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日两国历史课程标准对“二战”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战争责任四个方面的叙述均迥然有别,表明两国对“二战”反省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其国家认同建构的策略有关。德国推行以宪政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国家认同,宪政爱国主义要求与专制独裁制度决裂、维护民主宪政价值观,这在德国教育文件和历史课程标准中均得以体现。日本推行混合式的国家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形成张力,国家认同建构进退失据,导致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对“二战”的相关叙述闪烁其词。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教师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两国教师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的学术责任、教师的师德等观念方面有很大差异.笔者通过研究试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英、美两国的历史教育出现全面危机,举步维艰.但是,从80年代以来,有鉴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学科本身的功能,历史教育成了两国教育界重点关注的学科之一,并相继掀起了历史课程改革运动.在这场课程改革运动中,历史课程被定位为核心课程之一.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这一时期英、美两国历史教育定位的演变进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差异以及政治、财政与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中法两国的农村义务教育现行财政体制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投资主体,投资重心,责任分工以及对义务教育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6.
辽宁教育学院会同辽宁省历史教研会与日本历史教育者协议会、比较史·比较教育研究会联合访华团,于1993年8月举行了历史教育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增进了两国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理解和友谊,推动了历史教研与教学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现将这次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和文章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44):17-18
中国和韩国都非常重视历史教育。两国的历史教育中存在某些共同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因素。同时,由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两国历史发展各具特色,对于学校历史教育作用的认识和历史教育目标的确定也不尽一致。本文以21世纪初中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就中韩两国历史教育目标的共性及差异进行概括分析,以期为我国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英两国教育督导制度比较研究:动因、意义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璐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0):60-65
英国教育督导制度至今已有将近170年的历史,而我国改革开放后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才不到30年,但是推动两国督导制度建立的一个共同动因是全民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两国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都意识到教育督导是管理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不同的是,英国在国家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的同时就设立了督导机构,保证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质量、教育决策的审慎和政策落实的到位,而我国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了教育发展的大起大落之后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由于中英两国政治体制和国情的不同,英国教育督导制度以督学为主,我国督导制度兼顾督政与督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和卷Ⅱ中第42题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这两道开放性试题的材料信息及其考查要求凸显了历史观的引领作用并且渗透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教育。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理应遵循这样一个过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追求真知,理性地反思历史和现实问题,树立对家、国、天下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不能脱离正确历史观的指引,所谓正确的历史观贵在实事求是,即对历史和现实有着求真、理性、全面的认识态度。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是激发青年责任与担当的不竭力量,蕴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不同历史阶段的家国情怀也有着不同的内涵。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和现实问题,要传承家国情怀的合理内核,引导其积极转变;要从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培育入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践行新时代家国情怀;要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家国情怀升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印度教育之比较:以比较历史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同属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因此从比较历史法的视角看待两国的教育,会让我们从历史角度对两国的教育有新的认识,了解两国的历史与现行教育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广告人才是广告业的发展基础。美、日是世界上广告业与广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广告教育均有百年历史,然而两国广告教育模式完全不同。美日两国广告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师资来源、教育模式、知识体系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其中教育方面的合作也有所加强,同时泰国也想争做东南亚的高等教育中心.因此,笔者根据泰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各时期的不同特点划分为传统教育阶段、正规教育基础阶段、国家发展现代教育阶段及国家教育新时期四个主要阶段来研究,以期促进对泰国高等教育的了解和与泰国教育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7):14-15
现代课程中,历史课程是完整的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韩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两国历史课程设置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同时由于两国对史学功能、历史教育作用的认识不同,加之受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影响,历史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差异。新一轮教育改革过程中,中韩两国根据本国国情,相互吸取历史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必然会推动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也成为当下的重要课程之一。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使命。高中生年龄基本在16—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这个阶段也是他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家乡的浓浓深情以及责任与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国和美国都颁布了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改革政策,以指导、引领教育改革.比较发现,中美两国教育改革政策(包括基础教育政策),在政策变革的清晰性和复杂性、必要性和实用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及政策权力等方面存在诸多异同,两国教育政策存在各自优势和不足.但两国都在关注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教育权力和责任的重构,以及完善教育政策制定、发布与实施机制等国际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德国是欧洲大陆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其社会制度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性.我国高校与德国高校类似,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将从方法比较、从业人员构成及素质四个方面入手,对中德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弥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教育工作既承担着丰富学生认识、传承社会经验的责任,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积极品德和美好情感的重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经验,增进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涵养家国情怀,让学生从或富强,或屈辱,或繁荣的历史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体验。对此,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建议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在中日两国教育现代化的起步之前,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差距.从教育的视角来看,魏源所著的近代地理巨作<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经历了迥异的传播过程,而这一现象揭示出彼时两国在精英教育和社会认识上的明显差异.正是中日两国在教育发展状况上早已存在的落差,决定了之后其教育现代化的不同起点与进程.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一课为例,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