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2003年12月18日,我国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在北京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至此,网络虚拟财产首次进入了司法的视野,我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也积极对网络虚拟财产展开了深入研讨。尽管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但是网络虚拟财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也逐渐增多,虚拟财产已不是一个虚拟的问题了,而是一个迫切需要法律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频繁出现的网络虚拟财产权利纠纷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对传统的法律制度带来了挑战。但目前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却是一片空白,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界定也模糊不清。文章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的属性,是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具有对时间、空间和技术的依赖性;并将网络虚拟财产分为三类,提出了网络虚拟财产是具有物权和债权双重特性的权利定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问题和纠纷也应运而生,尤其是与虚拟财产相关的纠纷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一度成为法律界讨论的热点。在理论界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存在诸多争议,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的缺位,导致了虚拟财产纠纷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澄清虚拟财产权的权利性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问题和纠纷也应运而生,尤其是与虚拟财产相关的纠纷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一度成为法律界讨论的热点.在理论界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存在诸多争议,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的缺位,导致了虚拟财产纠纷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澄清虚拟财产权的权利性质.  相似文献   

5.
虚拟财产这种新兴财产形式的法律性质和权利归属在理论上遭遇法律空白,在民事司法实务中难期统一。突破虚拟财产的理论困境,完善当前有关虚拟财产的民事法律,才能为司法实务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解决现实中有关虚拟财产的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网民数量逐年攀升。因网络虚拟账号继承所引发的问题也日渐增多。《民法总则》第127条关于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制定,将其法律属性界定为物权属性加以保护。笔者试图对现有的继承规则体系的完善提出相应建议,并适用《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加以规范,在发生网络虚拟账号继承事件后由继承人申请,经网络运营商审核后,根据该账号所蕴含的利益情况区别对待,便于解决网络虚拟账号纠纷在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界定与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虚拟财产这一新生事物的法律属性,进而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立法及司法建议,以期能够在民事领域中推动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已成为法律界的基本共识。从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法律属性及相关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提出对建立虚拟财产保护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现实财产相比,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限制性和稀缺性等特点。目前,法学理论界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主要有债权说、知识产权说、物权说及新型财产权说等多种观点。当前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保护仍存在诸多法律困境,如所有权归属、物权变动模式、归责原则适用及举证责任分配等问题。在立足我国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纠纷司法实践基础上,对其民法保护困境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助推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虚拟财产是伴随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概念。由于虚拟财产本身的特殊性及其法律性质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仍存在争议,因而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仍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本文对虚拟财产的定义、特征及财产属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并通过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刑法规制的具体做法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探究我国对侵犯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回应模式,确立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虚拟财产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客观性、依附性和虚拟性的新事物,其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应当由法律加以确认。在尚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能认为虚拟财产属于刑法所保护的财产,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不能构成侵犯财产罪。我们应尽量选择保护虚拟财产的非刑法路径,在能够采用其他手段充分抑止侵害虚拟财产的行为时,就不要将该种行为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夫妻财产制由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两部分构成,由于现行婚姻法相关立法存在缺陷,因而给司法实践中夫妻财产纠纷的解决带来许多困扰。针对这些缺陷,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8月9日颁布了新的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应更侧重从法定财产制的角度思考法律制度的修正和完善,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且更具操作性的夫妻法定财产制。  相似文献   

13.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实践是人类实践形态的一次重大飞跃。虚拟实践形态与以往的现实实践形态是一以贯之的。它是实践虚拟性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变革物质客体的新形式,展现了人类感性活动的新平台。虚拟实践既继承了现实实践的固有特性,又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把现实实践的固有属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虚拟实践形态出现后,当今的人类实践活动将呈现出虚实互补互促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虚拟办公室作为新生事物,在实践运作中利弊都很明显,学术界对其存废问题存在一定争议。分析其利弊,我们发现虚拟办公室与现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注册登记及变更登记制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冲突。因此,如果虚拟办公室要想继续存在、发展的话,那么必须对其进行以下改革和规制:改革现行的公司住所登记制度,明确规定经营者的法律义务,明确规定虚拟办公室使用者的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国家对公民承诺的一项基本义务。我省的法律援助制度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困难群体、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了平等法律帮助,为保障司法人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缺陷亟待完善,包括制度建设以及法律援助队伍建设等。本文主要分析我省法律援助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弊病,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状况的法律援助机制,以期进一步发挥该制度的司法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网络游戏ID、装备、游戏币等网络物品。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价值性、现实性、合法性、客观性、期限性等特征。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已经开始融入了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虚拟财产保护的立法条件已经成熟,加快立法步伐来加强对网络游戏产业的有效规范与管理,确定其财产价值及归属,具有巨大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虚拟实践的本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当代技术革命的发展,虚拟实践正崛起为一种新型的人类实践形态。虚拟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利用数字化中介系统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实践中介的“数字化”,是虚拟实践突破以往实践的局限并崛起为一种新型实践形态的基石和标志。究其本质而言,虚拟实践是人的一种数字化的感性超越活动。  相似文献   

18.
湘南农村依山成村,聚族而居的生活状态,决定了湘南农村的冲突与纠纷的解决,主要应当依靠地方性资源,即民间规范来解决。而解决这些冲突与纠纷,又必须有国家权力及时、有效的介入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湘南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大人断事”与“政法小组”调停为主、民间调解与司法程序互相协作的农村纠纷和冲突解决机制,极具地方特色,为我国新时期农村法制建设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范本。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是表征着人超越现实性的哲学范畴。虚拟性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虚拟性特征。虚拟实践是指主体使用数字化中介手段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实践。它是在虚拟性实践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实践形式,具有自由开放性、虚拟化、超越和创造性、交互性等特点。虚拟实践既是对现实实践的突破和超越,又是与现实实践相互交织和融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