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敏 《上海教育》2010,(23):6-6
本刊讯 11月19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课题结题会在上海市华灵学校举行。此项课题历时三年,研究指出政府要制订体现公平价值取向的政策,教师要有多元一体文化教育素养,学校要构建融合城乡文化优秀因子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观念、文化取向以及不同文化层面的认识与行为上,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与城市学生及其家长和教师存在着差异和冲突.我们要以"多元一体教育"来化解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创新学校文化,并进而催生城市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要使学校的融合教育更富有成效,应重视课程问题。学校应调查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社会生活需要来确定融合教育课程目标、构建融合教育内容,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在课程实施时贯彻渗透性、活动性、合作性原则,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指标体系来评价融合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祝玮 《华章》2011,(18)
农民进城务工及其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独特现象.在城市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相比城市家庭子女,有相当严重的行为习惯差异.认真研究这些现象,分析其原因,探讨改变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差异,这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研究和实践证明,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变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提升农民工子女整体素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质性"问题是融合教育进程中的障碍。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充分发挥互动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三方联动的互动机制势在必行。推进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须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平等就学、混合编班、混合编组,鼓励朋辈群体互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家长教育,积极开发融入地的方言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6.
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一些新问题也不断凸显.其中,这一群体的融合教育问题比较突出,也值得关注.本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面临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学校在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工子女的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实现自然融合;开展教育科研,总结提炼融合教育模式;转变家长观念,消解他们对农民工子女的陈见.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凤台县尚塘乡是凤台县典型的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大约70%以上都在外打工,上海尤其集中,鉴于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需要。安徽省凤台县尚塘乡政府通过本地一位在职教师在上海建立了“尚塘乡驻沪跟踪学校”。我们“农民工社会心理研究”调研组一行三人专程赴上海,在对农民工调查的同时。访谈了原尚塘乡驻沪学校孙长平校长。对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情况进行了了解,整理成文,可以使我们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农民工随迁子女较为集中的4所学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教育适应性水平整体偏低,表现为学习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和学习满意度低、学校归属感弱、家庭支持度不足、与同伴和教师难以深入交流等特征。只有通过随迁子女家庭、就读学校、教师、政府和社区五方协同合作,才能让农民工随迁子女真正融入城市教育。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不只是应对教育公平理念的强烈呼唤,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出发,指出校本课程是实施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的有效载体,并就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进入城市就读的农民工子女,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而逐年增加,随之而来困扰他们与政府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学校、家庭如何携起手来适时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救助,以确保农民工子女的就读权利和接受义务教育的质量,对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对于农民工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工》2011,(2):15-16
按照上海市统一要求,闵行区从2008年开始在全区已有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基础上,实行规范办学,建立民办“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学校”(以下简称“农民工子弟学校”)。目前,全区通过调整、合并和新建,已有规范的农民工子弟学校13所。  相似文献   

12.
当今教育发展越来越快,更多学者开始研究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成为了一个热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合教育在这个热点中更加突显。国内的研究者们运用了相关的理论去解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合过程,此过程涉及到各个方面。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适应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学校适应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随迁子女的教育结果和身心发展,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整体发展。利用2007年世界银行—教育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促进项目"数据,以就读学校的类型为变量进行比较分析,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考察在两类学校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学校适应性方面的异同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获得良好的学校适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融合教育中儿童发展状况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班就读是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教育模式。为了解融合教育环境下随班就读儿童与普通学生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选取的样本校中的35名教师、70名学生及57名家长进行了问卷测查,对校长进行深入访谈。结果表明:随班就读促进了特殊儿童学业能力、社会技能及情绪情感的发展;随班就读对融合教育环境中普通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部分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班就读是中国特色融合教育本土化的有益探索,做好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单的设计可有效创造随班就读学生参与课堂机会,提升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基于“以单助学”的思路,从学习单的设计原则、设计样式、策略支撑这3个维度探索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方式,逐步形成操作范式,从而更好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农民的数量快速增加,其随迁子女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农民工子女入学后遭遇到一系列新的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实施融合教育既是教育公平的价值诉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是建构全国性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教育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载体,校本课程可以帮助农民工子女尽快适应现有的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真正融入到学校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17.
符号互动论是西方社会学界研究微观层面的一种理论。随迁农民工子女作为流动劳动力的派生部分,在城市接受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攀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读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教育,以全新的视角探析目前影响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原因,对于加强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促进城乡儿童共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与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相比,就读于上海公办学校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和社会相适应,他们在上海公办学校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充分接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指出上海公办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纳更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是促进外来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特殊学生教育是目前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融合教育一般是针对特殊学生而确立的一种教育形式,体现了教育的普适价值。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一种实践形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比较常见。学校需要创新融合教育,解决随班就读学生无法有效融入班级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断提升融合教育实效,进而树立学校办学品牌。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1年,上海共有50多万名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尽管公办学校接纳了近74%(约37万)的学生,但仍然有超过26%(约13多万)的学生就读于农民工子女学校。为了规范办学,提升教育质量,保证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免费的义务教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