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电化教育手段的先进性、施教内容的广泛性、教育效果的显著性、育人功能的持续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探讨了电化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1922年是中国电化教育的开端。这一年,金陵大学农学院植棉专家郭仁风教授从美国引进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手摇发电机、电影摄影机、手摇留声机等,用电化教育的手段推广植棉。郭仁风教授最早通过视听媒体进行教育教学,从而拉开了金陵大学发展电教事业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电化教育(简称电教)在我国自诞生之日起即首先应用于社会领域。随着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社会电化教育(简称社会电教)领域逐渐形成并具有诸多中国特色。南国农的社会电教思想是中国社会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典型代表。该思想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社会电教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电教的应用领域;三是社会电教中的“大电教”观;四是社会电教的服务对象;五是新教育理念中的社会电教。南国农于1987年首次提出“社会电教”的概念,标志着社会电教研究领域的正式确立与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电教领域得以不断拓展,主要包括农村电教、党员电教、企业电教、特殊教育电教和社区电教等。社会电教的施教对象、理论基础、研究对象、范围、特性等方面都突破了学校教育的狭窄局限,体现出“大电教”的理念。南国农的社会电化教育思想为开展我国社会电化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探讨我国社会电化教育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史的研究,从CNKI期刊网上检索到的相关文章有《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特点与逻辑》和《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等。相关著作有南国农先生编著的《中国电化教育史》,吴在扬主编的《中国电化教育简史》和为数不多的地方电化教育史。这些论文和著作,对电化教育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三段论、四段论和五段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化教育”易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学术命名、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定位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目前我国关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e-Education“等九种易名说 ,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及其动态。笔者认为 ,“电化教育”符合中国的教育国情 ,强调智能形态与技术的结合 ;强调科技以人为本 ,服务于教学 ,而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了使中国电化教育能与国际接轨 ,笔者就我国目前电化教育的几个“品牌”的英文译名 ,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两份学术期刊。文章以《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2009—2013年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载文量、作者、引文、关键词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寻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也为其他研究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再论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争论已经历了不少年头 ,然而一种新生事物总不能由其初始状态而决定目标与走向 ,电化教育的发展也决不能因受视听教学技术的影响而不能发生质的改变与飞跃。当前中国的教育相对滞后 ,我们更应该积极扶持与发展电化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形成教育上新的生长点。本文从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产生、发展的历程入手 ,探讨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实质与内涵 ,并进一步阐明了二者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指出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并非同等的概念 ,提出了以“教育”为主体 ,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简述了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情况,之后从发端、动力、着眼点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特点,最后提出中国早期电化教育“从媒体工具论到朴素的媒体改造论”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9.
镇江民众教育馆巡回电化教学的实践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阐述了镇江民众教育馆巡回电化教学实践活动,讨论了电播巡回施教和教育电影巡回施教过程中的方法及有关措施,探讨了电化教学巡回施教的作用,对电化教育思想方法本土化进行了一定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技术发展中观念转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发展的观点剖析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联系 ,指出了中国电化教育是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教育技术 ,并对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观念转变中的一些认识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一、电化教育的内涵电化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而言,所谓电化教育,就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电化教育包括电化教育的理论指导、电化教育的媒体、电化教育方法、电化教育过程四个要素。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媒体和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电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传教学法等教育技术,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电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广大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需要,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编辑制作了《中国电化教育》2005—2009年合订本电子版光盘,现已由电化教育电子出版社出版,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发行。  相似文献   

13.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由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与西北师范大学主办,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教授主编,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电化教育研究》关注国内外电化教育理论的最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小学电化教育实验的最新成果、具  相似文献   

14.
南国农先生作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已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推进新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和弘扬南国农先生的严谨治学精神和谦虚好学、不断进取的高尚品格,定于201 0年8月1日-3日在兰州举办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教育技术又叫"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1978年,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同年,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指导全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大学因"才"施教有着强烈的时代适切性和紧迫性。文章首先辨析因"材"施教与因"才"施教,正本清源,还原孔子创立的因"才"施教教育思想。然后,从大学教育的本质出发,引出大学教育因"才"施教的必要性。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因"才"施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电化教育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关系、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关系,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等四方面深入分析了电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文章认为,电化教育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电化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机构管理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臣 《电化教育研究》2011,(2):111-115,120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机构的管理活动应该吸取历史上同类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不断审时度势,推陈出新。改革开放以来,电化教育机构的发展沿革具有鲜明的特点。从教育管理学的视角出发,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从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活动和管理机制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中国电化教育机构管理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反思得失,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推动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元培先生是早期中国电化教育的实践引导者和学术领路人,中国历史上许多电化教育人物和事件都和他有密切联系。他重视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为中国电化教育搭起了"大电教"的框架;他选拔培养电教人才,创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起草制定教育电影法规,为早期电化教育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他积极倡导将电影等新媒体运用于科学考察与社会教育,为新媒体的应用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作者亲历的几件事情.通过笔者的亲历,回顾了“我国的电化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初(1980年)走进教育学后,又于80年代中(1985年)走出了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中国电教是一家”“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是如何诞生的”等历史事件;在回顾教育技术重要历史发展事件的过程中,笔者给出对未来教育技术理论体系重构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