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硅肥是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化肥品种,这是因为水稻是一种典型的喜硅农作物,在硅含量充足的生长环境下,水稻的生长会更加健康快速,抗旱、抗倒伏以及抗病虫害能力更强,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增收。但是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其施加硅肥,所带来的增产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合适的时期对水稻施用硅肥,才能达到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现本文就针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下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进行调查,指出在水稻硅肥在作为基肥或分蘖肥时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了“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的喷施试验,在田间管理相同条件下,设置不同用量和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施“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秀水6127”有一定增产作用。“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的叶面喷施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喷施15 d左右可看出显著直观效果,植株健壮显著,叶色深绿明显等,增长稻穗的长度,减少包茎,加快灌浆。在孕穗破口期至齐穗期各喷施“真打粮”氨基酸水溶叶面肥100 mL/667 m2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秋季复种的白菜、萝卜两种作物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增施钾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氮磷等肥料基础上增施钾肥对两种蔬菜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氯化钾10kg/667m^2和15kg/667m^2,白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6.2%和18.5%,白菜经济最佳施用量为12.1 kg/667m^2;萝卜施氯化钾10kg/667m^2与15kg/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3.7%和26.7%,经济最佳施用量为11.7kg/667m^2;白菜和萝卜施氯化钾5kg/667m^2和20kg/667m^2时增产率均较低;施钾对蔬菜干物质、可溶性糖和全氧化钾含量均有提高,氯化钾施用量对这两种蔬菜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活力素”是一种广谱性活性态综合植物营养剂,具有催芽、壮苗、催花、保果、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抗逆能力,改各品质,大幅度提高产量之功效。本文介绍了,用“活力素”对春青稞进行浸种、拌种和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后,对春青稞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对春青稞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德良 《科技风》2014,(17):86-86
本文利用两年的试验,探索了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与常规均匀垄栽培之间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及产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能显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生育期提前1~3d,产量增加8.4%~10.0%,因此,该项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作业成本、改善土壤性能,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红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湖北南部及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由于这种土壤的交换性铝含量很高,而有效磷含量极低,因此,要提高作物产量,对稻田和旱地施用石灰和磷肥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经过为期4年的试验,得知施用石灰石粉对红壤pH值有显著影响,作物的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稻促根壮苗营养液浸种,可提高秧苗素质,与芽种断根处理技术配合应用可提高水稻产量,亩增产5.8-32.5kg,增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玉米生产上应用微量元素,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进行此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配肥加施硫酸锌的处理产量比空白对照处理增产极显著,比配肥区处理增产不显著;说明在隆林县本项目试验点的土壤条件下玉米产量低不是缺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海南西部农村地区的野生辣椒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西部地区的野生辣椒资源种类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本文在海南西部7县市44个自然村落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按照果实的长宽、果形及果实青、老熟期前后的颜色变化将所调查到的野生辣椒定为小米椒Capsicum frutescens和朝天椒Capsicum annuum var.conoides的三个变种,分别定名为朝天椒1、朝天椒2、朝天椒3。朝天椒1的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次是小米椒,朝天椒2和朝天椒3的分布较少。从各县市所拥有野生辣椒资源来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白沙县的野生辣椒资源最为丰富。但仅从数量来看,北部县市的野生辣椒数量比南部县市的多。采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和Morisita指数的f检验法对野生辣椒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西部七县市农村地区的野生辣椒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用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对其集群分布的聚集强度进行测定,表明其聚块为集中分布。但剔除人为因素后的野生辣椒的聚集强度有所下降,说明人为因素有增大野生辣椒集群分布强度的作用。对野生辣椒的分布生境及其与伴生物种的关系的分析表明,野生辣椒的分布既不依赖于特定的物种而存在也不受特定物种的限制。对生境有一定的要求,多分布在具有一定遮阴度的生境下。朝天椒1和小米椒可以作为以后辣椒育种的重要材料。橡胶园、槟榔园等园地是规模化栽培野生辣椒的理想生境。  相似文献   

10.
农丰液肥在大豆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丰液肥是黑龙江茌施关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为了验证农丰液肥在大豆上的施用效果。2008年在双城市进行试验,试验共落实两点,分别是东官镇东兴村试验地,同心乡同德村试验地。使用后增产效果显著,同心乡同德村试验亩增产17.5公斤、增产9.4%,且增产达到显著水平;东官镇东兴村试验亩增产17.5公斤、增产8.8%,增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探讨微量元素锰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锰0.07kg/亩的处理和施用硫酸锰0.14kg/亩的处理与没施锰肥的处理相比,玉米亩增产分别为85kg和34kg,增产率分别为11.03%和4.42%;施用硫酸锰0.07kg/亩的处理与施用硫酸锰0.14kg/亩的处理相比,玉米亩增产51 kg,增产率为6.35%。说明适量施用锰肥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油田清”在不同生态区春油菜田示范点除草效果和测产效果:后期控制野燕麦效果为90.67%以上,控制旱雀麦效果为75%,控制一年生阔叶杂草效果为70.33%~90.47%;施药后产量与空白对照区产量相比较增产18.22%以上,较常规春油菜田除草药剂氟乐灵的除草效果和测产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平井在采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介绍了水平井定向射孔工艺技术、分段采油工艺技术、注水工艺技术和酸化工艺技术.通过一系列增产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油井产量,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提高富硒青稞产量和品质为目标,结合西藏特殊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总结,对青稞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和规范。根据西藏富硒青稞的特点和重要性,分析了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结合肥料管理、种植管理、水分管理、农药的安全使用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富硒青稞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供了相关的示范案例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豆在鼓粒期土壤含水份量明显不足时,通过灌水,研究大豆品种在水份充足时的石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鼓粒期水份充足能延迟大豆成熟期,极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增产高达31.39%;对株高、全株荚数、底荚高、病粒、虫粒等性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养才 《资源科学》1990,12(2):9-17
一、前言 柑桔是亚热带的常绿果树,经济栽培寿命长,收益高。但我国亚热带地区柑桔产量和面积增长不快,出现徘徊的局面,地区间、年际间极不平衡,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柑桔产量提高和面积扩大与现有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和发挥目前生产水平的增产潜力有密切关系。可是,柑桔面积的扩大及其高产稳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气候条件制约。一切新技术措施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增产效果也与气候因子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张养才 《资源科学》1987,9(2):69-76
一、前言 柑桔是亚热带常绿果树,经济栽培寿命长,收益高。但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柑桔产量和面积增长不快,出现徘徊的局面。地区间、年际间极不平衡,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柑桔产量提高和面积扩大与现有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及发挥目前生产条件的增产潜力有密切关系,但柑桔面积的扩大及其高产稳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气候条件制约的,一切新技术措施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增产效果也与气候因子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硅肥在本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增产效果,研究硅肥对水稻产量及生育进程等的影响,对水稻施用硅肥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硅肥有促进水稻生育、提高产量、改善稻谷品质、增强抗病力等作用,是水稻健康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应在水稻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运用三元能量处理小麦、油菜获得显著增产的基础上,将三元能量应用到水稻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经三元能量处理的比对照产量提高率分别是2.77%、1.93%、7.38%,平均提高3.85%,进行方差分析后证实达到了显著性增产水平。结果率、秧苗素质等经济性状也有所改善,结论;以三元能量作用于水稻种子,可以提高其产量,改善其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生产实践表明,实施粮油作物标准化栽培,可显著提高粮油单产水平、产品质量与生产总量。文章以西藏日喀则、山南、拉萨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白朗县、贡嘎县和堆龙德庆县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县的青稞、小麦和油菜等西藏主要粮油作物进行生产现状调查,找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同时在三个县进行了规模30000亩的粮油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并将示范结果与群众当前生产方式进行比较分析,青稞、小麦、油菜均不同程度增产,说明本课题中所提出的各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是科学可行的,对各作物增产的效果是明确的,实施粮油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对西藏粮油作物的增产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