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而开放式的课程教学以其科学的形式、方法和过程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够激活学生的表观欲望和创造冲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是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根据我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与体会。一、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意识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现象都包含着音乐因素,引导学生发现它,并去感受音乐的美好与快乐,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想像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他们对“艺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下音乐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和音乐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口号。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呢?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并使其获得发展。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把快乐教学引进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在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音乐以其声音铸造语言,音乐的想象是人类艺术创造和科学发展的思维宝库。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运用音乐教学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认识。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有选择、有重点地使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富于艺术性和创造性,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填词…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创新的艺术。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和各种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创作兴趣,开发创造的潜力。并创立以"唱动结合"的音乐教学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音乐的魅力,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教师还要以自身的创造精神感染学生,优秀的音乐作品激励和鼓舞学生,开启他们智能的大门,步入音乐的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7.
潘琦 《广西教育》2010,(18):112-113
在音乐教学中,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创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新,使学生会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创造意识人才。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因此怎样培养具有创造意识人才,已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创造性思维是创造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并且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与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与空间,在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音乐教与学的主阵地,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善于创造,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师生问好、歌曲学习、才艺展示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创造,发展创新思维,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越来越注重个性和创新。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已经成为音乐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热情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结合其他艺术手段,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创新意识的概念创新意识,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产生创造新事物以及新观念的动机,同时在实践中展示出的理念和想法。教育应  相似文献   

11.
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主动的创造性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高师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存在的问题,结合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导向思想,在高师校音乐声乐重唱课程改进中有3个要点:首先是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应体现出自身(师范性)的特点,声乐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为培养音乐教师;其次是音乐工作者应注重优秀重唱教材的编写和创作;再次是音乐教育者应重视重唱师资的培养以推动重唱课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巧借音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能快速地导入教学,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借助歌曲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巧学。但在运用音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应坚持以生为本、紧扣教材、启发教育和适度使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音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创新实践教学应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入手,紧密结合大学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利用基于Web3D技术的虚拟实验室实现大学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大学创新实践教学水平,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自主招生强调综合素质能力的正确引导下,无论是学校,还是考生,都开始关注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了。这既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首先要提高政治教师的政治素质。其次要确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最后要选择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升学、工作和人生,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把作文看成了是在写作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操作而并非是学生的心智劳动创造的成果,学生创造的灵性被扼杀。因此新时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要求是:教师首先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自己;要把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知识,注重体验生活;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作文教学的可循之路有:开放选材,变无"米"为有"米";"指导"开放,弃同求异;评改开放,让呆板变活泼。  相似文献   

17.
当代重彩画是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各大美术学院在对当代重彩画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创新研究一直处于停滞水平,对历史传统更多的是继承而缺少突破和创新.当代重彩画的变革主要通过运用综合材料和技法来实现,但是当代重彩画的变革还没有引起高校美术教育部门的重视,大多还是分门别类,把材料和绘画分体教学,并没有意识到当代重彩画的变革能提高教学创新意识.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当代重彩画特点,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绘画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交流重新审视重彩画的特点,引导学生领略当代重彩画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推动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指明高校艺术就业新方向,从而促进艺术市场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把以人为本思想应用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使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以利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导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从而使他们具有适应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道德情感,是当前高师教育应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音乐作为创美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青少年意识形态及上层建筑的形成中,特别是对其审美价值的建立和审美情趣追求方向的指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新时期高校音乐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从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方面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