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范文霈 《新闻记者》2008,(11):78-81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那年摄影术刚刚诞生不到一周年.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宣布,L·达盖尔银版摄影术诞生.摄影影像的产生,对法国,进而对世界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摄影影像使人们摆脱了唯有通过主观绘画获取图像的方式,并给人以真实和可信的感觉,由此激发了人们以摄影影像传播真实信息的欲望.这个愿望随着摄影技术、印刷技术和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日臻完善,并催生了一个新型领域--摄影新闻.摄影新闻在近代中国究竟起于何时?它的出现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拟就此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韩丛耀和他的研究团队历经4年时间撰写的6卷本《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2011年12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拥有285万字的巨作,对近代中国重要的图像新闻刊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近代中国80年的图像新闻出版历程做了详尽的梳  相似文献   

3.
清末传人中国的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不仅仅带来了中国图书印刷技术的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图书装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图书印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由传统的印刷技术与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交替使用,到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完全采用,在图书开本、版式、装订形式、封面设计艺术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仅就这一时期期刊封面装帧艺术的演变做初步的探讨,以求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期刊的封面装帧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传人中国的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不仅仅带来了中国图书印刷技术的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图书装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图书印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由传统的印刷技术与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交替使用,到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完全采用,在图书开本、版式、装订形式、封面设计艺术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仅就这一时期期刊封面装帧艺术的演变做初步的探讨,以求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  相似文献   

5.
新闻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一、新闻技术体系的变迁 我国新闻技术的体系结构经历了三个变迁阶段: 第一阶段,起自“近代”报纸的出现,终于广播技术用于新闻传播。在这一阶段内,新闻技术体系只包括报纸印刷技术和新闻传递技术两个分支体系。  相似文献   

6.
珂罗版印刷技术由上海土山湾印书馆于1875年引入,由于该技术影印作品惟妙惟肖,较诸石印、铜版印刷等有独到之处,因此在近代广泛被应用于书画碑帖影印领域.有正书局即是近代应用该印刷技术的代表机构之一.本文以上海有正书局之发展为中心,探讨中国近代珂罗版印刷业之兴衰,借以为近代书画出版领域的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韩晗 《编辑之友》2021,(3):92-98
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印刷技术与近代市民文学同时在中国出现,两者构成了生产工具与产品的关系.以文化产业为视角论说,现代印刷技术依靠推动文化权力的下放,并借助市民文学的传播,以技术介入的形式参与推进乡村城镇化、居民市民化与文化产业化进程,从而实现其启蒙价值.作为启蒙的动力之一,现代印刷技术可有效提升市民文学的启蒙作用,使得市民文学有着更广的传播空间与更多的接受群体,并在实践启蒙的过程中逐渐因产业化发展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因此也推动了中国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促进现代印刷技术与近代市民文学形成了双向启蒙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近代报刊诞生以来,漫画新闻就是报刊新闻传播的核心要素.作为语言和图像相互接近与过渡而产生的一种跨界性的新闻报道体式,漫画新闻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兼有二者之长.在新闻传播史研究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关于漫画史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中国近现代漫画新闻史》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漫画史也纳入了主流新闻史学关注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印刷技术与摄影技术的高度发展,优化了图像表意传统的内涵,促成了"图像叙事"时代的来临.尽管在人类交流方式中,图像叙事相较语言叙事长期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是在文化、新闻、出版领域,以图片为主的视觉符号正在挑战文字符号的主导地位.随着新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片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已成为当代新闻媒...  相似文献   

10.
王韬是我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代表性人物,他将西方自由主义理念系统地传入了中国,提出了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并积极在实践中践行,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显著功勋,受到很多学者教授的赞誉。王韬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王韬因为时代及个人局限性,其提出的新闻思想也存在局限性,但是总而言之其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在促进我国近代新闻业发展过程中贡献较大,本文将以《循环日报》为例分析王韬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沛 《国际新闻界》2013,(3):124-134
当前人文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起源于对文本的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近代画报出现并风行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图像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也是某种观看方式的载体。近代画报图像所承载的新的观看方式意味着新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这种新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现代性在大众传媒中的表征。本文认为,从视觉文化角度关照近代画报,探索图像表征现代性的诸多可能,研究画报对普通读者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将有助于新闻传播学界在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近代画报图像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理解当前各种层出不穷的视觉文化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炎龙 《新闻界》2008,(1):29-32
中国近代报刊话语言述方式由文言文转向白话文,是近代中国纸质传媒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的表现,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其演变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传播理念的转变、印刷技术的革新和文化观念的突破,是推动中国近代报刊白话文化大众化趋势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3.
许峰 《编辑之友》2015,(1):94-98
清中叶以后,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出现促使印刷技术推陈出新,反过来,印刷技术的革命又使得新式报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激荡.伴随着新式报纸的勃兴,不仅印刷技艺升级换代、新闻出版物市场重新洗牌,且新闻从业人员队伍不断走向职业化、规范化,这些都标志着清季新式报业的发展日臻成熟,而那些丧失了科举晋身之阶的文人学士也因此增加了就业渠道.这一切又都离不开租界中治外法权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程度上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上海《图画日报》用最生动、最鲜活的笔触,为今人研究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新闻出版史,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中,郑观应被作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转换一个视角,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郑观应名副其实地是一个从事近代实业开拓、经营、管理的实业界先驱;在中国启蒙运动发展中,郑观应又名副其实地是一位最先全面触及启蒙思潮各项基本问题的启蒙运动前驱。在新闻思想方面,郑观应的先驱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对日报功能、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认识,在中国近现代新闻思想史中都有一定的启蒙意义。本文就其新闻思想的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浅议,论证郑观应新闻思想方面的启蒙作用和明显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董浩原  万宇 《新闻窗》2010,(5):61-61
早在唐代,便有确证在中国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但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古代报业却迟迟没能完成近代化,其近代化最终的实现也不是自发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中国古代报纸没能自发实现近代化,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自身没有实现近代化,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中国古代报纸在外国报纸的作用下完成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7.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于由传统向近代过渡的关键阶段.报业在清代前、后期有截然变化,文所指清前中期是清朝建立至鸦片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一时期的传播活动还属于前报纸时代的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清代报业沿袭明代制度,续在全国范围发行邸报.这一时期,于新闻传播主导地位的依旧为邸报、京报等古代报刊,间小报作为一种满足社会新闻需求的必要补充形式而存在.清代作为封建末世,建政体成熟,代邮驿制度的完善和印刷技术的改进,加之清初盛世的繁荣,古代报业发展推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18.
正值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许多新闻传播单 位都在进行探讨和策划,努力把改革发展事业推上新的台阶,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几位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老同志聚集在一起,都不禁为当前的蓬勃局面感到欣喜,同时又热烈议论到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在进一步推进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发展的今天,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那些好传统,还应当得到尊重、研究和发扬,千万不要把它淡忘了。 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经走过了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上海是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摇篮,上海新闻传播事业的曲折发展是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曲折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从西法石印到铜锌制版,再到照相印刷技术,走出《点石斋画报》,历经《真相画报》《北洋画报》《良友》画报,及至《晋察冀画报》等,中国近现代图像新闻实践经历了从手绘到摄影的形式转向、商业画报勃兴与新闻摄影专业化探索,及救亡话语下叙事内容从人文地理到战地影像的纪实流变。晚清民国大变局历史时期的图像新闻生产实践中,摄影艺术家、新闻摄影家等在技术更迭、救亡图存等框架下,围绕视觉形式,依托媒体和叙事内容等,对美术新闻性、新闻摄影“主象”“典型”、记录“活的历史”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在新闻摄影审美性、证史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围绕陈述对象、陈述主体、核心概念及陈述策略等话语生成规则,构建了近现代中国新闻摄影话语。  相似文献   

20.
凌争 《今传媒》2012,(6):32-33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新闻法制制度在曲折中发展。北洋政府的新闻立法在客观上推动了新闻法制制度完整化,但本质是抑制和阻碍新闻自由。北洋政府通过新闻立法,以保押费、预先审查、禁载事项、错误解读宪法、恐怖统治等方式对新闻自由进行干涉,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