等职业美术教育模式的转变高等职业美术教育要求美术教育与技术教育、实用教育相结合,应建立美术与技术的结合、注重专业理论与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现代美术教育模式。首先要注重综合发展,避免单一的“技能至上”。以往的美术教育模式过分强调“技能至上”,美术教育局限于只讲技术,不讲理论;只讲技术,不讲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学生单靠设计样稿就以为能解决一切问题,不熟悉工艺材料、相应的载体,不熟悉社会和消费,不了解生产流程和环节。而现代高等职业美术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深入接触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培养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文化教育水平随之不断提高,促使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在教育模式的改革上进行探索和研究。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研究了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对开展美术综合活动课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促进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形式——师徒制教育模式在中国绵延了几千年,虽然后来也出现了画院等其他美术教育形式,但仍以师徒传承为主,这种教育形式在明清时期尤其盛行,出现了中国画门派林立异彩纷呈的局面。这种特殊行业化的美术教育形式,培养出了大批艺术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学校式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形式,它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师资及其他物质条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对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模式进行理论分析,扬长避短,使之与现代教育模式互补,更好地探讨中国画的教育模式,把握其教学规律,是当今美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特立(1887-1968),20世纪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19岁开始教书,从乡村私塾到新式学堂,从小学教育到师范教育,从平民教育到扫盲运动,他70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和全部智慧。他学贯中西,先后留学考察过日本、法国、德国、比利时、俄国等;他文理兼通,延安时期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培养造就了新中国第一代科技人才,对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徐特立一生中亲自教过的学生数以万计,为国家培育了几代人。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蔡畅、李维汉…  相似文献   

19.
陈嘉庚的全民办学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嘉庚的全民办学思想和实践郭梁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海外华侨捐资兴学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伟大的爱国者、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正是华侨捐资兴学的杰出代表人物。陈嘉庚先生兴学的热诚,不仅在于他捐了许多钱,在国内和新加坡创办和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美术教师教育应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调整其教育策略。必须彻底转变培养单科专门美术家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宽口径的大美术通才教育与美术教育专才相结合的美术师资方向;要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注重综合性美术素质教育和美术基础教育;以创造教育为核心,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性强的现代高素质的素质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